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消化道放疗,中国精彩不断—金晶教授谈团队建设及ASTRO亮点

2015年11月01日

   

肿瘤资讯:金教授您好,您的团队在刚刚结束的ASTRO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请您分享下近几年您的团队的研究成果和未来的计划以及团队建设的宝贵经验?

金晶教授:大家好,我是医科院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的金晶大夫。对于放射治疗科来说,包含的领域比较多,从头到脚都有放射治疗的适应症。对于消化道肿瘤来说,放射治疗也是术前和术后的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在这个领域当中,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而最重要的是发现问题的角度。其次,在做临床科研的时候,并不是只能是由一个人来单打独斗,需要一个团队的建设。在这方面,我们科在放射治疗整体的一个大科来说,我们分为亚专业,头部放疗、胸部放疗和腹部放疗,在腹部放疗当中又分为消化道肿瘤的放疗。

在这个区域,我们最近几年鼓励一些中青年大夫来加入这个团队,从课题的设计、实施和发表都给更多的中青年大夫一些机会,鼓励他们在做临床实践和课题研究的过程当中,在各个大的肿瘤会议、场合,还有包括多学科的场合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在一些中青年大夫轮转到消化道肿瘤放射治疗的时候,我们鼓励他们要积极地参与院内的课题的设计,年资高一些的、有一定的临床科研能力的,积极鼓励他们来进行一些北京市的一些多学科的还有消化道肿瘤放疗的课题的申请。积累几年下来,欧洲的放射的年会、北美放疗年会,还有全国的放疗年会,目前都有各层次的研究生、住院大夫,还有主治医生、高年资的副主任医生的报告。而且他们在各个专业领域当中也取得了包括Best of ASTRO,还有全国最优秀的论文评奖等等这样的一些奖励。

几年的积累下来,中青年大夫做为消化道肿瘤研究的主体,发挥了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且非常高兴看到他们参与临床科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我相信在未来几年,在消化道肿瘤的领域当中,我们的中青年大夫以后会越来越成为一个主力军,来进行这方面的进一步的研究。


肿瘤资讯:请您为我们解读下这届ASTRO上胃肠领域的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大会亮点。

金晶教授:本届ASTRO实际上是一个针对消化道肿瘤为主要目的的主题大会,在第一天从早晨一直到下午的主题发言当中,消化道肿瘤从食管癌到食管—胃结合部、胃癌、再到直肠癌,大概有5~6位全球的专家来进行主题演讲。

演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消化道肿瘤当中,术前和术后同步放化疗到底占什么样的地位,第二,在大数据的时代下,这些数据的分析能给我们临床医生和基础研究的专家提供什么样的知识;第三,有一些转化性的研究在消化道肿瘤当中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是第一天给我们大家非常大的视觉冲击的几个报告。

在后来几天的主题发言和科学发言当中,消化道肿瘤当中也有一些比较引人注目的一些结果。

比如说在纽约纪念医院,Dr. Goodman他们的团队领导下,对直肠癌的病人回顾对比分析了三维适形照射和调强照射两种治疗方式导致病人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这个结果发现,如果做调强适形放射,患者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低于三维适形放射。这个为什么我认为比较重要,主要是因为在美国,包括欧洲,直肠癌的治疗多以三野照射或者说三维适形照射为主,IMRT这种技术并没有提到证据级别或推荐指南的治疗技术。这项研究出来以后,提示这种新的、先进的治疗技术可能会使一些病人受到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放疗反应的可能性会更低。这个反应也跟我们在去年发表的,或者说在ASTRO会议上报告的一篇基于1798例大型回顾性分析的一项结果相似。比如说我们通过IMRT技术,不光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下降,而且跟其他技术,如三维适形或二维照射技术相比,总生存率有显著的提高。因此,去年我们的报告和今年Dr. Goodman的报告有互相呼应的作用。

第二篇,我们的大会口头发言,或者被选为Best of ASTRO的是来自我们中心的一项Ⅱ期的随机对照研究。我们主要的目的就是对局部晚期的直肠癌用局部多一点放射剂量和常规的放射剂量来相比较,是不是照射的量增加会提高病人的pCR率和疗效。但是这项研究发现,如果增加到5400cGy这样一个剂量跟常规的5000cGy相比,pCR率并没有提高,但是增加剂量也并没有导致不良反应的增高。因此对于局部晚期的直肠癌来说,5000cGy还是基本的一个治疗剂量。

第三方面就是Dr. Valentini在主题发言当中也两次引用了来自我们中国的大数据,一个数据就是我刚才提到的,我们中心1798例的一个大型的回顾性的统计学方法的一个分析,另外一个的引用是我们上海复旦大学章真教授团队的基于术前同步放化疗的一个nomogram的预测的一个模型。

这个大会上,中国的专家无论是被引用也好,还是在演讲台上跟欧美的专家一同进行学术交流也好,来自中国的研究和来自中国的病例在欧美同行们同台竞技当中,越来越展示出我们中国团队和中国专家的风采。

关于本届ASTRO的更精彩的内容,我们后续会在肿瘤资讯的平台上为大家做进一步的介绍。最后感谢肿瘤资讯的采访,谢谢!


(本文为【良医汇-肿瘤资讯】原创,欢迎转发,转载需经授权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