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竺晓凡主任研究团队在BLOOD杂志发表儿童Ph-lik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机制研究成果

2018年04月03日
来源:血液病医院

近日,由院所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竺晓凡主任研究团队等完成的关于儿童Ph-like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机制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血液学领域世界顶级期刊BLOOD杂志上。该研究成果解析了TKI耐药产生机制,为产生TKI耐药的患儿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Ph-like ALL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亚型,具有常规化疗不敏感,微小残留高,预后差,存活率低等特点。三年前,竺晓凡主任接诊了一名高度疑似Ph-like ALL的患儿,对常规化疗不敏感,在服用一代和二代TKI药物后病情缓解却又复发并产生了TKI耐药。为了探究这名患儿致病及耐药的根本原因,课题组成员从病理细胞库提取了患儿初诊、化疗耐药、缓解以及TKI缓解后复发四个时间点标本进行了全基因组及转录组测序,经过大量的比对,发现了一个新的PDGFRB基因的重排形式AGGF1-PDGFRB,以及一个疑似TKI耐药位点PDGFRB C843G。随后,在细胞系Ba/F3中进一步的功能实验验证了PDGFRB C843G确实能够引起TKI的耐药,包括伊马替尼(Imatinib)、达沙替尼(Dasatinib)等,揭示了患儿产生耐药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科研团队的脚步却不止于此,下次再遇到PDGFRB基因突变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治疗?通过和美国St.Jude儿童医院杨俊教授合作,进一步小分子筛选发现PDGFRB C843G突变位点对一类新型的JAK2小分子抑制剂CHZ868敏感。这样,一个从临床到基因检测到药物筛选的三方合作完整研究达成,也为这个孩子找到了治病的新可能。此项工作为揭示儿童B细胞ALL TKI耐药机制及儿童B细胞ALL的精准诊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同样有益于携带PDGFRB重排的血液系统肿瘤和实体肿瘤的靶向治疗。院所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实验室张英驰副研究员,中科院基因组所高玉凤博士和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张辉博士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St Jude儿童医院杨俊教授,竺晓凡主任和中科院基因组所刘欣教授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此项工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面上项目及医科院创新工程等基金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文章标题:“PDGFRB mutation and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resistance in Ph-lik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原文链接: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943403

评论
2019年05月17日
阿德
黑山仁和医院 | 内科
学习中
2018年04月03日
邹兰林
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 | 肿瘤科
受教:基因层面的精准医学医疗实践确实不同凡响。NGS为基础,动态数据对比分析,信号传导通路分析、研究,PDGFRB重排,实验论证、验证。思想、方法值得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