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iwCLL】崔国惠教授、许贞书教授:MRD领航个体化治疗,新药研究直指未竟需求——一文解析CLL相关进展

10月14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国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研讨会(iwCLL 2025)于9月12日~15日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作为全球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领域具有权威性与前沿性的标杆会议之一,本届大会汇聚了全球顶尖的临床专家与研究学者,共同探讨并分享了CLL基础研究、临床转化与诊疗实践的最新进展。其中,以微小残留病(MRD)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策略,以及新一代靶向药物与免疫疗法的研发进展,成为本届大会最受瞩目的焦点议题。


近年来,以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为代表的靶向治疗已成为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治疗的基石。在此基础上,新一代BTKi泽布替尼的研发与应用,标志着该领域治疗水平的又一次重要飞跃。泽布替尼通过优化的分子设计,实现了对BTK靶点更高程度的选择性亲和,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脱靶效应。而这一结构优势也已转化为明确的临床获益,泽布替尼凭借其卓越的疗效与安全性双重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成为CLL/SLL一线及后线的主要治疗选择之一。为全面、精准地传递本届iwCLL的核心学术精髓,【肿瘤资讯】特此对相关重要研究进行了系统性梳理与汇总。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崔国惠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许贞书教授,共同对这些前沿进展进行深度解读与专业点评,详情如下。

聚焦MRD指导CLL个体化治疗——何时延长?何时重启?

摘要号1420:Combination of Zanubrutinib +Venetoclax for Treatment-naive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 Results in SEQUOIA Arm D

中文标题:SEQUOIA研究D组——泽布替尼联合维奈克拉方案治疗初治CLL/SLL的结果


汇报人:Mazyar Shadman

单位:弗雷德·哈钦森癌症中心

主要研究结果

SEQUOIA研究D组旨在探索泽布替尼联合BCL-2抑制剂的有限期治疗方案在初治CLL/SLL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泽布替尼与BCL-2抑制剂联合方案能够为初治CLL/SLL患者带来深刻且持久的缓解。该方案不仅实现了高达99%的总缓解率(ORR),更使近半数(49%)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CRi),且有59%的患者实现了微小残留病阴性(uMRD),彰显了其诱导深度缓解的卓越能力。此外,这种深度缓解可直接转化为持久的生存获益,研究的24个月无进展生存(PFS)率达92%。尤为关键的是,在预后不良的del(17p)/TP53突变高危亚组中,该方案的疗效同样出色,其ORR达100%,CR/CRi率为48%,24个月PFS率达到94%,uMRD率为59%。就安全性而言,研究中主要的≥3级不良事件为可预期的血液学毒性。

主要研究结论

泽布替尼联合BCL-2抑制剂的有限期治疗方案在初治CLL/SLL患者(含高危人群)中实现高比例的深度缓解,并将其转化为前景可期的生存获益,进一步确立其作为治疗新选择的地位。

摘要号1423:MRD-Driven Venetoclax and Rituximab Combination in Previously Untreated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Results of the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Phase II Trial of the Polish Adult Leukemia Group (VERITA PALG-CLL5)

中文标题:MRD驱动的维奈克拉与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在初治CLL中的应用——波兰成人白血病组(VERITA PALG-CLL5)的前瞻性、多中心、II期试验结果


汇报人:Krzysztof Jamroziak

单位:华沙医科大学

主要研究结果

该研究旨在评估在初治CLL患者中,依据MRD状态调整维奈克拉联合利妥昔单抗(VR)方案治疗时长的疗效与安全性。在入组的103例患者中,51%的患者为IGHV未突变。在中位随访27.3个月后,研究达到了其主要终点,58%的CLL患者实现了骨髓(BM)uMRD的CR。在第12周期评估时,研究的ORR高达98%,其中44%的患者达到CR且uMRD。对于部分未在12个周期达到CR且uMRD的患者,延长治疗是有效且安全的,分别有17.6%和16.2%的患者在第18和24周期达到了CR且uMRD。另外,研究的生存数据同样令人鼓舞,预计的24个月PFS率为95.9%,总生存(OS)率为98.0%。在安全性方面,研究中最常见的血液学毒性为中性粒细胞减少,仅有6.8%的患者报告了3/4级感染。随访期间,共有3例CLL患者经历了疾病进展,4例患者死亡。

主要研究结论

VERITA PALG-CLL5研究的结果证实,对于初治CLL患者,采用MRD指导的VR方案治疗是高效且安全的。该策略允许根据CLL患者的缓解深度进行个体化治疗。对于在标准12周期治疗后缓解欠佳的CLL患者,安全地延长治疗可使更多患者达到深度缓解,从而优化了治疗的获益与风险平衡。

摘要号1442:NGS-based MRD assessment refines prognostication after venetoclax-based first-line combinations for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A p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phase 3 GAIA or CLL13 trial

中文标题: 基于NGS的MRD评估可改善CLL患者在接受基于维奈克拉的一线联合方案治疗后的预后——III期GAIA/CLL13试验的前瞻性分析


汇报人:Moritz Fürstenau

单位:科隆大学医院

主要研究结果

该分析旨在评估使用高灵敏度NGS技术检测的MRD结果对接受不同一线方案治疗的CLL患者预后的精细化预测价值。结果显示,在治疗第15个月(MO15),基于维奈克拉的联合方案(GV组和GIV组)相比传统方案(CIT组和RV组)能带来显著更高的uMRD6(MRD < 10⁻⁶)率(GV组:60%, GIV组:66% vs. CIT组:23%, RV组:24%)。另外,研究发现,NGS-MRD状态是接受不同方案治疗的初治CLL患者PFS的强预测因子。界标分析证实,在所有治疗组中,MO15时NGS检测MRD阳性(≥10⁻⁶)的患者,其PFS均显著短于达到uMRD6的患者。另外,研究发现,MRD水平介于10⁻⁶和10⁻⁴的患者,其PFS显著差于真正达到uMRD6(<10⁻⁶)的患者。在MO15时已达到uMRD6的患者中,无论患者达到CR或部分缓解(PR),其后续的PFS无显著差异。这表明,对于CLL患者,uMRD状态是比CR/PR更重要的预后指标。在外周血(PB)NGS检测达到uMRD6的患者中,仅有3%的患者出现BM MRD阳性,显示了高度一致性。尽管MRD状态与CLL患者的PFS强相关,但在当前的随访时间内,MO15时的MRD阳性(≥10⁻⁶)状态尚未显示出与OS的显著关联(P值均>0.05)。

主要研究结论

GAIA/CLL13试验的此项分析表明,基于NGS的高灵敏度MRD检测可更精确地预测初治CLL患者接受维奈克拉为基础方案的长期预后。这不仅识别出具有更佳PFS的uMRD6患者群体,还能对传统uMRD患者进行再分层。鉴于PB NGS-MRD检测的强大预后价值及其与BM状态的高度一致性,未来在评估CLL患者深度缓解时,或可省略有创的骨髓穿刺检查。

摘要号1513:Comparative Assessment of MRD Detection and Immunological Effects in Relapsed CLL Patients Treated with Rituximab-Venetoclax in real world——Insights from the "Dedalus" Protocol

中文标题:真实世界中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维奈克拉方案治疗的复发CLL患者MRD检测与免疫学效应的比较评估——“Dedalus”研究的见解


汇报人:Maria D’Amato

单位:比萨大学

主要研究结果

研究旨在真实世界环境下,对于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维奈克拉(R-Ven)固定疗程治疗的复发/难治性(R/R)CLL患者,MFC与NGS技术检测MRD的准确性差异,并评估其免疫学效应。研究发现,在22例CLL患者中,20例患者达到CR,其中15例患者在首次评估时经两种方法检测均为uMRD。然而,在2例仅达到PR的患者中,NGS展现了优于MFC的灵敏度,在MFC结果为阴性时仍能检测到残留的IgH克隆性。总体而言,NGS检测到的MRD状态可更好地反映CLL患者的临床结局。免疫学分析显示,维奈克拉可持续地清除B细胞,并减少CD4+ T细胞数量,导致约25%的CLL患者CD4/CD8比值发生改变。

主要研究结论

Dedalus研究明确指出在MRD检测方面,NGS相较于MFC技术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尽管MFC因其成本效益和广泛应用性仍是标准MRD检测方法,但NGS为临床决策提供了更精确的信息。

摘要号1515:Re-Treatment with Venetoclax-Obinutuzumab after time-limited, MRD-guided Venetoclax-Obinutuzumab:final analysis of 7 patients with chronic lymphatic leukemia (CLL) treated in the CLL2-BAG trial of the GCLLSG.

中文标题:在限时、MRD指导的维奈克拉联合奥妥珠单抗方案治疗后使用该方案再治疗——对CLL2-BAG试验中7例CLL患者的最终分析


汇报人:Léa Mazot
单位:科隆大学医院

主要研究结果

该分析报告了在II期CLL2-BAG临床试验中,7例在接受了首次限时、MRD指导的维奈克拉-奥妥珠单抗(Ven-Obi)方案治疗后复发并需要治疗的CLL患者,再次接受相同方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这7例CLL患者多为高危患者,其中4例携带del(17p)/TP53突变。在首次Ven-Obi方案治疗后,CLL患者的中位PFS为57个月,6例患者实现外周血uMRD。再次接受Ven-Obi方案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获得缓解,其中3例患者达到了外周血uMRD状态;中位PFS为33个月。尽管再治疗的缓解深度和持久性不及初次治疗,但仍为部分CLL患者带来了深度缓解,其中2例患者至今仍处于缓解状态。Ven-Obi方案再治疗的中位时间为21个月,不良事件是导致患者停止再治疗的主要原因。

主要研究结论

对CLL2-BAG试验数据分析表明,经首次Ven-Obi方案限时治疗后复发的CLL患者,再次使用Ven-Obi方案进行治疗是有效的,且可再次诱导深度缓解。

iwCLL 2025新药进展全景扫描,CLL治疗未来已来

摘要号1419:SEQUOIA 5-year Follow-up in Arm C Frontline Zanubrutinib Mon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del(17p) and Treatment-naive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or 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

中文标题:SEQUOIA研究C组——泽布替尼单药一线治疗伴del(17p)CLL/SLL患者的5年随访结果


汇报人:Mazyar Shadman

单位:弗雷德·哈钦森癌症中心

主要研究结果

研究旨在通过长达5年的随访,评估泽布替尼单药作为伴del(17p)高危因素的CLL/SLL患者一线治疗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数据显示,CLL/SLL患者60个月的OS率仍高达85.1%,PFS率也达到了72.2%,且两项中位生存期均未达到,体现了卓越的长期疾病控制。这一生存获益源于其强大的疗效,研究的ORR达97.3%,更有18.2%的患者获得了伴血液学不完全恢复的CR。在实现深度缓解的同时,该疗法也展现了良好的长期安全性,仅有少数CLL/SLL患者因不良事件停药,最常见的≥3级不良事件为中性粒细胞减少、高血压和肺炎。

主要研究结论

长达五年的随访数据证实,泽布替尼单药疗法能够为伴有del(17p)的初治CLL/SLL患者带来持续且显著的PFS与OS获益,加之其长期安全性可控,使其作为该类高危患者一线标准治疗的地位得以巩固。

摘要号1514:Updated Results From the Phase 1 Study of Sonrotoclax (BGB-11417) in Combination With Zanubrutinib for Relapsed or Refractory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or 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 Demonstrate Deep and Durable Responses

中文标题:Sonrotoclax(BGB-11417)联合泽布替尼治疗R/R CLL/SLL的I期研究更新结果显示出深度且持久的缓解


汇报人:Stephen Opat

单位:莫纳什大学

主要研究结果

本项I期研究旨在评估新型BCL-2抑制剂索托克拉(Sonrotoclax)与泽布替尼联合方案在R/R CLL/SLL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及初步疗效。更新数据显示,该联合治疗的ORR高达95.7%,其中CR率达到50%。在45例MRD状态可评估的患者中,36例(80.0%)患者达到了uMRD4(10-4),有证据表明其缓解状态随时间加深。所有接受索托克拉(160mg、320mg或640mg)联合泽布替尼治疗并达到96周的患者,均达到了uMRD4。1例CLL/SLL患者在选择性停止治疗6个月后,其MRD状态从uMRD转阳,但目前仍保持CR状态。在中位随访时间29.4个月时,研究的24个月PFS率依然维持在94.5%的高水平,表明其缓解的持久性。

安全性方面,研究中最常见的≥3级TEAE是中性粒细胞减少,与已知的药物毒性谱一致。研究中未见肿瘤溶解综合征(TLS)以及TEAE导致的死亡。

主要研究结论

索托克拉联合泽布替尼治疗方案在R/R CLL/SLL患者中表现出可接受的安全性,并诱导了高比例的深度且持久的缓解。高达95.7%的ORR以及在多数患者中实现的uMRD状态,表明这一全口服、无化疗的联合方案或可成为该患者群体重要治疗选择。

摘要号1525:Updated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Bruton Tyrosine Kinase Degrader BGB-16673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 Results From the Ongoing Phase 1 CaDAnCe-101 Study

中文标题:BTK降解剂BGB-16673在R/R CLL/SLL患者中的更新疗效与安全性——I期CaDAnCe-101研究结果


汇报人:Stephen Opat

单位:莫纳什大学

主要研究结果

本研究旨在评估新型口服BTK蛋白降解剂BGB-16673在经过多线治疗的R/R CLL/SLL患者,特别是对现有BTK产生耐药或不耐受的患者中的安全性与疗效。在这项I期研究中,66例经多线治疗的R/R CLL/SLL患者接受了BGB-16673治疗。中位随访13.1个月后,BGB-16673展现出良好的耐受性。研究中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疲劳(36.4%)和挫伤/瘀伤(30.3%),且均为低级别。在66例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ORR为80.3%。在200mg剂量下,研究的ORR为93.8%。研究至首次缓解的中位数时间为2.8个月。入组患者的缓解随时间延长而加深,且在不同亚组中均观察到疗效,包括既往接受过共价BTKi(cBTKi)、非共价BTKi(ncBTKi)和BCL-2抑制剂的患者,以及携带del(17p)/TP53突变或BTK突变的患者。研究的中位PFS尚未达到。

主要研究结论

新型BTK降解剂BGB-16673在经过大量前期治疗、预后不良的R/R CLL/SLL患者中,显示出可控的安全性以及稳健、持久且不断加深的临床缓解。

摘要号1606:Epcoritamab Mon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First-Line Richter’s Transformation 2-Year Follow-Up Results From the Phase 1b or 2 EPCORE CLL-1 Clinical Trial

中文标题:艾可瑞妥单抗(Epcoritamab)单药一线治疗Ritcher转化CLL患者的2年随访结果——来自Ib/II期EPCORE CLL-1临床试验


汇报人:Arnon P. Kater

单位:阿姆斯特丹癌症中心

主要研究结果

本研究旨在评估皮下注射CD3xCD20双抗艾可瑞妥单抗单药作为一线(1L)治疗方案,在Ritcher转化(RT)患者中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在EPCORE CLL-1试验的RT队列中,21例未经RT治疗的患者接受了艾可瑞妥单抗单药治疗。中位随访23.9个月后,研究的ORR为57%,CR率高达52%;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和中位CR持续时间均未达到。在24个月时,约52%达ORR患者和56%达CR患者仍维持缓解。研究的中位PFS为8.5个月,中位OS为27.5个月。安全性方面,在包含所有42例RT患者的安全性分析中,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86%,多为1-2级且可控)、贫血(50%)和中性粒细胞减少(33%)。研究中未观察到新的安全信号。

主要研究结论

艾可瑞妥单抗单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在预后极差的RT患者中诱导了高比例的深度且持久的缓解,并显著延长了其中位生存期。另外,研究的安全性结果支持了艾可瑞妥单抗在该领域的临床潜力,并为其作为联合治疗基石的进一步探索奠定了基础。

专家点评

专家点评
崔国惠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淋巴瘤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T细胞淋巴瘤工作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滤泡淋巴瘤工作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霍奇金淋巴瘤工作组委员
湖北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肿瘤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淋巴瘤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
武汉市医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专业方向:淋巴瘤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崔国惠教授:近期iwCLL会议所展示的研究进展,清晰地勾勒出靶向治疗时代下CLL个体化治疗与追求深度缓解的演进方向,其核心突破集中于三个层面。首先,靶向联合方案正系统性地挑战并克服传统高危因素,新一代BTKi泽布替尼与BCL-2抑制剂的联合,在CLL/SLL患者中实现了高比例的uMRD率;而在预后极差的RT中,EPCORE研究的双特异性抗体单药治疗亦取得了52%的CR率,为高危群体的治疗带来了重大进展。


其次,MRD的临床应用已从单纯的预后评估,演变为指导治疗决策的关键方法:GAIA与Dedalus研究不仅确立了基于NGS、检测灵敏度达10⁻⁶的MRD状态在精细化预后分层中的价值,更提示外周血检测有望替代骨髓评估;而VERITA与CLL2-BAG研究则进一步验证了MRD驱动的治疗或再治疗策略在实现个体化疗程管理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这些进展环环相扣,共同构成了在CLL/SLL治疗中实现深度缓解并克服耐药的、日趋完整的循证体系。

专家点评
许贞书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医院(协和医院平潭分院)院长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旗山院区综合管理中心主任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旗山院区血液科主任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副主任
福建省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长
美国血液学学会会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浆细胞疾病学组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骨髓瘤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
福建省基层卫生协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Experimental Hematology & Oncology编委会委员
中华血液学杂志编委会委员
教育部“长江学者”项目评审专家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评审专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许贞书教授:本届iwCLL会议上公布的研究进展,系统性地呈现了覆盖CLL疾病全程的管理策略,涵盖了从优化初治、应对复发,直至克服耐药与终末期RT的完整治疗路径。在靶向联合治疗领域,新一代BTKi泽布替尼与BCL-2抑制剂的联合方案,在初治及R/R CLL/SLL患者中均实现了高比例的uMRD率,提示了实现功能性治愈的潜力。


针对R/R CLL/SLL患者,CLL2-BAG研究验证了Ven-Obi方案再治疗的有效性。与此同时,MRD状态作为疗效评估重要指标的地位日益凸显,GAIA/CLL13研究确立了基于NGS技术、检测灵敏度达10⁻⁶的MRD状态,可作为接受含BCL-2抑制剂方案治疗的CLL患者预测PFS的关键指标;而VERITA研究则证实了依据MRD状态指导R-Ven方案延长治疗的临床可行性与获益。


在克服耐药方面,BTK降解剂凭借其全新作用机制,为耐药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最后,对于预后极差的RT,以CD3xCD20双特异性抗体为代表的免疫疗法在一线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CR率达52%,中位OS为27.5个月。

参考文献

https://www.iwcll2025.org/PosterTitles.asp?PosterSortOrder=num&pfp=BrowsebyPosterNumber.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cherr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Vicke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10月17日
李国君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 血液肿瘤科
新药研究直指未竟需求——一文解析CLL相关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