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胃来长歌(四)|“MDT指导下的IV期胃/胃食管结合部腺癌免疫联合治疗长生存管理策略”会议圆满召开

10月13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在胃癌治疗领域正在书写新篇章。今年CheckMate 649研究中国亚组5年随访数据显示,约1/4的晚期胃癌患者通过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获得了5年长期生存[1],这一突破性成果标志着胃癌治疗已迈入长生存时代。2025年9月10日,“胃来长歌|MDT指导下的IV期胃/胃食管结合部腺癌免疫联合治疗长生存管理策略”线上会议成功举行。会议由四川省肿瘤医院丁志教授担任主持,四川省人民医院黄慧教授四川省肿瘤医院赵法之教授分享了精彩的胃/胃食管结合部腺癌免疫治疗病例。在讨论环节,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孔莺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马骥教授,共同探讨了胃癌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策略、长期管理模式。

1.jpg

IV期胃癌患者经免疫联合治疗获手术机会,PFS达48个月

黄慧教授分享了一例36岁胃癌患者的治疗经历。患者因“反复上腹部疼痛8个月余、加重1个月余”来医院就诊,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入院影像学检查显示胃体及胃底部壁广泛增厚,侵犯胰腺、脾脏、脾静脉及脾动脉,腹膜上多发小结节影。胃镜及病理活检提示胃腺癌,分子病理检测显示HER2阴性,PD-L1 CPS评分高达45。确诊为胃体腺癌伴淋巴结和腹腔广泛种植转移(cT4N3M1,IV期)。

经MDT讨论后,考虑到患者不具备手术指征且分子特征提示免疫治疗获益可能性大,采用了化疗联合纳武利尤单抗方案。患者接受5个周期治疗后,影像学检查显示胃肿瘤性病变伴周围淋巴结转移灶较前缩小、减少,疗效评估达到大PR。

经第二次MDT讨论,多学科团队认为患者病灶退缩明显,具备了手术切除条件,患者成功接受了经腹胃癌扩大根治术+近端胃大部切除+胰体尾切除+脾切除以及D2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继续接受治疗,期间曾出现发热、畏寒、咽痛不适伴腰背部疼痛等症状,入住感染科,经完善检查和全院会诊排除第二原发肿瘤,检查结果显示EB病毒、军团菌和支原体IgM阳性,考虑与病毒感染有关,经抗病毒、抗感染、对症支持等治疗后发热、咽痛等不适逐渐好转并出院。后续持续复查胸腹CT,未见确切复发和转移灶。截至目前,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已达48个月。

黄慧教授总结道,该患者的成功治疗归因于PD-L1高表达(CPS 45)、免疫联合化疗的有效治疗、彻底的D2淋巴结清扫以及规范的术后治疗和随访管理。

1.jpg

晚期不可切除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

经免疫联合治疗获得临床治愈

赵法之教授分享了一例31岁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的诊疗经历。患者主诉“腹胀、嗳气2个月,吞咽困难1个月”,在当地医院进行胃镜检查发现距门齿40cm处明显隆起病变致管腔狭窄,活检提示印戒细胞癌。入院后本院的胸腹部增强CT显示食管下段、贲门及邻近胃底、胃体小弯侧壁明显增厚,肝胃间隙数个稍大及增大淋巴结,转移可能;余肠系膜区及腹膜后多个小淋巴结。贲门内镜活检提示印戒细胞癌。肿瘤细胞免疫表型显示C-erbB-2(0),MLH1(+),MSH2(+),MSH6(+),PMS2(+),EBER(原位杂交)(-),Ki67(+,约50%)。上消化道造影显示胃食管结合部钡剂通过受阻,见不规则充盈缺损,粘膜破坏中断,邻近胃底管壁僵硬。入院诊断为胃食管结合部印戒细胞癌(cT4bN+M0,IVA期,HER2阴性,pMMR)。

经MDT讨论后,考虑到患者分期较晚且外科手术指征不强,术后复发风险较高,选择了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综合策略。治疗方案采用化疗联合纳武利尤单抗,同时序贯放疗45Gy/25次。患者于2021年11月开始药物治疗,放疗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完成。2022年3月复查,显示部分病灶较前缩小,疗效评估为疾病稳定(SD)。面临继续非手术药物治疗还是考虑手术切除的决策,经与患者充分沟通后,患者接受了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术中见腹腔无腹水,腹膜未见明显异常,肿瘤侵及左侧膈肌脚及周围脂肪组织。术后病理显示印戒细胞癌,浸润至浆膜下层。鉴于残留肿瘤细胞退变明显,但多于单个或小灶肿瘤细胞,疗效评估为部分缓解(PR)。术后诊断为胃食管结合部印戒细胞癌(ypT3N2M0,III期,Siewert III型,HER2阴性,pMMR,TRG 2分)。患者后续继续接受治疗至2023年10月。目前患者术后已超过3年,期间胃镜复查显示吻合口未见明显异常,影像学检查较前相似,未见确切复发转移征象,患者处于临床无疾病状态。

2.png

专家讨论·思维碰撞

精彩的病例分享后,会议进入了圆桌讨论环节。在丁志教授的主持下,孔莺教授、马骥教授围绕多个临床热点问题分享了观点。

3.png

孔莺教授:当前胃癌治疗应秉承精准治疗理念,患者入院后需进行全面的分子分层检测,涵盖HER2、Claudin 18.2、FGFR2b、c-MET等关键靶点,特别是PD-L1表达评估。对于PD-L1 CPS≥5和CPS<5的患者,需要进行有效分层后合理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第一,免疫治疗已使部分胃癌患者进入长期生存状态,临床管理模式逐渐转向慢病化管理。对于获得长期生存的患者,除了关注治疗疗效,还需要重视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免疫相关毒性的发生,确保患者在获得有效病情控制的同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第二,MDT已成为胃癌治疗规范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分期较晚或初始不可切除的胃癌患者,需要通过多学科协作确定最适合的治疗策略。在术前新辅助治疗中,免疫联合治疗提高pCR率或MPR率已有大量研究数据支持。如果患者能够达到手术切除条件,争取手术切除是获得根治的唯一途径。第三,需要根据患者治疗后的TRG情况进行分析。对于达到pCR的患者可以继续沿用原有效方案,但目前免疫治疗长期应用的证据相对缺乏。对于使用一年免疫治疗的患者,建议进行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这对判断患者病情复发具有重要价值,因为病理大标本检测无法实现每一片标本的全面镜下检测,可能存在检测盲区。第四,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监测需要建立基线检查制度,包括心肌酶指标、心电图、心脏超声、甲状腺功能及内分泌水平等的动态监测,及早发现不良事件并根据分级采取相应的干预策略。

马骥教授:CheckMate 649研究中国亚组五年随访数据[1]的发布进一步确立了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在晚期胃癌一线治疗中的重要地位。随着病例数量的增加,我们观察到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疗效方面均表现优秀,已成为晚期胃癌治疗的重要选择。第一,从本次分享的病例可以观察到,获得长期生存的患者越来越多。在临床管理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首先是疗效,只有患者能够从治疗方案中获益,维持治疗才有意义;其次是不良反应管理,如果不良反应严重,即便效果良好患者也难以耐受;再次是患者的经济负担,纳武利尤单抗慈善赠药项目基本能覆盖两年,这正好是免疫治疗目前主流推荐的最长治疗时间,从各方面为患者长期生存管理提供了良好保障。第二,通过免疫治疗后获得手术切除机会的病例正在增多,我们也在探索新辅助治疗阶段免疫治疗的作用,以及免疫联合放疗的协同增效作用。虽然这些问题都是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但目前仍缺乏高质量的大型临床研究提供循证医学证据。随着在研项目的不断推进和研究结果的陆续公布,相信胃癌综合治疗策略将更加明确,系统治疗联合局部治疗的组合模式也将更加成熟。

4.png

总结

会议最后,丁志教授进行了总结致辞。他表示,通过今天的病例分享和讨论,我们深刻感受到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对晚期胃癌治疗策略的重要推进作用。自2021年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正式进入晚期胃癌一线治疗领域以来,CheckMate 649研究中国亚组五年随访数据显示,近1/4的患者实现了五年生存,这一长期生存结果令人振奋。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深入,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使部分患者实现了肿瘤明显退缩乃至获得手术切除机会。如第二个病例所示,患者术后获得了超过三年的无进展生存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当然,在治疗过程中,免疫治疗与化疗均存在不良反应,需要认识到全身各器官均可能发生免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但通过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缓解。希望通过今天的病例分享与讨论,使大家充分感受到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在晚期胃癌治疗中取得的重要进展。在临床实践中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最终让胃癌患者获得更优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Lin Shen, Yuxian Bai, Xiaoyan Lin, et al. 2025 ASCO GI, Abstract 392.

1506-CN-2500285

责任编辑:Marie
排版编辑:Niko

评论
10月14日
黄琴
江西省肿瘤医院 | 肿瘤内科
胃癌治疗应秉承精准治疗理念,患者入院后需进行全面的分子分层检测,涵盖HER2、Claudin 18.2、FGFR2b、c-MET等关键靶点,特别是PD-L1表达评估。对于PD-L1 CPS≥5和CPS<5的患者,需要进行有效分层后合理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10月13日
李祥印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 | 肿瘤内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0月13日
欧阳波
酒钢医院 | 呼吸内科
内容很精彩,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