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盛湲教授:聚焦年轻乳腺癌管理--手术优化、OFS治疗与骨健康守护的实践思考

10月28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近年来,我国乳腺癌患者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这为临床诊疗及管理模式提出了全新挑战。年轻患者的全程管理,不仅涉及肿瘤的根治性切除或系统治疗,更贯穿患者的全病程,涉及生育力保存、内分泌治疗、骨骼健康及心理社会适应等多个环节。【肿瘤资讯】特邀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盛湲教授接受采访,从手术价值的革新、卵巢功能抑制(OFS)的精准施策、骨健康的主动防线构筑这三大核心支柱入手,结合临床实践与前沿证据,深入探讨如何优化年轻乳腺癌患者的全程管理体系,助力患者在实现长期生存的同时,重返高质量生活。

盛湲
教授,主任医师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甲乳外科 主任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癌学组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
        外科医师分会乳腺外科专业委员会 常委

        临床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乳腺癌学组 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 常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乳腺专业委员会 常委

上海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全军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内分泌乳腺学组 副组长

乳腺癌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全程管理模式逐渐成为主流

盛湲教授:乳腺癌是全球和我国女性健康的重要威胁。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和筛查策略的改进,乳腺癌的发病正呈现年轻化趋势。数据显示,我国乳腺癌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45~49岁,对比西方国家的62~64岁更为年轻。需要关注的是,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可能更具侵袭性,预后更差,同时,年轻患者的临床需求更高,这些问题均为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管理带来了新挑战。

以占比较高的激素受体阳性(HR+)乳腺癌年轻患者为例,如今,其治疗目标已经不再局限于通过根治性手术实现肿瘤的局部控制,更需依赖长期的内分泌治疗(如卵巢功能抑制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等药物)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远期复发风险。

当下,为了应对乳腺癌发病年轻化的趋势,现代乳腺癌的诊疗理念已从单一的疾病根治,转变为覆盖“初始治疗-远期复发与转移预防-生存质量维护”的全程管理模式。

手术治疗价值正在革新,对年轻患者更需保障生活质量

盛湲教授:手术治疗是早期乳腺癌患者实现根治的基石。近年来,随着保乳手术与乳房重建的发展,手术理念也在逐渐变化,我们尝试追求更小的切除范围,在不增加复发风险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留乳房外形与功能,提升患者长期生活质量。

对于年轻患者而言,手术需兼顾根治性疾病控制与最优生活质量保障的双重目标。我们深刻了解年轻患者失去乳房可能带来的心理创伤。因此,在彻底切除病灶并获得阴性切缘的前提下,我们会更加追求通过保乳手术及乳房重建技术,维持患者身体的完整性,减轻心理负担。此外,对于腋窝淋巴结的处理,也在尝试以前哨淋巴结活检取代腋窝淋巴结清扫,以降低上肢淋巴水肿、感觉异常等长期并发症的风险。

在手术的优化中,多学科协作是不能缺少的关键。通过与影像科、放疗科、肿瘤内科等科室的通力合作,我们能更准确地评估患者个体情况,提升保乳率,最大程度地守护患者身体完整、功能健全与心理健康,真正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全程管理理念。

OFS应用具备坚实循证基础,需有力保障长期用药依从性

盛湲教授:激素受体阳性(HR+)年轻乳腺癌患者管理中的一大重点是OFS,即通过药物等手段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这是遏制肿瘤复发的关键。药物OFS的临床价值主要基于SOFT与TEXT两项重磅研究的长期随访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了通过GnRHa与内分泌治疗的联合,可以进一步降低复发风险,为患者带来长期获益。当然,在临床实践中,OFS的应用也面对多重挑战,包括治疗依从性不足、药物不良反应和生育问题等。由于OFS的应用往往需持续5年甚至更久,因此治疗中患者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提前中止用药,这可能带来复发风险的提高,因此,这更加强调了临床医生进行涵盖院外管理的全程管理的重要性,通过与患者充分沟通,及时干预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而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则需要结合其个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与生殖相关科室专家共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未来,随着年轻患者的进一步增加,OFS的应用也必须进一步个体化、精准化,通过对患者复发风险的进一步分层,识别真正需要OFS干预的患者。这是未来全程管理的进一步优化探索中需重点关注的方向之一。

骨转移是全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地舒单抗可阻断RANKL循环从根本上进行改善

盛湲教授:针对晚期年轻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管理是全程管理中必须注重的环节。骨是乳腺癌的常见远处转移部位,尤其是对于病程较长的HR+患者,可能以骨转移为复发症状。骨转移引发的骨相关事件(SREs),如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需接受放疗或手术的骨痛以及高钙血症等会极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整体生存。因此,主动管理骨健康、预防和治疗SREs,是乳腺癌全程管理,特别是在复发转移阶段至关重要的环节。

骨转移的干预同样需要多学科手段的帮助,我们强调建立“系统治疗+局部干预+骨保护药物” 的三位一体综合模式,即以系统治疗为核心,通过内分泌治疗、化疗、靶向治疗等全身性治疗手段控制肿瘤进展,降低肿瘤负荷,阻止新发转移的产生;局部干预则针对并发症,如通过放疗缓解局部骨痛,应用骨科手术治疗病理性骨折;骨保护药物是针对骨转移进行对症治疗的基石,此类药物并不直接杀伤肿瘤,而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阻断骨破坏的恶性循环,从根本上预防和延缓SREs的发生。

目前临床中应用的骨保护药物以RANKL抑制剂和双膦酸盐类为主。其中,地舒单抗作为一种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其可通过直接、高亲和力地结合并抑制RANKL,阻断骨破坏的恶性循环,延缓骨破坏和SREs的发生。在头对头对比唑来膦酸的Ⅲ期临床研究中,地舒单抗对比唑来膦酸可以将首次SREs的发生时间显著推迟18%(HR 0.82,95% CI 0.71-0.95,P=0.01),将发生多次SREs的风险降低23%(RR 0.77,95% CI 0.66-0.89;P=0.001),并将平均SREs发生率从60%降至46%(P<0.05)。近来研究更显示,地舒单抗有望通过对破骨细胞的活化进行调节,阻断其分泌大量骨桥蛋白(OPN)影响远处病灶的免疫微环境,从而具有与免疫治疗的潜在协同增效作用。

在临床管理中,我们更推荐对骨转移的防治前移,即在患者诊断后便采取预防性的骨保护治疗,预防SREs的发生,为潜在的可能发生骨转移的患者构筑一道坚实的骨骼健康防线。

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生态,三位一体助力更多患者高质量、长生存

盛湲教授:年轻乳腺癌患者的全程管理是一项漫长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完善的全程管理体系。即建立“手术—OFS—随访—骨健康管理”的一体化流程,结合现代移动互联网手段,搭建患者长期随访平台,并纳入OFS依从性监测与骨健康评估。这一过程需要多科室的协同参与,包括内分泌科、骨科、营养科、心理科等,从多维度、全方面关注患者的生育、骨密度、心理状态等综合问题。此外,针对乳腺癌年轻化的趋势,我们还应该开展更多研究,例如推动中国人群OFS与骨保护的真实世界研究,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多支持。

总之,早期患者的手术策略优化、绝经前患者的OFS强化,以及针对晚期或复发患者的骨健康保护,这三大发展方向是为年轻乳腺癌患者带来长期获益的重要支柱。通过建设标准化的科室路径、实施精细化的患者管理、开展深度的多学科协作并积极推动科研转化,我们才能真正为每一位年轻乳腺癌患者搭建起通向高质量、长生存的桥梁。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Kell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LBJ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