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肺长TALK】赵成岭教授:从CROWN中国数据到长生存策略,开启ALK阳性NSCLC“治愈”之路

10月31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在肺癌治疗领域,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直是临床研究和实践的焦点。近年来,随着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以CRWON研究报道了迄今为止单药靶向治疗晚期NSCLC以及所有转移性实体瘤中最长PFS,为ALK阳性NSCLC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坚实的循证医学依据,使得这部分患者的生存获益的提升愈发显著。


为了深入探讨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进一步探索靶向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策略,《肿瘤资讯》特邀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赵成岭教授,围绕《ALK阳性NSCLC的“治愈“之路探索》这一主题展开深入讨论,为我们揭示ALK阳性NSCLC治疗的未来方向,以及如何通过优化治疗策略,为患者带来更长期的生存获益。

赵成岭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科室副主任

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省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
安徽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学会委员
安徽省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委员
国家呼吸质控中心肺结核专病能力提升项目专家委员
安徽临床肿瘤学会青年委员会常委
安徽省康复医学会呼吸专委会常委
安徽省微创医学会常务理事
安徽省全科医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安徽省呼吸内科专业质控中心委员
安徽省老年医学学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安徽省老年医学学会呼吸病学专委会委员
安徽省康复医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常委

铸就精准医疗典范:ALK阳性晚期NSCLC一线治疗优势探索

赵成岭教授:ALK阳性晚期NSCLC治疗领域的发展,确实堪称肺癌精准治疗的典范。例如此前报道的CROWN研究中,中国人群洛拉替尼组中位PFS仍未达到,5年PFS率达70%,而在基线无脑转移的中国人群中,5年PFS率达75%,且5年脑转移累积发生率为0%1,提示洛拉替尼可以预防新发脑转移。在2025年ESMO大会上,ALEX研究也公布了最终总生存期(OS)数据,其中阿来替尼组的5年OS率为 59.5%,7年OS率为48.6%,阿来替尼组有37.5%的患者接受了一种及以上的后续抗肿瘤治疗2

结合临床实践,患者OS的延长,可能由以下几方面的关键因素共同促成。

  • 其一,多种药物的每一线治疗的贡献,最终换来患者的OS数据。从一代到三代ALK-TKI,我们拥有了更多、更强效的治疗武器。当一线治疗能够为患者争取到足够长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并且后线仍有有效药物可以接力时,患者从每一线治疗中累积的获益才有望转化为可观的OS。


  • 其二,是对肿瘤“庇护所”的精准管理。其中,鉴于ALK阳性NSCLC患者具有较高的脑转移风险,预防中枢神经系统复发成为治疗的关键目标之一。一个能高效穿透血脑屏障、实现防治并举的药物,对于实现长OS至关重要。


  • 其三,是局部治疗的合理介入。对于在多线TKI治疗后出现寡进展的患者,适时地联合放疗等局部手段,可以再次有效地控制疾病,延长当前TKI的使用时间3。综上可以发现,近年来肺癌综合治疗体系的完善和治疗选择的丰富给贡献了整个患者的OS旅程。

基于以上认知,一线治疗的选择是“长生存”的基础,建议一线治疗首选疗效显著、安全性有保障的治疗手段。我们期望的一线治疗,能够实现:更长PFS,意味着疾病被控制的时间更久,患者有更长的“高质量生存时间”,并且疾病进展的风险被降到最低;高客观缓解率(ORR),意味着对肿瘤负荷的有效清除;更强颅内保护,能够近乎“清零”地预防脑转移发生,保护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同时避免了因脑转移治疗而可能导致的治疗中断。

因此,从为OS奠定基石的角度出发,选择在一线就能同时实现长PFS、深缓解、强入脑的治疗方案,仍是当前临床实践中的优选策略。鉴于CROWN研究中洛拉替尼在中国人群高达70%的5年PFS率,及显著颅脑获益等优势,在“长生存=全程管理效果之和”的理念下,一线优先考虑使用洛拉替尼或是实现OS优势获益的重要决策。

抗肿瘤活性与疾病控制能力或是提升PFS的关键因素

赵成岭教授:在当前的临床研究中,我们看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果。例如,在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一项小样本、单中心研究显示:在一线ALK抑制剂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局部巩固治疗(LCT),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可达到66个月4。但是局部治疗的增加可能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和不良事件的风险。这样的结果提示我们,持久的疾病控制,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好的PFS获益,如果单药就能实现持久的疾病控制,是否可以给患者带来生存获益的同时,也能带来药物经济学上的受益呢?

首先,药物自身的抗肿瘤活性是提升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键因素之一。这种活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客观缓解率(ORR),即药物能够快速、有效地降低肿瘤负荷,实现深度缓解;二是中位持续缓解时间(DoR)足够长,确保疗效的长期稳定性,从而实现持久控制。这种强大的抗肿瘤活性源于药物的作用机制。这在洛拉替尼的相关研究中得到了显著体现,特别是在中国人群中,洛拉替尼的5年PFS率达到了70%,同时ORR高达90%,且DoR仍未达到5。这意味着90%的患者可以从洛拉替尼的治疗中获得长期的肿瘤缓解,并且能够维持长期的治疗获益。

其次,卓越的疾病控制能力同样重要,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理想的治疗方案应能同时高效地控制颅内外病灶,实现“身心同步管理”。这依赖于药物的药学特性,如分子量、脂溶性和穿透血脑屏障的能力等。例如,洛拉替尼在亚洲亚组基线无脑转移患者中,5年脑转移累积发生率为0%1,体现了洛拉替尼有效预防新发脑转移的能力,将脑转移从一个“临床难题”转变为“可预防事件”。

综上所述,一款药物如果能够凭借其单药的强大实力,在广泛患者群体中实现深度、持久且全面的疾病控制,或许能让长生存的获益惠及每一位患者。

从序贯治疗模型看ALK阳性NSCLC患者全程生存获益策略

赵成岭教授:刚刚结束的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公布的序贯治疗预测模型提示,以三代 TKI 洛拉替尼为起点的序贯治疗(“3+2”模式),其模型预测的累积 PFS 长达 12.3 年(147个月),较“2→3”模式延长约5年6

这一发现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证实了“一线治疗的PFS是决定全程累积获益的关键变量之一”。当一个药物能在一线提供长达数年的疾病控制时,它不仅仅是为患者赢得了这一段无进展生存时间,更是为后续所有治疗序列的展开,提供了一个极高的起点。这好比跑步接力,第一棒选手建立的巨大优势,是后面选手很难追回的。

其次,它强化了“好药先用”的临床理念。“好药先用”过去更多是基于理论和经验的判断,而现在模型研究为其提供了数据支撑。将洛拉替尼这样兼具长PFS、强颅内预防的药物置于一线,是基于当前所有证据下,为患者争取最大化全程生存获益的科学、合理的路径。

总而言之,对于肿瘤患者,我们的治疗决策应从“我还有哪些后路”的保守思维,转向“我如何为患者赢得最大初始优势”的进取思维。这种转变意味着我们要在治疗的起始阶段就为患者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为后续治疗创造更多可能性。在此过程中,“治愈”肿瘤将不再遥不可及,通过精准的治疗决策和积极的干预措施,最终最大化患者的全程生存获益,有望实现身体与心理的全面康复。


参考文献

1. Wu YL, et al. First-line lorlatinib vs crizotinib in Asian patients with ALK+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5-year outcomes from the CROWN study. 2024 ESMO. Presentation Number 1279P.
2. Tony Mok,et al.Final overall survival (OS) and safety analysis of the Phase 3 ALEX study of alectinib vs crizotinib in patients with previously untreated, advanced ALK-positive. 2025 ESMO.LBA73.
3. Lim JU, Jang AL, Lee J, et al. Impacts of co-mutations in oligometastatic and oligoprogressiv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ith EGFR/ALK mutations-a narrative review of the current literature. Transl Lung Cancer Res. 2025;14(5):1848-1861.
4. Elamin Y, et al. BrightStar: LCT With Brigatinib in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Naive ALK-Rearranged Metastatic NSCLC. 2025 WCLC OA07.01.
5. Yi-Long Wu, et al. First-Line Lorlatinib Versus Crizotinib in Asia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ALK-Positive NSCLC: Five-Year Outcomes From the CROWN Study. 2025 CSCO.
6. H. Le, et al. Optimizing Treatment Sequencing to Maximize Survival in ALK+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Modeling Study. 2025 WCLC. P3.12.19.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云初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IR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