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11.12每日资讯:2025 ESMO LBA84 | GFH375用于KRAS G12D突变经治晚期PDAC;Cell子刊:蔡清清教授/尹青松教授/夏奕教授/王亮教授发现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治疗新选择

11月11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今日要闻

1. 2025 ESMO LBA84 | GFH375用于KRAS G12D突变经治晚期PDAC,ORR 40.7%,DCR 96.7%

2. 中国好声音 | Cell子刊:蔡清清教授/尹青松教授/夏奕教授/王亮教授发现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治疗新选择

3. 【2025ASH大会前瞻】R/R FLT3突变AML患者移植后重启吉瑞替尼治疗的临床结局分析

4. 医案集萃丨罕见病例:食管胃交界腺癌致假性贲门失弛缓症的诊断挑战与临床启示

1. 2025 ESMO LBA84 | GFH375用于KRAS G12D突变经治晚期PDAC,ORR 40.7%,DCR 96.7%

在德国柏林盛大召开的2025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大会上,一项评估GFH375单药在既往经治的、携带KRAS G12D突变的晚期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的研究成果(摘要号:LBA84)以LBA(Late-Breaking Abstract)形式重磅公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周爱萍教授在ESMO现场口头汇报了研究。数据显示,GFH375单药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达40.7%,疾病控制率(DCR)为96.7%,且91.5%的患者观察到肿瘤退缩。同时,GFH375 600mg QD安全可控。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2. 中国好声音 | Cell子刊:蔡清清教授/尹青松教授/夏奕教授/王亮教授发现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治疗新选择

2025年10月27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蔡清清教授团队在Cell子刊-Med正式发表题为“TQB3617, a bromodomain and extra-terminal inhibitor,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lymphoma: A multicenter, phase 1 trial”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结果显示,BET抑制剂TQB3617在复发/难治性淋巴瘤受试者中显示出初步疗效信号以及总体良好的耐受性,支持进一步开展2期临床试验,未来有望为更多患者带来长期生存希望。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3. 【2025ASH大会前瞻】R/R FLT3突变AML患者移植后重启吉瑞替尼治疗的临床结局分析

Session Type

Oral Abstract Session

Session Title

615. Acute Myeloid Leukemias: 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Biological and Clinical Nuances in Patient Outcomes

摘要号

abs25-2668

英文标题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FLT3mut+ Acute Myeloid Leukemia who resumed gilteritinib therapy after HSCT: Post hoc analysis from the ADMIRAL and COMMODORE trials

中文标题

复发/难治性FLT3突变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重启吉瑞替尼治疗的疗效:ADMIRAL与COMMODORE研究的事后分析

讲者

王建祥

讲者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背景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仍是复发/难治性(R/R)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唯一可能实现治愈的治疗手段。与首次完全缓解(CR1)患者相比,R/R AML患者通常接受过多线治疗,可能持续微小残留病(MRD)阳性或多克隆突变,从而增加移植后复发风险。

现有数据表明,CR1期FLT3突变阳性(FLT3mut+)AML患者可从移植后FLT3抑制剂(包括吉瑞替尼[GILT])维持治疗中获益,特别是在移植前后持续MRD阳性的患者中。然而,关于移植后FLT3抑制治疗在R/R FLT3mut+ AML患者中的疗效数据有限。

结论

对于R/R FLT3mut+ AML患者,长期生存与接受HSCT显著相关,其中最佳结局出现在随机分配至吉瑞替尼组、接受HSCT并在移植后重启吉瑞替尼维持治疗的患者中。鉴于HSCT状态、移植前因素及FLT3mut+特征的非随机性,亚组比较结果需谨慎解读。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4. 医案集萃丨罕见病例:食管胃交界腺癌致假性贲门失弛缓症的诊断挑战与临床启示

假性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动力障碍,最常见病因包括食管原发恶性肿瘤,其次是转移性肿瘤及其他良性原因如淀粉样变性、结节病等。假性贲门失弛缓症与贲门失弛缓症在临床表现上存在重叠(约占表现出贲门失弛缓症测压发现患者的2.4%~4%),其均以吞咽困难和反流为突出症状,但假性贲门失弛缓症更常见于老年患者,吞咽困难持续时间通常较短(一年或以内),且体重减轻更为明显,预后较差。

2025年11月7日,American Journal of Case Reports(Am J Case Rep)发表了一篇题为“Navigating Diagnostic Challenges in Pseudoachalasia: A Case Study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Adenocarcinoma”的病例报告。此研究通过分析一名62岁男性患者诊疗过程,探讨食管胃交界腺癌(EGJAC)导致的假性贲门失弛缓症(PA)的诊断挑战。研究强调,50岁以上有快速进展性吞咽困难且对标准治疗无反应的患者,临床医生应高度怀疑PA,诊断不明时建议早期手术探查,可明确病因、改善预后。该病例提升了对此类疾病的诊断意识,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FF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FF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