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专家访谈】肺癌领域青年才俊苏春霞教授分享个人研究心得

2017年11月20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17年11月10日-2017年11月12日“2017第三届肺癌精准诊疗钱江论坛暨第三届浙江省肿瘤精准诊疗研讨会暨第二届杭州湘湖乳腺癌中青年论坛”在杭州钱塘江畔成功召开。本次大会汇聚了国内多位肺癌领域的领军人物,来自浙江省乃至全国的肺癌精准诊疗专家济济一堂,会场座无虚席。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苏春霞教授对如何开展肺癌的转化性研究进行热点和难点解析。肿瘤资讯特邀肺癌领域青年才俊苏春霞教授分享个人研究心得。

图片1_副本.jpg

主持人覃晶医生:大家好,我是来自浙江省肿瘤医院的覃晶医生。苏教授是我国肺癌研究领域的青年才俊,在周彩存教授的团队中参与了很多很好的临床研究。首先请您分享一些您个人的心得体会。

苏春霞教授:非常感谢浙江省肿瘤医院的邀请也感谢肿瘤资讯。作为我个人以及我们整个团队的年轻医生而言,能在周教授的团队里学习是深感荣幸的一件事情。在周教授的带领下,我们开展了国际国内很多大型的临床研究,同时也做了非常多的转化性研究。我们作为年轻医生,在这样大的好的平台下,首先起点比较高,能进入这样好的平台是我们成长的第一步,接下来需要个人的努力以及各方面能力方面的积累。谈到临床研究,作为我们肺癌研究者而言,我们目前处的时代,是整个肺癌治疗进展和探索最快的一个时代,这是非常幸运的。肺癌的治疗,除了传统的治疗手段,如放疗、化疗、手术等,在过去的十多年,靶向治疗领域做了很多卓越的工作,我们也从一个跟随者转化为引领者。我国目前的肺癌治疗,尤其是靶向治疗这块,可以说跟国际平台处于同一水平线。在其它领域,如最近几年非常火热的免疫治疗领域,我们中国的肺癌研究工作,由于免疫治疗药物尚未上市,可能受到了一些限制。但我们现在也有很多的免疫相关的临床研究,在我们中心就有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二线三线的研究,相信随着这些临床研究的开展,以及结果的公布,会使中国肺癌的免疫治疗领域能紧跟国际的脚步。将来,能不能实现一个弯道超车,这可能也是我们目前在探索的方向。关于临床以及转化研究,我相信今天这个论坛,带给了我很多感触。上午安排的内容都非常的紧凑和独特,涉及了我们目前所探索的热门领域,如靶向治疗,尤其是在免疫治疗领域做了很多深入的探索。此外,我也关注到我们中国的学者,正在进行很多的免疫相关的临床研究以及转化方面的研究。我们团队在各个领域都有做一些工作,从整个中国的大环境下,我们也看到浙江省肿瘤医院也做得非常不错的。我个人的感悟是,在我们全部国内肺癌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这个领域尤其免疫治疗领域大家一定会有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主持人覃晶医生:谢谢苏教授经验分享。我们作为年轻医生,也想自主的设计一些课题,或做一些研究,但受到资源和经费的限制,苏教授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好,也频频在国际会议上也展现了自己的一些研究。请教苏教授,如何指导我们年轻医生,哪些领域的研究可能对经费或资源的要求没有那么高,能给我们一些好的Idea的分享,或者帮助我们指明某些研究方向,谢谢。

苏春霞教授:非常感谢,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其实就像我刚才提到,我们在一些大型的城市,尤其国内大型的城市,在一些大的PI的带领下,进行一些大的课题。我们作为小医生,可能从这些大课题当中发现一些灵感或者是做一些分支性的工作。当然,如果对于二线或三线的城市的医生,尤其是年轻医生,想去做科研的话,可能存在一些困难,如您刚才提到的经费的问题。从我个人的角度,我们很多医生都有这样的一个经历,有两点建议。首先,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局限于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诊疗工作,把思考的过程结合在自己日常的诊疗工作当中,去发现一些灵感,然后从小的一些课题开始做起。我们国内其实也有一些年轻的医生在不断申请课题,从一些小的课题开始积累,可能到后面你的积累就会逐步形成一个比较大的一个思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我建议年轻医生,尤其是在开始攻读硕士或者博士期间,课题的选题一定要慎重。在将来进入到临床实践当中的时候,可能最好的办法是按照以前硕士或者博士做的一些课题作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做更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更加容易的申请到一些比较好的课题,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一个后续的探索。

主持人覃晶医生:作为临床医生,我们时间非常琐碎,如何进行科研和临床工作的协调,请苏教授谈谈这方面的个人经验。

苏春霞教授:我们知道,对于国内的医者而言,尤其是一些教学医院,医教研要齐头并进,都是三件非常大的事情。但是对于我们医生来说,我认为医疗工作是重中之重。所以,在这个当中,首先要把自己的医疗工作处理好,经常提到一件事情就是——合理的时间管理。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不太熟悉医疗操作,诊疗过程可能会稍微慢一点,但是我相信随着临床技能的提升,你可以合理的将部分时间安排到教学和科研的工作当中。当然对于国内的医者而言,其实我们还是身负重任的,可能要把大量的业余时间用在科研或者教学这样的工作当中,所以我也希望大家就是说在合理的时间管控同时,还要进行身体方面的管理,进行适当的一个锻炼,当然这个挑战就更大了。可能很多人会说我们根本没有这么多时间,但其实大家观察我们一些成功的大咖或者前辈,就不难发现他们已经很好的管理了时间或者说很好的平衡了医教研之间的关系。这三者之间还是共通的,在医疗的过程中,可能有一些科研的Idea,在教学当中融入了科研的一些因素,在临床工作当中同时也进行了一些教学工作。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三者其实是相通的,我个人认为我们还是能够很好的做到这样的一个平衡。

主持人覃晶医生:谢谢苏教授,苏教授的谈话我收获很多,我也是向苏教授学习,因为苏教授刚才也提到以自己的时间管理问题很重要,在每个阶段目标不一样。到了一定阶段可能在临床和教学,以及科研能力都是一个相互增长相互促进的关系,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最后进入快速增长的发展期。所以就是说一方面是我们需要合理的时间管理,第二点我们还是要付出努力的,谢谢大家。

苏春霞教授:谢谢。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T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