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涨姿势了】乳房皮肤“蓝色”淋巴管炎的罪魁祸首竟是它······

2017年01月20日

来源:医脉通肿瘤科

乳房炎症不稀奇,稀奇的是带颜色的炎症。本次给大家分享一例特殊的皮肤淋巴管炎:患者11年前罹患乳腺癌,经治疗后完全康复。11年后患侧乳房皮肤出现“蓝色”损害,但乳房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未见其他异常。


那么,到底什么病?


病情简介


患者,女,63岁。几天前因右侧乳房疼痛伴全身水肿急诊入院,右侧乳房皮肤呈蓝灰色浸润性、弥漫性皮疹,无炎症表现。

 

右侧乳房皮肤颜色改变波及整个乳房(图1),未触及肿块或条索状静脉硬化,腋窝淋巴结正常。考虑到继往患者有乳腺癌病史,当然首先怀疑这种非典型淋巴管炎是乳腺癌复发的表现。


(图1)右侧乳房皮肤淋巴管炎弥漫全乳,蓝灰色浸润表现


患者行双侧乳房钼靶(图2a和2b)和乳腺超声检查(图2c)。超声提示右侧乳房低回声,未发现肿块或右侧腋窝腺体肿大。根据钼靶和超声检查结果,右侧乳腺按ACR(美国放射学会)BI-RADS分级为2级。多普勒超声检查排除右侧上肢静脉血栓。


(图2a和2b) 右侧乳腺钼靶示弥漫性皮下水肿,未见肿块、结构紊乱或微小钙化。BI-RADS 2级。


(图2c)右侧乳腺超声示皮肤增厚,乳腺腺体低回声,未发现局灶性病变。BI-RADS 2级。


进一步完善MRI检查,右乳外上象限点状高信号,无占位或乳腺结构异常;增强后发现右乳皮肤增厚。根据MRI检查结果,右侧乳腺按ACR BI-RADS分级达到4a级(图4)。



(图4)双侧乳腺动态MRI增强 T1压脂像示右侧乳房皮肤整体增厚(箭头),无可疑病灶。BI-RADS 4a级。


对皮肤病变组织进行活检,病理提示存在癌性浸润,为黑色素瘤色素性皮肤转移(图5)。


(图5a和5b) HE染色低倍镜下可见上皮层正常,真皮层内肿瘤细胞分化差,成小团簇状细胞排列。(图5c)肿瘤细胞丰塔纳氏染色HMB45+。


仔细检查患者皮肤发现,右侧腋中线上有一3cm大小色素性病变,提示为黑色素瘤原发灶(下方有结节),伴色素性沉着和卫星灶(图6)。



腋中线上的病变完整切除术后,病理确诊为Ⅳ期黑色素瘤,BRAF V600E突变阳性。PET/CT扫描显示,右侧乳房呈淋巴管炎样中度弥漫性高代谢,双侧腋窝淋巴结中度代谢,未发现身体其他部位病变。

 

将患者转入皮肤科进一步治疗。


涨知识


乳腺并不是恶性肿瘤的常见转移部位。对于乳腺外肿瘤而言,乳房皮肤转移更是罕见。据统计,不同肿瘤类型皮肤转移的发生率在0.7%~10.4%。

 

对于40%皮肤转移病例,皮肤受累通常是由下方的肿瘤向外侵袭所致,其中乳腺癌侵犯最为常见,占所有皮肤转移23.9%。而其他情况下皮肤转移和原发灶则相去甚远。

 

皮肤转移最常见表现是结节型病变。而癌性淋巴管炎是极其罕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皮肤转移,非常少见,约占所有皮损的5%左右。本例可能是首次乳腺皮肤“蓝色”淋巴管炎的报道。

 

该研究提示,对于出现的特殊淋巴管炎,应考虑仔细检查全身皮肤有无恶性病变。同时再次证明病理和分子病理诊断在恶性肿瘤中的基础性地位。

 

癌性淋巴管炎不同于乳腺炎症,主要特点是肿瘤细胞阻塞皮下淋巴管。临床常表现为弥漫性皮肤红疹,需要和感染所致的蜂窝织炎或丹毒相鉴别。在本例中,淋巴管炎的蓝色外观是因转移性黑色素瘤的色素性肿瘤细胞浸润所致。

 

乳房转移性瘤少见,主要为淋巴瘤和黑色素瘤。有报道显示黑素瘤乳房转移的发生率约为1.3%~6.6%,患者平均年龄38~40岁之间,年轻女性多发,可能与年轻人组织内血管化丰富有关。一项纳入27例患者的研究显示,乳房转移的黑色素瘤原发灶集中于上半身(82.6%)。

 

黑色素瘤还真是“活泼”的恶性肿瘤,浑身到处跑。临床中,这样的早期远处皮肤转移值得警惕。

参考文献:

Alexandra Arfi.et al.Blue Lymphangitis of the Breast after Breast Cancer: Case Report. Jan 4, 2016. The Breast Journal.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熊熊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