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乳腺癌被过度吹捧?

2015年10月22日

一项在783例未经化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中进行的III期试验证实,两种新型药物——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伊沙匹隆比每周1次紫杉醇标准方案的疗效更差,且毒性作用更大。该研究6月8日在线发表于临床肿瘤学(JCO)杂志。

来自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Helen Diller家族综合癌症中心的Hope S. Rugo医生及其同事称:“根据我们的数据,每周1次紫杉醇治疗仍为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一线治疗中首选的微管抑制剂。”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是一种紫杉醇与白蛋白结合的纳米颗粒制成的新型无溶剂型制剂,该制剂免去了在治疗前用药预防过敏性反应的需要。伊沙匹隆是埃博霉素B的半合成类似物,与紫杉醇的作用位点相同,均可与β-微管蛋白位点结合。

在多项II期研究中,两种制剂所表现出的疗效均强于紫杉醇,且在毒性作用方面与紫杉醇类似或优于紫杉醇。在这项研究中,未接受局部治疗的转移性或复发性乳腺癌患者被随机分组,一组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267例),一组接受伊沙匹隆治疗(241例),另一组接受标准紫杉醇方案治疗(275例),此外患者们还接受了贝伐珠单抗治疗。研究者们对患者进行了中位值25个月的随访跟踪(随访时间最长为50个月)。

该项研究因中期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新药均超出了无优势阈值而提前终止。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无进展存活时间,紫杉醇组为11个月。伊沙匹隆的中位无进展存活时间为7.4个月(HR:1.59),无疑作用更差,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疗效也比紫杉醇差,中位无进展存活时间为9.3个月(HR:1.20)。总体存活率的情况也符合这一趋势。此外,两个新药的治疗应答率均低于紫杉醇,疾病相关症状的减轻程度也是如此。

研究者们表示,与紫杉醇相比,两种新药的血液系统及非血液系统毒性更为严重。其中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感觉神经病变、乏力、高血压、运动神经病变、疼痛和恶心(J. Clin. Oncol. 2015 June 8 [doi:10.1200/JCO.2014.59.5298])。

Dr. Rugo及其同事指出,遗憾的是,在这些负面结果发表以前,II期研究的有利结果“使得花费更高、剂量更高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被广泛应用于多种临床实践中。”

他们补充道:“我们的试验证实了进行有足够效力的前瞻性试验以确证II期研究结果的重要性。此外,这些结果还提醒临床医师谨慎使用新的药物,尤其是价格更贵、毒性可能更大的药物。”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