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Nat Cancer | 王鹏/李烨团队发表冷冻消融联合免疫治疗肝内胆管癌临床研究成果

11月05日
来源:BioArt    

2025年11月1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胆肿瘤内科王鹏/李烨团队在Nature Cancer上发表了文章Cryoablation plus sintilimab and lenvatinib in advanced or metastatic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a phase 2 trail公布了冷冻消融联合信迪利单抗和仑伐替尼治疗晚期肝内胆管癌的一项II期临床研究结果。

1.jpg

晚期胆管癌二线治疗缺乏有效治疗方案,目前针对一线治疗失败的晚期胆管癌的二线治疗方案,其客观有效率(ORR)仅维持在5%左右,无进展生存期(PFS)维持在2-4个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胆肿瘤内科王鹏团队近期完成了一项针对晚期胆管癌二线治疗的研究者发起、单臂、II期临床研究(CASTLE-01,NCT05010668),确认了冷冻消融(Cryoablation,CA)联合信迪利单抗(sintilimab,ST)和仑伐替尼(lenvatinib,LE),即“CASTLE方案”治疗晚期肝内胆管癌的治疗模式。结果显示:所有入组患者中, ORR达到75%,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16.8个月,总生存期(OS)达到25.4个月,且安全性良好。

2.jpg

基于肝穿刺时空动态多组学研究,团队揭示了CASTLE方案的协同效应机制:

  1. 冷冻消融打头阵:冷冻消融裂解肿瘤细胞,释放新抗原,激活抗原递呈,启动CD8+T细胞免疫应答。两周后,活化的CD8+T细胞进入外周血,但这些细胞却难以穿越异常肿瘤血管和突破肿瘤间质屏障,无法有效接触并杀伤肿瘤细胞。

  2. 靶向治疗破壁垒: 加入仑伐替尼可发挥双重作用:首先,促进肿瘤血管正常化,促进T细胞跨血管浸润至肿瘤。其次,仑伐替尼瓦解肿瘤间质屏障,使T细胞深入癌巢,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

  3.  免疫治疗再赋能: 抗PD-1免疫治疗贯穿全程,解除免疫抑制微环境介导的T细胞活化与功能耗竭,将整个免疫杀伤效应协同放大。

因此,该研究提示,冷冻消融、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三者精密协同,缺一不可,共同将抗肿瘤免疫转化为临床疗效。

3.jpg

Nature Cancer杂志同期发表Research briefing进行重点推荐,提出该研究首次将冷冻消融这一局部治疗所诱导的远端效应(abscopal effect)在晚期胆管癌上真正转为了临床疗效。 

4.jpg

近期,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胆肿瘤内科王鹏教授牵头的“冷热复合消融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和仑伐替尼对比FOLFOX6二线治疗晚期肝内胆管癌患者: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NCT06860477)已正式启动,未来该研究结果有望填补目前胆管癌无有效二线治疗方案的空白。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胆肿瘤内科王鹏为本文通讯作者,李烨副主任医师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22级博士生顾思佳和2023级直博生罗齐宇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还得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孟志强教授团队大力支持。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018-025-01058-2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Lind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as
免责声明
本文仅供专业人士参看,文中内容仅代表BioArt订阅号立场与观点,不代表肿瘤资讯平台意见,且肿瘤资讯并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若有任何侵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评论
11月07日
吴耀禄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 普通外科
冷冻消融裂解肿瘤细胞,释放新抗原,激活抗原递呈,启动CD8+T细胞免疫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