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48届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SABCS)汇聚了全球顶尖的乳腺癌研究成果。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领域,本次大会公布了多项重磅研究,涵盖了残留病灶生物标志物的预后价值、新辅助/辅助治疗策略的优化(特别是卡铂的应用)、免疫治疗对生育能力的潜在影响、新型联合方案的探索以及液体活检技术的应用。【肿瘤资讯】特此整理了本次大会中七项值得关注的TNBC研究进展,以飨读者。
中文标题:早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新辅助化疗后残留肿瘤中的预后标志物——来自9项GBG/AGO-B新辅助试验的汇总分析
英文标题:Prognostic Markers in Residual Tumors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T) for Early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 – a Pooled Analysis from nine Neoadjuvant GBG/AGO-B Trials
讲者:Johannes Holtschmidt, GBG c/o GBG Forschungs GmbH, Neu Isenburg, Germany
研究背景
TNBC患者在新辅助化疗(NACT)后残留浸润性疾病与高复发率和较差的总生存期(OS)相关。目前在早期乳腺癌中,仅评估病理完全缓解(pCR)与否存在局限性。因此,研究者评估了浸润性残留肿瘤(RT)中的增殖指数(Ki67)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旨在提高对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
研究方法
研究纳入了在9项GBG/AGO-B试验中接受含蒽环类/紫杉类药物NACT治疗的TNBC患者。在入组的3017例TNBC患者中,1505例存在残留病灶,其中640例拥有前瞻性收集的残留肿瘤样本用于评估TILs和Ki67。研究终点为无远处疾病生存期(DDFS)和OS。
研究结果
残留肿瘤中Ki67 >15%与更差的DDFS(HR 1.71)和OS(HR 2.02)相关。联合分析显示出Ki67联合TILs具有最强的预后分层能力。其中,残留肿瘤中Ki67 >15%且TILs ≤10%的患者DDFS和OS最差(OS HR 7.57)。即使在残留病灶较小(ypT1, ypN0)的患者中,若残留肿瘤表现为低增殖(Ki67≤15%)且高免疫浸润(TILs≥50%),其5年OS率高达96.8%。
结论
联合评估TNBC新辅助化疗后残留病灶中的Ki67和TILs,有助于预测预后并改善新辅助后治疗策略的个体化选择。残留肿瘤中低Ki67是较好DDFS和OS的预后指标,特别是当结合中高水平的TILs时。
中文标题:BrighTNess、CALGB 40603 (Alliance) 和 GeparSixto 临床试验汇总分析:明确新辅助卡铂对早期三阴性乳腺癌 pCR 和生存率的影响
英文标题:Pooled analysis of the BrighTNess, CALGB 40603 (Alliance), and GeparSixto clinical trials identifies the impact of neoadjuvant carboplatin on pCR and survival in early-stage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讲者:Brooke M Felsheim,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Chapel Hill, NC
研究背景
III期KEYNOTE-522试验确立了II-III期TNBC的新治疗标准(SOC),基于此,美国FDA于2022年批准在NACT中加入卡铂和帕博利珠单抗。鉴于卡铂相关的毒性,目前仍需进一步明确其治疗获益,并确定患者反应和生存的预后及预测性生物标志物。
研究方法
研究者对三项探讨在NACT中加入卡铂的早期TNBC随机临床试验进行了汇总分析:BrighTNess, CALGB 40603 和 GeparSixto。研究评估了卡铂对pCR、无事件生存期(EFS)和总生存期(OS)的影响,并探索了胚系BRCA1和BRCA2(gBRCA)突变状态及8个基因表达特征作为潜在生物标志物的作用。
研究结果
在汇总数据集(n = 1084)中,加入新辅助卡铂与pCR率的增加显著相关(OR = 1.89, p < 0.001),且与EFS的改善显著相关(HR = 0.71, p = 0.01),但与OS无显著关联。在gBRCA突变样本中,加入卡铂显著改善了EFS(HR = 0.50),但对pCR率或OS没有显著影响。所有6个免疫基因特征均与较高的pCR率相关,但未发现卡铂与任何测试特征之间存在特异性交互作用。
结论
汇总分析发现,新辅助卡铂与pCR率和EFS的显著改善相关。虽然许多免疫相关的基因表达特征具有预后价值,但没有任何特征能预测新辅助卡铂的特异性获益。这些发现支持将新辅助卡铂纳入II-III期TNBC的标准治疗。
中文标题:早期三阴性乳腺癌辅助表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序贯紫杉类药物联合或不联合卡铂治疗(RJBC 1501):一项随机对照III期临床试验
英文标题:Adjuvant epirubicin plus cyclophosphamide followed by taxanes with or without carboplatin for early stage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RJBC 1501):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phase III trial
讲者:陈小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研究背景
RJBC 1501 (NCT02455141) 是一项前瞻性III期研究,旨在比较早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接受辅助表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EC)序贯紫杉类(T)方案,与同一方案联合卡铂(EC-TCb)的疗效和安全性。尽管含铂方案在TNBC新辅助治疗中的地位日益稳固,但在辅助治疗阶段的最佳模式仍需进一步的高级别证据支持。
研究方法
研究纳入了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淋巴结阳性或淋巴结阴性(肿瘤大小≥1.0cm)的TNBC患者。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EC-T组或EC-TCb组。主要终点是意向治疗分析(ITT)人群的无病生存期(DFS)。
研究结果
共有786例患者被随机分组,中位随访4.52年。加入卡铂显著改善了DFS(HR 0.66, P=0.034)。EC-TCb方案也显著改善了无远处转移生存期(HR 0.61)和总生存期(HR 0.39, P=0.029)。EC-TCb组的3-4级不良事件发生率(49.9%)高于EC-T组(38.7%),主要原因是血液学毒性。
结论
RJBC 1501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在辅助EC-T化疗基础上联合卡铂,可显著改善DFS、DDFS和OS。尽管联合卡铂治疗增加了血液学毒性,但未出现新的安全性信号,整体风险可控。
中文标题:早期高危三阴性乳腺癌女性患者辅助卡铂强化化疗对比标准化疗对生存的影响(CITRINE):一项3期随机试验
英文标题:Effect of adjuvant carboplatin intensified chemotherapy versus standard chemotherapy on survival in women with high-risk early-stage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CITRINE): a phase 3 randomized trial
讲者:刘引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研究背景
目前,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蒽环类/紫杉类辅助化疗方案中加入卡铂的获益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评估对于高危早期TNBC患者,在表柔比星和环磷酰胺序贯周疗紫杉醇的基础上联合卡铂作为辅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方法
这项开放标签、随机、3期试验(CITRINE)在中国进行。研究纳入了完成根治性手术的可手术高危TNBC女性患者(定义为区域淋巴结阳性,或淋巴结阴性且Ki-67标记指数≥50%)。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卡铂组(EC序贯周疗紫杉醇联合卡铂)或对照组(EC序贯周疗紫杉醇)。
研究结果
研究共入组808例患者,中位随访44.7个月。卡铂组的3年DFS率为92.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5.8%(HR 0.64,P=0.026)。同时,卡铂组在3年RFS率、D-DFS率和OS率(98.0% vs 94.0%,HR 0.41)上均表现出优效性。安全性方面,卡铂组3-4级不良事件发生率稍高(66.7% vs 55%),但无治疗相关死亡。
结论
对于高危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在基于蒽环类/紫杉类的辅助化疗方案中加入卡铂,可显著改善生存结局,且毒性可控。CITRINE研究为卡铂在该类患者辅助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
中文标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PI)对接受新辅助化疗(NACT)的早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年轻女性生育能力的影响:NSABP B-59/GBG-96-GeparDouze试验的前瞻性亚组研究
英文标题:Impact of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ion (CPI) on Fertility in Young Women with Early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 receiving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T): A Prospective Substudy of the NSABP B-59/GBG-96-GeparDouze Trial
讲者:Mattea Reinisch,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Mannheim, University of Heidelberg, Mannheim, Germany
研究背景
对于绝经前乳腺癌女性患者,新辅助化疗(NACT)与高风险的卵巢功能衰竭相关。然而,在NACT基础上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PI)对化疗诱导的卵巢功能衰竭(CIOF)的具体影响尚未被充分探索。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TNBC患者体内不同的激素参数,评估联合使用NACT和CPI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研究方法
这项前瞻性亚组研究纳入了参与GeparDouze试验的年龄≤45岁、无子宫切除和/或卵巢切除史的女性患者。患者接受了含有蒽环类、环磷酰胺、紫杉烷和卡铂的新辅助化疗,并随机分配联合阿替利珠单抗(CTA组)或不联合(CT组)。主要目标是评估化疗诱导的卵巢功能衰竭(CIOF)发生率,CIOF定义为绝经后水平的促卵泡激素(FSH > 25.8 IU/l)和雌二醇(E2 < 5 pg/ml)。
研究结果
来自德国和西班牙85个中心的共173例患者被纳入卵巢子研究。在治疗结束(EOT)时,34.2%的患者经历了CIOF(CTA组:40.6% vs CT组:26.8%;p=0.13)。总体而言,10%的患者在EOT后24个月仍存在持续性CIOF;当联合CPI时,这一比例更高(CTA组 7.5% vs CT组 2.5%;p=0.06)。在基线时,仅少数患者观察到提示生育力受损的AMH < 0.22 ng/ml(CTA组 8.6%,CT组 12.7%),但在EOT时所有患者均出现此情况。24个月后,CTA组有27.5%的患者AMH恢复至≥0.22 ng/ml,CT组为25%。
结论
这是首个调查CPI对卵巢衰竭影响的前瞻性研究。研究发现,因TNBC接受含卡铂新辅助化疗两年后,10%的患者出现永久性化疗诱导的卵巢衰竭(CIOF)。联合CPI治疗的患者在所有时间点均表现出较高的CIOF发生率,且卵巢功能恢复的患者较少,这支持了CPI在化疗基础之上可能进一步影响生育能力的生物学理论。
中文标题:c-TRAK-TN试验: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无组织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
英文标题:Tissue-free circulating tumour DNA detection in patients with early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from the c-TRAK-TN trial
讲者:Niamh Cunningham, Royal Marsden Hospital, London, United Kingdom
研究背景
在早期乳腺癌(EBC)中,检测血浆中的循环肿瘤DNA(ctDNA)可预测未来的复发风险。既往的研究主要依赖于需要肿瘤组织的“肿瘤知情(tumour-informed)”策略。本研究对比了一种“无组织(tissue-free)”检测方法与数字液滴PCR(ddPCR)在ctDNA分析中的表现。
研究方法
c-TRAK-TN试验纳入了161名高复发风险的早期TNBC患者。研究者使用Guardant Reveal(一种无需肿瘤组织的检测方法,利用甲基化模式)分析了来自159名患者的1062个时间点样本,并与ddPCR结果进行正交对比。
研究结果
使用无组织Reveal检测发现ctDNA与未来的复发风险强烈相关(HR 20.62,p<0.0001)。在随访24个月内复发的患者中,89.5%的复发通过先前的ctDNA分析被检测出来。在被检测出阳性的患者中,44.8%首先由无组织检测发现,而仅6.9%首先由ddPCR发现(p<0.0001)。无组织检测从首次发现ctDNA到临床复发的中位时间为7.9个月,优于ddPCR检测的5.7个月。
结论
在早期TNBC患者中,使用无组织检测法发现ctDNA能高精度地预测复发。与ddPCR相比,无组织检测法经常在更早的时间点检测到ctDNA,并显示出更长的先导时间。相比需要组织的方法,无组织方法可能提供更简单的工作流程,值得进一步评估。
中文标题: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及化疗新辅助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探索性II期试验(NeoPanDa03):疗效、安全性及生物标志物分析
英文标题:Exploratory phase II trial of camrelizumab (an anti-PD-1 antibody) combined with apatinib (a VEGFR-2 inhibitor) and chemotherapy as a neoadjuvant therapy for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NeoPanDa03): efficacy, safety and biomarker analysis
讲者:罗婷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背景
三阴性乳腺癌(TNBC)侵袭性强,目前化疗仍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整体疗效有限,临床亟需更有效的新辅助治疗策略。NeoPanDa03(NCT05447702)是一项单臂、开放标签、单中心的II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及化疗在TNBC新辅助治疗中的潜力。
研究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初诊的II-III期TNBC患者。治疗方案为:卡瑞利珠单抗(200 mg,IV,Q2W,共12个周期)、阿帕替尼(250 mg,PO,QD),并联合交替化疗方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d1, 8, 15,Q4W,共4周期)序贯表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Q2W,共4周期)。主要研究终点为病理完全缓解(pCR)率,次要终点包括客观缓解率(ORR)及安全性。
研究结果
最终分析纳入34例患者。在完成治疗的患者中,总病理完全缓解率(tpCR, ypT0/is, ypN0)达到67.6% (23/34),乳腺pCR率(ypT0/is)为70.6% (24/34)。新辅助治疗后的客观缓解率(ORR)高达94.1% (32/34)。生物标志物分析显示,pCR组的TP53突变率显著高于非pCR组,而非pCR组中HRD-high患者比例显著升高。基于IL-18+PD-L1 CPS开发的PRPscore预测pCR的AUC为0.823。
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及化疗作为II-III期TNBC的新辅助治疗方案,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创新的双评分系统(PRPscore用于治疗前分层,EAscore用于动态疗效评估)为实现精准新辅助治疗优化提供了新的工具。
[1] Johannes Holtschmidt, et al. Prognostic Markers in Residual Tumors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T) for Early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 – a Pooled Analysis from nine Neoadjuvant GBG/AGO-B Trials. 2025 SABCS Abstract RF2-01.
[2] Brooke M Felsheim, et al. Pooled analysis of the BrighTNess, CALGB 40603 (Alliance), and GeparSixto clinical trials identifies the impact of neoadjuvant carboplatin on pCR and survival in early-stage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2025 SABCS Abstract RF2-02.
[3] Xiaosong Chen, et al. Adjuvant epirubicin plus cyclophosphamide followed by taxanes with or without carboplatin for early stage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RJBC 1501):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phase III trial. 2025 SABCS Abstract RF2-03.
[4] Yin Liu, et al. Effect of adjuvant carboplatin intensified chemotherapy versus standard chemotherapy on survival in women with high-risk early-stage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CITRINE): a phase 3 randomized trial. 2025 SABCS Abstract RF2-04.
[5] Mattea Reinisch, et al. Impact of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ion (CPI) on Fertility in Young Women with Early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 receiving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T): A Prospective Substudy of the NSABP B-59/GBG-96-GeparDouze Trial. 2025 SABCS Abstract RF2-06.
[6] Niamh Cunningham, et al. Tissue-free circulating tumour DNA detection in patients with early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from the c-TRAK-TN trial. 2025 SABCS Abstract RF3-05.
[7] Ting Luo, et al. Exploratory phase II trial of camrelizumab (an anti-PD-1 antibody) combined with apatinib (a VEGFR-2 inhibitor) and chemotherapy as a neoadjuvant therapy for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NeoPanDa03): efficacy, safety and biomarker analysis. 2025 SABCS Abstract PD7-08.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Ethon






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40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