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老年多发性骨髓瘤诊疗案例:VRD方案后外周神经病变的KRD序贯治疗策略

10月30日
焦欣宇-地舒安加维+戈舍瑞林微球
患者信息

患者,女,70岁。

主诉

乏力伴骨痛五月余。

病史描述

现病史:患者于五月余前出现乏力症状,伴骨痛。就诊于外院,MRI提示骨破坏、球蛋白升高。后转至本院,经骨髓象、流式、蛋白电泳等检查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接受VRD方案联合地舒单抗治疗四周期后,骨痛好转出院。本次为序贯治疗再次入院。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肾病、肺部疾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疟疾等传染病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无手术、外伤及输血史。

个人史:-

婚育史:-

家族史:-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神志清楚,语言流利。无贫血外观,皮肤黏膜无黄染,无出血点及瘀斑。胸骨无压痛,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肿大。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

  • 实验室检查([2025-05-21]):白细胞 [3.60×10^9/L],血红蛋白 [123g/L],血小板 [143×10^9/L];D-二聚体 [0.750mg/L FEU]↑;免疫球蛋白A [0.26g/L]↓,免疫球蛋白M [0.25g/L]↓,血免疫球蛋白轻链L [0.36g/L]↓,血免疫球蛋白轻链K [4.82g/L]↑;尿免疫球蛋白轻链K [8.84mg/L]↑;白球比 [1.5]↓,谷草转氨酶 [11U/L]↓,谷氨酰胺转移酶 [54U/L]↑,钙 [2.07mmol/L]↓,总胆固醇 [6.11mmol/L]↑,低密度脂蛋白 [3.29mmol/L]↑。
  • 超声检查:肝实质轻度弥漫性改变,肝内多发囊肿,胆囊壁欠光滑。胰腺、脾未见明显异常。心脏左房上限值,主动脉瓣钙化,瓣膜轻度返流,左室收缩功能正常。
临床诊断

主要诊断:多发性骨髓瘤

其他诊断:-

治疗经过

[2025-01-09] ➤ 首次入院,行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及白血病免疫分型检查,明确诊断。开始支持治疗,包括碳酸氢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输液。

[2025-01-10] ➤ 给予地舒单抗注射液皮下注射,用于骨痛管理。

[2025-01-09 至 2025-01-23] ➤ 持续二级护理及支持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

[2025-05-21] ➤ 再次入院,主诉乏力伴骨痛,评估后确认多发性骨髓瘤复发/持续,准备序贯治疗。

[2025-06-18] ➤ 开始化疗方案: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输液,联合甘复能(丁二磺酸)注射。同时给予曲马多缓释片镇痛。

[2025-06-20] ➤ 加用凯洛斯(卡非佐米)治疗,调整方案为KRD(卡非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方案。再次给予地舒单抗注射液强化骨保护。

[2025-06-25] ➤ 续用0.9%氯化钠注射液及壹丽安(艾普拉唑钠)预防胃黏膜损伤。

[2025-07-04] ➤ 治疗结束,骨痛症状好转,出院随访。

病例讨论和总结

诊断要点:

  • 典型症状:乏力伴骨痛持续五月余。
  • 关键检查:MRI显示骨破坏,实验室检查提示球蛋白升高、轻链异常。
  • 确诊依据:骨髓象、流式细胞术及蛋白电泳证实多发性骨髓瘤。

治疗亮点:

  • 初始采用VRD方案(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联合地舒单抗,有效控制骨痛。
  • 因外周神经病变副作用,及时换用KRD方案(卡非佐米替代硼替佐米),体现个体化治疗。

经验教训:

  • 蛋白酶体抑制剂如硼替佐米可能引起外周神经病变,需密切监测并及时调整方案。
  • 老年患者化疗中应加强支持治疗,预防感染及器官损伤。

临床启示:

  • 对于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三药联合方案为首选,CD38单抗可进一步改善生存。
  • 序贯治疗中根据耐受性动态调整方案,平衡疗效与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