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SIBCS | 宋传贵教授:HR阳性早期乳腺癌——精准分层下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11月26日
整理:肿瘤资讯

浦江潮涌,生生不息。2025年11月13-15日,第二十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SIBCS)在上海盛大开幕。作为中国乳腺癌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之一,大会汇聚了全球顶尖专家,共话前沿进展。

在大会主旨报告环节,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宋传贵教授以“HR阳性早期乳腺癌精准分层下的个体化治疗策略”为题,深刻剖析了激素受体阳性(HR+)早期乳腺癌从传统临床病理分层向分子基因分层跨越的必然趋势,并重点探讨了CDK4/6抑制剂时代的精准排兵布阵与液体活检(ctDNA)的未来价值。

screenshot-20251126-141024.png

治疗格局演进:从“一刀切”到“精准分层”

HR+/HER2- 乳腺癌占据了所有乳腺癌患者的 70% 以上,虽然相较于三阴性和 HER2 阳性亚型预后较好,但由于其庞大的基数及长期的复发风险,其晚期复发仍是临床面临的巨大挑战。

宋传贵教授回顾了乳腺癌诊疗百年的演进史:从 Halsted 时代的单纯解剖学切除,到 Fisher 时代的全身系统治疗理念确立,再到 21 世纪基于分子分型的精准治疗。如今,我们正处于“基于复发风险分层的强化或降阶梯治疗”的第三次变革浪潮中。

screenshot-20251126-141130.png

“对于淋巴结阳性、肿块较大、组织学分级较高的传统高危人群,单纯内分泌治疗(ET)显然已触及天花板,约 30% 的患者最终会发生转移。”宋教授指出,CDK4/6 抑制剂的问世,为这部分患者筑起了一道新的防线。

CDK4/6 抑制剂:早期辅助治疗的“三驾马车”

在辅助治疗领域,CDK4/6 抑制剂的研究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宋传贵教授梳理了改变临床实践的关键研究:

monarchE 研究(阿贝西利): 确立了其在淋巴结阳性高危患者中的地位,5 年随访数据显示 iDFS(无浸润性疾病生存期)获益持续扩大,且 OS(总生存)获益初现端倪。

NATALEE 研究(瑞波西利): 进一步将获益人群拓宽至淋巴结阴性的高危患者,证实了更广泛人群的获益可能。

DAWNA-2 研究(达尔西利): 作为首个 100% 中国人群的 CDK4/6 抑制剂辅助治疗研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阳性结果,为中国患者提供了本土化的循证医学证据。

与之相对,PALLAS 和 PENELOPE-B 研究的折戟也提示我们,并非所有 CDK4/6 抑制剂都能在辅助治疗中“通关”,药物的药理学特性、给药方案及依从性均是成败关键。

screenshot-20251126-141206.png

走出迷雾:寻找比 Ki-67 更精准的“向导”

面对 monarchE 和 NATALEE 研究在高危人群定义上的重叠(如淋巴结阳性患者),临床医生该如何选择?单纯依靠 TNM 分期和 Ki-67 指数是否足够?
宋传贵教授通过多项探索性分析数据指出,Ki-67 虽是重要的预后指标,但并非 CDK4/6 抑制剂疗效的预测指标。 无论 Ki-67 高低,患者均能从联合治疗中获益。这迫使我们将目光投向更深层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分子分型(SNF 分型):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团队提出的 SNF 分型显示,SNF3(类似 Luminal B 型,细胞周期通路活跃) 患者不仅预后较差,且对 CDK4/6 抑制剂最为敏感。DAWNA-2 研究的探索性分析也初步验证了这一结论。

screenshot-20251126-141310.png

基因组特征: monarchE研究的生物标志物分析显示,即使是携带MYC扩增、TP53突变或高基因拷贝数变异(CNA)负荷等传统“难治”特征的患者,依然能从阿贝西利治疗中显著获益。这提示我们,基因组不稳定可能正是CDK4/6抑制剂的潜在靶点。

screenshot-20251126-141603.png

液体活检:ctDNA动态监测引领未来

在演讲的后半部分,宋传贵教授重点强调了循环肿瘤DNA(ctDNA)在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革命性意义。他指出,ctDNA有望成为比传统影像学更敏感的“微小残留病灶(MRD)”探测器。
screenshot-20251126-141751.png预后分层的“金标准”: monarchE研究的分子分析显示,术后ctDNA阳性的患者,其复发风险远高于阴性患者。这提示ctDNA阳性是极高危复发的强信号。

动态清零的临床价值: 研究表明,在辅助治疗期间,如果通过强化治疗(如加入CDK4/6抑制剂)使ctDNA由阳转阴(清除),患者的预后将显著优于ctDNA持续阳性的患者。

screenshot-20251126-142322.png

DARE研究的启示: 虽然是小样本研究,但DARE研究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模式——对于随访期间发现ctDNA阳性的患者,及时给予氟维司群联合哌柏西利治疗,可使部分患者实现ctDNA清零并延缓复发。

screenshot-20251126-142358.png

宋传贵教授提出,未来的治疗策略将从“基于解剖学分期的静态治疗”转向“基于 ctDNA 动态监测的干预治疗”。例如,对于临床高危但 ctDNA 持续阴性的患者,或许可以考虑豁免化疗或降阶梯治疗;而对于临床低危但 ctDNA 阳性的患者,则需以此为信号启动强化治疗。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Kell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Kelly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11月26日
孙有泉
大连市金州区中医医院 | 肿瘤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1月26日
孙泽辉
唐山市第三医院 | 肿瘤外科
浦江潮涌,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