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早期乳腺癌化疗患者需个体化预防性止吐方案

2015年11月22日

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是患者及医生都不愿看到的副反应,不仅因为它能降低患者对治疗的耐受程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这一副反应成为了终止癌症治疗的一大原因。根据已出台的指南,肿瘤内科医生利用手中的武器——预防性止吐药物,针对不同的化疗方案,尽量减少化疗相关恶心呕吐对患者的影响。但是,目前的指南均忽略了患者个人的因素对其化疗可耐受性的影响。

一项加拿大的随机临床试验比较了早期乳腺癌化疗患者风险模式导向的预防性止吐方案与内科医生选择的止吐方案,证实了患者个体因素在止吐方案制定中的重要性。这些个体因素包括:年龄小于40岁有孕期晨吐或晕车的女性,以及年龄小于40岁酒量小的女性。

这项随机临床试验共纳入了2012.4.10-2014.9.2在渥太华两所癌症治疗中心接受化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324名,化疗方案均为环磷酰胺(CTX)及一种蒽环类药物。患者被随机分为风险模式导向(RMG)组(n=154)及内科医生选择(PC)对照组(n=170)。RMG组的患者在每周期的化疗前按照化疗导致恶心呕吐(CINV)的低危或高危进行分类,并对她们的止吐治疗做相应的调整。

CINV低危的患者进行标准的地塞米松和一种5-HT3拮抗剂的治疗,对于CINV高危的患者,需根据她们的风险等级,进行阿瑞匹坦治疗,并可以考虑辅以奥氮平进行治疗。PC对照组的患者则是根据经治内科医生的判断服用止吐药进行治疗。试验的主要结局为治疗后急性期(治疗后的第一个24小时)及治疗后延迟期(治疗后的第2-5天)恶心及呕吐的控制情况

结果显示:RMG组总的化疗周期数为497PC对照组总的化疗周期数为551。与PC对照组相比,RMG组在治疗后急性期有更多患者没有出现恶心(53.7% [95% CI, 49.2%-58.1%] vs 41.6% [95% CI, 37.4%-45.3%]; P<0.001)及呕吐(91.8%[95% CI, 89.0%-94.0%] vs 82.2% [95% CI, 78.8%-85.3%]; P<0.001)。同样的,RMG组在治疗后延迟期也有更多患者没有出现恶心(39.6% [95% CI, 35.3%-44.1%] vs 30.7% [95% CI,26.8%-34.7%]; P=0.01)及呕吐(87.1% [95% CI, 83.8%-90.0%) vs 78.0% [95% CI,74.3%-81.4%]; P<0.001)。因此,在这项试验中,相比于内科医生选择的治疗方法,风险模式导向的预防性止吐方案对急性期及延迟期化疗导致恶心呕吐控制更佳

不可否认,这项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指南的制定仍有改进的空间,但没有证据表明根据患者CINV的危险因素选择的止吐方案可以取代现有指南的治疗方案。另外,CINV的危险因素及低危、高危的划分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明确。


编译自:JAMA Oncol.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12, 2015. doi:10.1001/jamaoncol.2015.3730


(本文为【良医汇-肿瘤资讯】原创,欢迎转发,转载需经授权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