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高危多发性骨髓瘤轻链K型案例分享:从VCD到DVTD方案的个体化治疗之路

10月30日
150****5382
患者信息

患者,女性,69岁,已婚,离退休人员。

主诉

腰背部疼痛伴乏力3月余。

病史描述

现病史:患者于[2024-10]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腰背部疼痛伴乏力,夜间双下肢抽搐频繁。外院检查提示血红蛋白[90g/L],腰胸骶椎MRI显示多发椎体异常信号灶。予补钙、抗骨质疏松等对症治疗效果不佳。[2025-04-03]至我院就诊,查血清游离轻链Kappa[3756.69mg/L]显著升高,Kappa/Lambda比值[327.2378],确诊多发性骨髓瘤(轻链K型)。于[2025-04-17]开始VCD方案化疗,后因恶心呕吐、中性粒细胞降低([0.9×10^9/L])调整方案,加用沙利度胺及达雷妥尤单抗(Dara)。病程中伴低钾血症、心律失常,食欲睡眠一般,体重无显著变化。

既往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病史,骨质破坏。

个人史:-

婚育史:-

家族史:-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辅助检查:血红蛋白[90g/L];腰胸骶椎MRI示多发椎体附件异常信号灶,胸9椎体压缩性改变;血清游离轻链Kappa[3756.69mg/L],Kappa/Lambda比值[327.2378];骨髓病理异常浆细胞[80%],流式检测异常浆细胞[3.7%];MM组套提示1q21扩增、TP53缺失阳性。

临床诊断

主要诊断:多发性骨髓瘤(轻链K型,DS分期III期A组,ISS分期III期,RISS III期)
其他诊断: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病史)、骨质破坏

治疗经过

[2025-04-17] ➤ 起始VCD方案化疗:硼替佐米[2.19mg] d1/d8/d15/d22,环磷酰胺[500mg] d1/d8/d15,地塞米松[10mg] d1-2/d8-9/d15-16/d22-23。出现恶心呕吐、中性粒细胞降至[0.9×10^9/L],停用环磷酰胺。

[2025-04-24] ➤ MM组套提示高危因素(1q21扩增、TP53缺失),调整治疗策略。

[2025-05-15] ➤ 改为DVTD方案:达雷妥尤单抗[900mg] d1/d8/d15/d22,硼替佐米[2.19mg] d1/d8/d15/d22,沙利度胺[50mg] qn(后因手麻停用),地塞米松[10mg] d1-2/d8-9/d15-16/d22-23。

病例讨论和总结

诊断要点:

  • 老年女性以腰背痛、乏力起病,伴血红蛋白降低及骨质破坏
  • 血清游离轻链Kappa显著升高,Kappa/Lambda比值异常
  • 骨髓病理异常浆细胞比例高达[80%],流式检测支持克隆性增殖
  • 基因检测提示高危因素(1q21扩增、TP53缺失)

治疗亮点:

  • 根据耐受性动态调整化疗方案(VCD→DVTD)
  • 及时引入达雷妥尤单抗靶向治疗应对高危因素

经验教训:

  • 化疗后需密切监测血常规及电解质,防范中性粒细胞减少及低钾血症
  • 沙利度胺相关神经毒性需早期识别并调整用药

临床启示:

  • 高危多发性骨髓瘤应优先采用含达雷妥尤单抗的联合方案
  • 个体化治疗需平衡疗效与不良反应,尤其老年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