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邓婷芬教授:ZR-CHOP方案为初治DE-DLBCL带来深度缓解与生存获益,安全性可控

10月11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双表达亚型(DE-DLBCL,即MYC与BCL-2蛋白共表达)与常规亚型相比,具有更强的侵袭性和更差的预后。尽管R-CHOP方案是DLBCL的标准一线疗法,但其在DE-DLBCL患者中的疗效存在局限。为改善这一困境,一项回顾性研究探讨了在R-CHOP方案基础上联合新一代BTK抑制剂泽布替尼(ZR-CHOP)治疗初治DE-DLBCL的潜力。初步数据显示,ZR-CHOP方案在提升缓解深度方面展现优势,且安全性可控,为优化该类高危患者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方向。【肿瘤资讯】特将该研究的主要结果整理如下,并邀请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邓婷芬教授对其进行点评,详情如下。

该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回顾性分析,纳入了2017年6月~2024年1月中心收治的78例初治DE-DLBCL患者。所有入组患者经病理学确诊,免疫组化(IHC)检测显示MYC表达≥40%且BCL-2表达>50%。研究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23例患者接受ZR-CHOP方案治疗,55例患者接受标准R-CHOP方案治疗。ZR-CHOP组患者在化疗周期中每日两次口服160mg泽布替尼。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分期、IPI评分、细胞起源等)均衡可比。研究主要终点包括完全缓解率(CR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及安全性。

ZR-CHOP显著提升DE-DLBCL的缓解深度,

并为高危亚组带来生存获益

在中位随访23.3个月后,研究数据显示,ZR-CHOP方案在提升DE-DLBCL患者的缓解深度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无论是在4个周期还是6个周期治疗后,ZR-CHOP组的CRR均显著高于R-CHOP组(4周期后:82.6% vs. 50.9%, P=0.019;6周期后:95% vs. 65.2%, P=0.025)。两组的客观缓解率(ORR)无统计学差异,但ZR-CHOP组观察到更高的趋势。

在PFS方面,ZR-CHOP组显示出明确的获益趋势。R-CHOP组的中位PFS为22.8个月,而ZR-CHOP组尚未达到中位PFS。尽管两组间的总PFS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P=0.072),但ZR-CHOP组的3年PFS率(77.5%)数值上优于R-CHOP组(47.6%)。两组的中位OS均未达到,3年OS率无显著差异(95.2% vs. 81.1%, P=0.29)。

本研究最引人注目的发现来自于对极高危DLBCL患者亚组的分析结果。在Ki-67指数>75%的亚组和p53表达>50%的亚组中,接受ZR-CHOP方案治疗患者的PFS显著长于R-CHOP治疗后的(Ki-67 >75%亚组:P=0.034;p53 >50%亚组:P=0.0033)。此外,在伴有B症状、LDH水平升高、p53高表达和高Ki-67指数的患者中,ZR-CHOP组在4周期治疗后也获得了显著更高的CRR。

在安全性方面,两组的总体不良事件(AEs)发生率相当,未观察到新的安全性信号。而血液学毒性是两组最常见的AEs。值得注意的是,与R-CHOP组相比,ZR-CHOP组的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更低,且未发生心房颤动事件,出血事件也较少(4.3%)。研究者指出,这可能与近年来对治疗相关AE的管理意识提高以及预防性药物(如TPO-RA、长效G-CSF)更广泛的应用有关。

总体而言,这项研究回顾性地比较了ZR-CHOP方案与R-CHOP方案一线治疗DE-DLBCL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表明,与标准R-CHOP方案相比,泽布替尼的加入能够显著提高DE-DLBCL患者的CR率,加深缓解深度,并为携带Ki-67高表达或p53高表达等不良预后因素的极高危患者带来显著的PFS获益。这些证据有力支持ZR-CHOP方案作为初治DE-DLBCL患者,尤其是有高危特征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

尽管该研究存在回顾性、样本量较小及随访时间有限等局限性,但其揭示的积极信号为优化DE-DLBCL这一难治性亚型的临床管理提供了宝贵线索。未来仍需大规模、前瞻性的临床试验进一步确证ZR-CHOP方案在DE-DLBCL治疗中的价值。

专家点评

邓婷芬教授:此项回顾性研究聚焦于新诊断的DE-DLBCL这一治疗难点,探讨了在标准R-CHOP方案基础上联合新一代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即ZR-CHOP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为该高危亚型的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的新见解。


从临床价值层面审视,本研究最为关键的发现在于,ZR-CHOP方案能够显著提升DE-DLBCL患者的缓解深度。数据显示,无论是在中期评估(4周期后)还是治疗结束时(6周期后),ZR-CHOP组所获得的CR率均显著高于R-CHOP对照组。实现更深层次的肿瘤缓解是改善患者长期生存结局的基础,这一结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它提示泽布替尼的加入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转或克服了DE-DLBCL固有的部分原发性耐药机制,从而使更大比例的患者获得高质量且可能更持久的疾病控制。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研究在对常规化疗反应尤差的特定极高危亚组中观察到了明确的生存获益。例如,在携带p53高表达或Ki-67高增殖指数等典型不良预后标志的患者中,ZR-CHOP方案带来了PFS的显著延长。这一发现直击临床实践中的关键挑战,表明该联合策略可能精准惠及那些需求最为迫切、预后最差的患者群体,是向着基于分子标志物的个体化分层治疗迈出的实质性一步。


在安全性方面,本研究的结果亦令人鼓舞。联合靶向治疗常引发对毒性叠加的担忧,但本研究数据表明,ZR-CHOP方案并未导致非预期的安全性信号。值得注意的是,与对照组相比,ZR-CHOP组的3-4级血液学毒性(如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反而较低,且未观察到与BTK抑制剂相关的典型房颤/房扑事件。这种良好的安全性与耐受性特征,为该方案在真实世界临床环境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重要保障。


尽管上述研究存在回顾性设计及样本量等方面的局限性,但其结果强有力地提示,ZR-CHOP方案可作为初治DE-DLBCL,特别是伴有高危分子特征患者的一个极具潜力的治疗选择。该方案通过显著提升缓解深度、改善高危亚组预后并维持可控的安全性,展现出改变当前DE-DLBCL一线治疗实践的巨大潜力。

邓婷芬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职务:血液内科副主任医师
学术任职: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精准医学应用学会 淋巴瘤分会专业委员会委员

参考文献

Zhang M, Wu Y, Cheng Z, et al. Zanubrutinib plus R-CHOP improves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newly diagnosed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with double expression of MYC and BCL-2[J].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2025, 16: 1526318.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Cherr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WJH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