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病例点评九】T型皮瓣修补术后复发转移性乳腺癌

2016年11月24日

优秀病例提供者:

1.jpg

一、初始病情

患者郑某,女,40岁,体重44kg,身高1.63m未绝经。

主诉:左乳肿块2年,2013年07月,破溃伴结痂1个月。

查体:左乳外侧皮肤破溃,伴有流脓及结痂,破溃区肿块5.0×2.0cm2固定胸壁,不可动。

左侧腋窝可触及多个淋巴结,最大2.5×2.5cm2活动度差。

骨ECT、肺CT、肝胆胰彩超等未见异常。

2.jpg

(一)ELITE,FNB穿刺

(二)诊断:LuminalB,IDC,T4N2M0,StageIIIB

3.jpg

(三)治疗方案

行T75mgE80mgC500mg×6方案术前化疗。

肿块面积缩小为:3.5×1.5cm2(PR),LN缩小为1.0×1.0cm2(PR)。

肿块活动度明显好转好,增重8kg,皮瓣明显松动。

经MDT讨论,因患者皮下脂肪过少,不适合做TRAM及背阔肌皮瓣。

拟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T形皮瓣转移修补术。

4.jpg

术后一周

5.jpg

1、内分泌治疗

术后病理:

浸润性导管癌2级(7分),腋窝淋巴结2/21,miller分级:3级,ER(+中约90%)、PR(+中约60%)、Her-2(-)、Ki-67:20%。

治疗方案:

(1)阿那曲唑1mg/天

(2)戈舍瑞林3.6mg/28天

理论依据

INT 0101:加用OFS显著提高DFS,OS

6.jpg

SOFT:对高危风险患者AI+OFS优于TAM+OFS及单TAM

7.jpg

2、放疗(术后第12周)

8.jpg

3、术后8个月恢复非常好

9.jpg

阶段小结(一)

新辅助治疗:术前化疗,使不可手术变为可手术

手术治疗:T形皮瓣转移修补巨大缺损

术后辅助治疗:加用卵巢抑制强化内分泌治疗

放疗:皮瓣愈合后放疗

二、复发转移

10.jpg

骨三维成像

11.jpg

(一)西欧经验

12.jpg

(二)HR+MBC一线解救方案

13.jpg

(三)内分泌药物选择

14.jpg

AI耐药的后续选择

15.jpg

FIRST研究:氟维司群500mg优势明显

16.jpg


(四)ASCO乳腺癌指南(美国)

17.jpg

(五)氟维司群500mg/月+唑来膦酸4mg/月+OFS

18.jpg


阶段小结(二)

解救治疗:根据国内外经验和指南,单发骨转移,内分泌治疗。

一线解救:基于循证医学依据,选大剂量氟维司群,唑来膦酸

三、再次复发转移

患者自觉病情好转,自行去西藏旅行,高原反应严重,出现发热,伴恶心、呕吐,遂来院检查

19.jpg


(一)肝脏穿刺  

20.jpg

(二)身体状况

21.jpg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解救化疗

理论依据

22.jpg

解救化疗方案

23.jpg

患者有幸选入多中心、随机III期临床研究

24.jpg

(四)治疗方案

25.jpg

(五)不良反应

26.jpg

(六)疗效

27.jpg

四、总结


28.jpg

张建国教授点评

29.jpg

从该患者的疾病特点来看,是临床上比较充满挑战的病例。评价患者的整个治疗历程,体现了多学科合作的理念,整体治疗模式较为成功。年轻女性,Luminal B型局部晚期乳腺癌,肿块巨大且合并皮肤破溃,接受新辅助化疗后取得了PR的疗效,使得患者有机会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给予阿那曲唑联合戈舍瑞林辅助内分泌治疗,但效果欠佳,DFS仅为1年。复发后因患者仅合并单发骨转移,一线治疗应首选内分泌治疗,但内分泌治疗方案的选择非常重要。对于辅助阶段已经接受过AI治疗的患者,约20-50%会出现ESR1突变,再换用另一种AI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因此目前的指南推荐,辅助AI治疗失败的患者,一线首选氟维司群。因此一线治疗选用了氟维司群500mg方案,符合指南规范,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PFS=10个月。一线治疗进展后,患者新发肝转移,且进行了转移灶的重新穿刺和分子检测,结果显示ER,PR和HER2均为阴性,此时只能选用二线解救化疗。患者有机会入组到希罗达联合多西他赛的临床试验,二线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徐兵河教授点评


30.jpg

该患者首诊即为局部晚期浸润性乳腺癌(cT4N2M0,IIIB期),给予6周期新辅助化疗后,取得了PR的效果,之后行改良根治术,并接受术后放疗。因患者较年轻,因此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采用阿那曲唑联合戈舍瑞林方案,但1年后复发,出现胸椎骨转移。此时患者仅合并有骨转移,并没有威胁生命的内脏转移,根据《中国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版,一线应首选内分泌治疗,可以选用的方案为他莫昔芬或氟维司群500mg。由于患者辅助治疗阶段已经使用了非甾体类AI治疗,现有证据提示AI互换可能产生AI获得性耐药,据既往临床研究数据报道,约75%的患者会存在耐药,且患者换用AI类药物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仅为3个月左右。而氟维司群作用机制不同,能竞争性下调雌激素受体。患者接受一线氟维司群治疗PFS为10个月,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版权属良医汇肿瘤资讯App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资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