您好,欢迎您

第四届乳腺癌个体化治疗大会|袁芃教授剖析蒽环类药物的应用与管理策略

2018年08月09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18年8月3日-5日,“肿瘤精准诊疗高峰论坛暨第四届乳腺癌个体化治疗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成功召开,秉承“防治乳癌,量体裁衣”的大会主题,本次会议邀请到国内外乳腺癌学界的著名院士与专家、临床肿瘤学家、分子生物学家以及肿瘤流行病学家参会,为大家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饕餮。会中,【肿瘤资讯】有幸邀请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袁芃教授,与我们谈谈乳腺癌化疗基石药物——蒽环类药物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与管理策略。

               
袁芃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国家癌症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秘书长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国际医疗与合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M.D.Anderson 医院访问学者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诊疗规范

袁芃教授:众所周知,多数化疗药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蒽环类药物的特殊不良反应就是心脏毒性。由于其具有心脏毒性,现在一些化疗方案会考虑去蒽环,尽管如此,目前蒽环类药物仍然是乳腺癌辅助治疗的基石类药物。虽然它有心脏毒性,但我们又不能失去这样一类有效的药物,所以在临床实践中就要预防其心脏毒性,尽量减少心脏毒性的发生,因此就需要制定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诊疗规范,来规范临床实践。这一诊疗规范在我们国家的出台,时间上略晚于欧美国家。第一个关于蒽环类药物的专家共识于2011年出台,第二版在2013年更新,而今年更新的这一版已上升到指南规范的层面。今年更新的指南规范仅包括了以往蒽环类药物的相关危险因素或不良反应症状,而且增加了如何随访,细化了如何预防、监测与处理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问题,并着重强调了心脏科医生在其中的作用。蒽环类药物在乳腺癌辅助治疗或新辅助治疗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药物选择,我们肿瘤科医生已经意识到其心脏毒性的存在,未来更多的是要设法去预防或解决这一问题,使其疗效更好而且毒性更低,真正提高患者治愈率,同时保证患者长期良好的生活质量。 

临床上常用蒽环类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比

袁芃教授:蒽环类药物如柔红霉素最初主要用于血液病,后来出现了我们熟知的阿霉素,但由于阿霉素存在心脏及其他毒性,药物学家对其进行了结构改良,出现了表柔比星,也称表阿霉素。因为出现了经过结构改良后疗效更高、毒性更低的蒽环类药物,现在全球各地使用阿霉素已经越来越少,阿霉素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新一代蒽环类药物替代。阿霉素与表阿霉素心脏毒性发生的效价比大概是1:1.8,因此,如果使用同等剂量的表阿霉素替代阿霉素,疗效不变而心脏毒性更低,表阿霉素的推荐的最大的累积剂量明显高于阿霉素,从累积剂量来说,采用表阿霉素可以在不增加心脏毒性的情况下,提高患者的剂量强度,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疗效。在使用蒽环类化疗药物的同时,应尽早使用右雷佐生等药物,积极有效的预防心脏毒性。 

蒽环类药物在辅助化疗中的应用

袁芃教授:在2017版CBCS指南中,明确了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相关的指征,如肿瘤偏大(T2以上)、雌激素受体阴性、淋巴结阳性、组织学分级3级或HER2阳性。不同分子分型的情况下,结合患者的临床因素,在化疗以外还需要内分泌治疗和/或靶向治疗,因此临床上所选择化疗的方案以及周期数是不一样的。另外,临床实践中我们要关注以下三点:第一,治疗时必须要达到足够剂量,在原定的剂量上至少要实现85%以上的剂量才能达到临床试验中最佳的疗效。第二,如果由于出现心脏毒性、骨髓抑制或胃肠道反应等原因,进行减量时尽量要少于两次,因为每次减量基本上都在10%到20%,如果多于两次的减量,使用剂量就下降接近一半,其疗效肯定会受到影响。化疗药的疗效与剂量强度存在量效关系,剂量越高,其疗效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当出现不良反应时,我们应设法尽量减小毒性但同时保证剂量强度以达到更好的疗效。第三,从化疗方案来说,含有蒽环类药物的如AC/EC四周期方案、或紫杉的续贯/联合方案,都是目前的主流方案。当然对于低度到中度风险的人群且患有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考虑进行TC四周期的方案,在方案的选择上我们要把握患者的风险情况。对于三阴亚型的患者,辅助治疗以化疗为主,目前还是推荐含有蒽环和紫杉类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