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点燃精准治疗新引擎:IGNITE中青年领航者共探胃癌诊疗新篇

09月25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8月23日下午,由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牵头举办的IGNITE中青年领航者学术交流会在风景秀丽的延吉顺利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刘静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陈晓锋教授共同主持,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中青年消化道肿瘤领域专家学者。会议聚焦胃癌诊疗中的热点、难点与前沿问题,旨在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分享临床经验与学术思考。内容涵盖前沿理论与实践、争议共识及科研能力三大版块,为推动胃癌诊疗领域的学术进步与临床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开场致辞

会议在大会主席刘静教授和陈晓锋教授的共同致辞中拉开帷幕。两位主席向所有与会专家和青年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阐释了本次会议的主题精髓。

“IGNITE”寓意“点燃”:一方面,点燃全国消化道肿瘤中青年专家对新靶点与新领域的探索热情,激发他们深耕学术、勇攀高峰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更希望点燃广大胃癌患者对“长生存”的美好期盼,让精准治疗为更多生命带来新的希望。

923.3.png

第一环节:Claudin18.2阳性胃癌的免疫微环境特征

主持:吉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梁婷婷教授

讲者:南京大学鼓楼医院 汪越教授

汪越教授从基础到临床,系统阐述了Claudin18.2在胃癌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相关免疫学特征。她指出,Claudin18.2作为胃癌治疗的关键靶点,具有阳性率高、特异性好、稳定表达且与其他生物标志物重叠率低等优势。佐妥昔单抗作为首个Claudin18.2单克隆抗体,在SPOTLIGHT和GLOW两项关键性III期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联合化疗一线治疗Claudin18.2阳性、HER2阴性患者显著延长了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且不良反应安全可控。基于这些研究成果,佐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已被最新版CSCO胃癌指南纳入一线治疗I级推荐。

汪越教授随后提出了临床实践中的关键问题:免疫治疗作为胃癌当前一线标准治疗,与已被确证的热门靶点Claudin18.2治疗应如何合理排兵布阵?基于基础研究结果,她分析了Claudin18.2阳性患者的免疫微环境特征,发现这类患者呈现免疫"冷"肿瘤特征——PD-L1表达低、NK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和CAF增多,提示可能对免疫治疗不获益,而Claudin18.2靶向治疗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可能具有协同效应。实际上,这一设想已在临床研究中得到了初步证实,对于Claudin18.2阳性患者,联合治疗显示出良好效果。此外,汪教授还分享了其团队关于Claudin18融合突变的研究成果,发现这类肿瘤同样存在免疫抑制微环境,未来可探索其作为新的治疗靶点与免疫联合的潜力。

在讨论环节,吉林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韩冷教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廖瑜倩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蒋琦教授和安徽省肿瘤医院罗会芹教授发表了各自的见解。专家们一致认为,Claudin18.2是一个阳性率高、特异性好、稳定表达且与HER2等其他标志物重叠率低的关键胃癌治疗分子靶点,Claudin18.2阳性胃癌呈现出免疫排斥的“冷”肿瘤特征,提示联合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可能会进一步提高疗效。未来的研究将聚焦于更精准的检测方法、联合治疗方案的探索以及新兴靶点的转化研究,以期为胃癌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获益。 

第二环节:从临床病例视角解读胃癌精准治疗进展与思考

主持:北京友谊医院 邓薇教授

讲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赵恩昊教授
 
赵恩昊教授带来了三个典型病例,生动展现了胃癌精准治疗的最新进展与临床思路。

第一个病例是一名HER2阳性晚期胃癌女性患者。患者初诊时被评估为不可切除,但在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后实现显著肿瘤退缩,随后予以局部放疗,并以单药化疗维持治疗,生存已超过10年,接近临床治愈。

第二个病例为一名48岁女性患者,确诊时为ⅢC期胃癌并伴卵巢转移。术后辅助治疗1年半后复发。患者Claudin18.2高表达,但因药物尚未可及,先接受卡度尼利单抗联合DS(多西他赛+替吉奥)方案。后因卵巢转移复发,实施腹腔镜双侧附件切除,随后给予佐妥昔单抗联合XELOX(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方案。赵教授强调,Claudin18.2的出现标志着胃癌精准治疗进入新阶段。

第三个病例为一名67岁早期胃癌患者。因既往食管癌手术史,胃窦病灶切除难度较大。赵教授团队采用内镜定位结合腹腔镜全层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成功实现精准微创手术,避免了开腹创伤,术后恢复良好。此病例表明,在胃癌的精准治疗时代,微创乃至无创将成为外科治疗的方向。

在讨论中,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毕金玲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费倩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韩璐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宋娜教授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孙丽斌教授从内外科协作、治疗顺序、经济因素、生物学异质性及新靶点探索等多维度进行了深入解析。专家们一致认为,MDT在复杂病例管理中不可或缺,精准检测和合理整合资源是实现个体化治疗的关键。

第三环节:胃癌临床热议点大家谈

主持: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薛俊丽教授

讲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谢通教授

本环节主要围绕“精准治疗新视域——基于分子标志物整合策略优化免疫治疗低应答人群的临床获益”展开讨论。谢通教授作引导发言。

谢教授指出,免疫治疗虽深刻改变了胃癌的治疗格局,但在PD-L1 CPS低表达人群中,疗效仍有限。新型靶向药物的涌现,为免疫治疗不获益的人群带来了破局之道。Claudin 18.2天然富集于PD-L1低表达的胃癌人群,在SPOTLIGHT与GLOW两项III期研究中,佐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取得了PFS和OS的双重获益。转化研究提示,Claudin18.2靶向治疗可上调PD-L1,为后续的联合免疫治疗临床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FGFR2b虽然整体阳性率不高,但其过表达同样与PD-L1低表达高度重叠。FIGHT研究证实了FGFR2b抑制剂联合化疗的疗效,FGFR2b抑制剂联合化疗和免疫的研究正在进行中,或可为免疫治疗低应答者提供新的突破口。此外,新兴靶点如DKK1联合免疫的研究亦在进行中,或可成为下一匹黑马。与此同时,ADC浪潮汹涌而至,在HER2低表达或TROP2、EGFR-HER3等新靶点上全线推进,它们与免疫治疗联合是否仍需依赖CPS表达,都是值得探索的议题。

谢教授在讲课中还设置了投票环节,针对Claudin18.2高表达、HER2阴性的MSS型晚期胃癌一线患者,在不同的CPS状态下(CPS≥5、1≤CPS<5、CPS<1),邀请与会嘉宾就临床实际中的治疗策略进行选择。

随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颖教授、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伟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马骥教授和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王德强教授,围绕胃癌免疫治疗中的CPS评分价值与低表达人群的治疗困境展开了深入讨论。专家们普遍认为,对于CPS评分低的胃癌患者,免疫治疗效果有限,但如果存在Claudin 18.2等靶点高表达,联合靶向治疗和化疗可能是更优的选择。针对胃癌的精准治疗还有很多未解之谜,需要更多数据和临床研究来进一步探索。

第四环节:AI在文献综述撰写中的应用

主持:吉林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代恩勇教授

讲者:中卫众康(北京)医学科学研究院 王伟强博士

王伟强博士分享了AI在文献综述撰写中的实践经验。他介绍了Deepseek、ChatGPT5、秘塔AI搜索、Deep Research等多种工具的特点与使用技巧,并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需求细化、多步骤协作、格式转换与文献核查来提升写作效率与质量。他还提及Co-STORM等先进AI协作平台在科研中的潜力,同时提醒学者应警惕AI生成内容中的“幻觉”与偏差,最终成果仍需依赖研究者的专业把控。

会议总结

陈晓锋教授作总结致辞,他指出,本次IGNITE学术交流会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讨论深入,在思想碰撞与经验分享中迸发出新的学术火花。此次会议不仅为与会者带来了前沿的学术资讯与临床启发,更为中青年学者搭建了广阔的交流合作桥梁,汇聚力量,共同推动胃癌精准治疗及相关研究的持续突破与跨越式发展。

923.4.png

责任编辑:Lind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zly


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审批编号:MAT-CN-VYL-2025-00276
材料准备时间:2025-09-22
材料到期时间:2026-09-22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9月27日
马利平
河南省肿瘤医院 | 放疗科
CPS评分低的胃癌患者,免疫治疗效果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