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熊文婕医生:从案例实践详述为何骨保护治疗应与抗MM治疗同步启动?

10月15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类高度异质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病程迁延,多数患者需经历多次复发,至今仍属不可根治的疾病。MM本身常伴随进行性骨破坏,表现为骨质疏松、高钙血症、溶骨性损害及病理性骨折等并发症,既干扰抗MM治疗的连续性与疗效,又显著恶化患者的生存预后。因此,及早启动规范、有效的骨保护治疗对优化MM患者的临床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为帮助大家进一步理解及时且规范地开展骨保护治疗对于MM患者临床结局的重要性,【肿瘤资讯】特别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熊文婕医生分享1例典型案例(该案例为模拟案例),并对其治疗经过进行点评,详情如下。

熊文婕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惰性淋巴瘤协作组秘书
中国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工作组秘书
天津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天津浆细胞/淋巴瘤质控小组秘书
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心脏病专委会 委员
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
主持创新工程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专项 1项
期刊论文:
发表高水平SCI论文20余篇,并以第一作者在blood cancer journal、hematologica、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发表高水平论文多篇。

案例基本信息及诊疗经过

患者基本信息

老年患者,女性,62岁。因“腰背酸痛”至医院就诊。

骨髓检查明确诊断:MM,IgG/kappa D-S IIIA期, ISS II期。

查体:神志清,贫血貌,胸骨无压痛,浅表淋巴结未及,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无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右下肢疼痛不适,活动欠佳。

既往诊疗经过

  • 患者先行VRD方案治疗(硼替佐米 2.2mg d1,4,8,11+地塞米松[DXM]20mg d1-2,4-5,8-9,11-12+来那度胺25mg qn),并于2021年自行停药,未随访。

  • 后续患者出现右下肢酸痛不适,未重视,未治疗。患者下肢酸痛的不适感进行性加重,逐渐出现行走困难,无法抬起,活动受限,遂至医院就诊。
    MR示:患者右膝关节组成诸骨多发骨质信号异常,伴股骨下端骨质破坏,考虑恶性肿瘤性病。

  •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 2.41x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49.8%,血红蛋白 90.0g/l,血小板计数 148.0x109/L;
    生化组合:免疫球蛋白G 51.72g/L,免疫球蛋白A 0.11g/L,免疫球蛋白M 0.06g/L,球蛋白63.1g/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102.8mL/min;
    免疫固定电泳(血):免疫固定分型IgG 阳性(+),免疫固定分型κ链 阳性(+);免疫固定电泳结果:检测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G-κ;
    血清蛋白电泳:白蛋白(电泳) 44.9%,β2球蛋白2.7%,γ球蛋白36.1%,M蛋白 31.1%;
    轻链(血)(血清):血λ轻链 0.22g/L,血κ轻链 15.20g/L;
    骨髓常规:浆细胞占9%,原幼浆占6.75%;
    骨髓流式免疫分型:检测到单克隆性异常浆细胞占有核细胞计数的5.2%(占总浆细胞100%);
    骨髓组织活检示:(骨髓活检)形态学符合浆细胞骨髓瘤,请结合影像学、免疫电泳、流式及分子/遗传学检测结果。IHC:CD138 (+), CD15 (+,散在), CD34 (-), CD38 (+), CD68 (+,散在), EMA (-), MPO (+), CD61 (+,巨核细胞), CD3 (+,散在), CD20 (-), Kappa(κ) (+), Lambda(λ) (-)特殊染色: PAS (+), 网状纤维染色 (-);
    CT室[CT右膝关节平扫]检查提示:右股骨下段溶骨性骨质破坏局部伴软组织肿块形成,考虑恶性肿瘤性病变,以MM可能大,其它待排,请结合临床综诊;左股骨下段存在新发骨折

  • 综合检查结果,确认该患者出现疾病进展,髓外浸润

入院后治疗经过

  • 患者先行KRD方案(卡非佐米30mg d1-2,45mg d8-9,d15-16,DXM20mg d1-2,d8-9,d15-16,d22-23,来那度胺25mg d1-10)化疗1疗程。

  • 后患者改为行KRD方案(卡非佐米45mg d1-2、d8-9,d15-16,DXM 20mg d1-2,d8-9,d15-16,d22-23,来那度胺25mg d1-10)化疗至今。

  • 期间持续行地舒单抗护骨治疗

  • 治疗后疾病评估显示:
    右膝关节MRI:1、右股骨下段MM,相邻骨皮质破坏,较前有缩小
    2、所见右股骨下端及胫腓骨上段多发异常信号,MM改变考虑,较前相仿;
    3、右膝关节少量积液;周围局部软组织肿胀;
    CT室[CT右膝关节平扫]检查提示:未见新发骨折

  • 根据疾病评估结果,该患者已获得缓解,因此继续行KRD方案治疗至今;

  • 目前患者已达到部分缓解(PR)状态,等待下一步治疗。

专家点评

熊文婕医生:上述案例深刻地揭示了一个在MM全程管理中至关重要、却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骨保护治疗的及时性与必要性。该例患者的诊疗历程印证了现代骨保护药物在抗MM治疗中的重要价值。

首先,临床医生需要明确,MM不仅仅是骨髓内浆细胞的恶性增殖。MM细胞可通过激活破骨细胞、抑制成骨细胞,系统性地破坏骨代谢稳态,导致溶骨性破坏、病理性骨折等严重骨相关事件(SREs)[1]

在上述案例中,患者于确诊之初,虽接受了VRD方案进行抗MM治疗,但病程记录中缺失了同步进行的骨保护治疗。而这是一个重要的治疗“短板”。尽管VRD方案可有效清除MM细胞,但对于已经被激活的破骨细胞及其造成的骨破坏,其抑制作用是间接且缓慢的。另外,在该患者后续自行停药、失访的几年间,残留的肿瘤细胞持续侵蚀骨骼,最终在2024年以严重的骨质破坏、新发骨折和髓外浸润的形式复发,导致其行走困难、生活质量急剧下降。这亦是未能及时进行骨保护治疗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该患者在复发后再次接受治疗,在采用KRD方案强力控制MM疾病进展的同时,及时联合了地舒单抗进行护骨治疗。这一点对于稳定病情、防止SRE进一步恶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地舒单抗作为一种靶向RANKL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可精准阻断破骨细胞形成、活化和生存的关键通路,从而强效、快速地抑制骨破坏[2]。地舒单抗的作用机制直接且有力,从后续患者的影像学评估中可清晰地看到这一干预的临床价值。在该患者治疗后的疾病评估结果中,其右股骨下段骨皮质破坏,较前有缩小,且未见新发骨折。这表明,在KRD方案清除MM病灶的同时,地舒单抗成功地“刹住”了骨破坏的进程,保护患者骨骼结构的完整性,避免了更多病理性骨折的发生,也为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机会。

总体而言,基于上述案例,对于MM患者,骨保护治疗绝非简单的“辅助”或“支持”治疗,而是与全身化疗同等重要的、必须从诊断之初就贯穿始终的主要治疗。忽视早期、规范的骨保护治疗,即便采用了强效的抗MM治疗,患者也可能因严重的骨并发症而功亏一篑。因此,临床医生必须树立“双管齐下”的治疗理念,既要强力清除肿瘤病灶,也要同步、持久地保护骨骼,从而真正实现对MM的全面控制

以地舒单抗为代表的新一代骨保护治疗用药,凭借其强效的骨破坏抑制作用和良好的安全性,已经成为守护MM患者骨骼健康、预防SREs、改善患者长期生存质量不可或缺的“压舱石”。另外,基于其治疗优势,地舒单抗已获得多项权威指南推荐作为MM患者的优选骨保护治疗药物之一[1、3]。期待未来有更多针对MM骨保护治疗的研究及指南问世,为患者带来更多规范且有效的治疗方案。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案例为模拟案例,所涉及内容仅为学术探讨与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具体的临床诊疗建议。


参考文献

1.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治指南(2022年版) [J] .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2, 43(12) : 979-985. DOI: 10.3760/cma.j.issn.0253-2727.2022.12.002.
2. 安加维®(地舒单抗注射液)说明书. 
3. Kumar SK, Callander NS, et al. Multiple Myeloma, Version 2.2024,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J Natl Compr Canc Netw. 2023 Dec;21(12):1281-1301. doi: 10.6004/jnccn.2023.0061. PMID: 38081133.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cherr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LBJ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