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王礼泉教授:戈舍瑞林微球,剂型创新引领HR+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迈向新高的“璀璨明珠”

09月21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乳腺癌作为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内分泌治疗是HR+乳腺癌的标准治疗[1]。在学界对更佳疗效的不懈追求下,历史上对于HR+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方案持续优化,包括CDK/6抑制剂、PIK3CA抑制剂、及AKT抑制剂在内的新药问世使其治疗格局不断得到丰富。


与此同时,剂型和给药方式的创新也成为医药研发的重要方向。我国2.2类新药戈舍瑞林微球通过三大核心技术突破:星型结构的PLGA原料、二代S/O/W微球制备工艺及符合FDA标准的高质量现代化制药生产工艺水平成功实现了“更平稳的药物释放,更稳定的雌激素水平控制”的临床优势,为HR+乳腺癌迎来了更高品质的GnRHa之选。【肿瘤资讯】在此邀请到潍坊市人民医院王礼泉教授立足于近年来HR+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新药格局,深入品鉴戈舍瑞林微球为内分泌治疗翻开的崭新一页

本期特邀专家---王礼泉 教授

王礼泉 教授
潍坊市人民医院

潍坊市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医学中心主任、兼甲状腺外科主任

潍坊名医、外科六党支部书记
潍坊市乳腺甲状腺诊疗技术中心主任
潍坊市乳腺甲状腺专业质控中心主任
潍坊市医学会乳腺甲状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潍坊市预防医学会乳腺甲状腺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中西医整合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康复医学会会乳腺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医药教育协会甲状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医学伦理学会甲状腺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临床肿瘤学会乳腺专家委员会保乳整形学组副组长
山东省抗癌协会肿瘤整形外科分会常委
山东省抗癌协会甲状腺肿瘤分会常委
山东省医师协会乳腺甲状腺医师分会常委
山东省医学会乳腺疾病多学科联合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甲状腺疾病多学科联合委员会委员
潍坊市抗癌协会乳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潍坊市抗癌协会甲状腺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潍坊市医师协会腺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HR+乳腺癌以内分泌治疗为核心,近年治疗格局得到极大丰富

王礼泉教授指出,乳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2],激素受体阳性(HR+)是临床最为常见的乳腺癌分子亚型[1],占比可达70%甚至更多。因此,针对这一乳腺癌亚型的治疗的发展与精金对于整个乳腺癌管理水平的提升意义非凡。

HR+乳腺癌治疗的核心在于内分泌治疗。为了实现更好的预后,历史上,HR+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方案不断升级,经历了从最初的单纯切除内分泌器官,到他莫昔芬、药物性卵巢去势,再到第3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的涌现[3]。近年来治疗方案的“升级”主要聚焦于靶向联合治疗方案的升级,包括CDK4/6抑制剂、PI3Kα抑制剂、AKT抑制剂乃至新型ADC药物等新药层出不穷,HR+乳腺癌的治疗格局得到了极大程度的丰富。

超越传统,戈舍瑞林剂型优化策略为内分泌治疗注入新兴活力

王礼泉教授强调,除了针对全新靶点所研发的新药的问世为乳腺癌的治疗带来了更多选择,针对剂型的创新与改良同样也是医药研发极为重要的方向。缓释、微球、植入、脂质体、纳米粒是常见剂型优化策略,其中微球制剂作为一种先进的药物递送系统备受关注,能够实现药物的持续和控制释放,提高药物稳定性,并维持更平稳的血药浓度。如,戈舍瑞林微球所开启的“老药焕新”就是剂型改良成功引导临床治疗升级的一大典范

王礼泉教授指出,戈舍瑞林微球所使用原料药为临床经典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戈舍瑞林,该药在绝经前HR+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领域早已积累了诸如SOFT和TEXT研究、STO-5研究、ASTRRA研究在内的扎实的临床证据基础,于近期2025年ASCO年会上更新公布的SOFT和TEXT研究长达15年随访数据更是再添新证,进一步夯实OFS联合内分泌治疗持续降低远处复发率和死亡率的力证,其为年轻中高危患者带来的生存获益尤为亮眼[4]。而戈舍瑞林微球依托我国自主创新微球技术平台而诞生,将经典GnRHa戈舍瑞林与微球技术强强联合,实现了与植入剂相比血药浓度波动更小的临床优势[2]。这款戈舍瑞林微球是全球首个且当前唯一获批上市的戈舍瑞林长效微球制剂,同时也填补了近30年戈舍瑞林没有国产选择的空白

223.png

图 戈舍瑞林植入剂和微球制剂的血药浓度曲线

王礼泉教授强调补充道,基于其确切获益,该药已获批我国2.2类新药,即官方认可其为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制剂

三大技术突破,强势赋能戈舍瑞林微球“更优”临床获益

王礼泉教授回顾,传统微球技术自大约一百年前首次问世[5],历经多次技术革新与迭代,逐步发展至今。戈舍瑞林微球所依托微球技术平台在这一传统技术基础上实现了关键突破,其综合性能显著优于既往技术,已成功获得美国和欧盟GMP认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王礼泉教授特别指出,尽管同样称为“微球”,但不同微球之间的差异极为显著;理想的微球缓释制剂必须同时满足四项严格要求:形态圆整、粒径均匀、包封率高,且其特性应使其尽量避免药物通过扩散作用而在短期内快速释放,尤其在于释放初期。而戈舍瑞林微球恰为理想范例,其使戈舍瑞林能以恒定速率释放,药物释放量与时间呈线性关系

214.png

图2 理想的微球缓释制剂的释放特征

戈舍瑞林微球实现理想释放的背后,依托三大核心技术突破:星型结构PLGA材料、第二代S/O/W工艺及符合FDA标准的一体化质量体系

王礼泉教授进一步解释道,传统微球产品所用聚合物材料PLGA多为线型结构[6],而戈舍瑞林微球采用星型结构PLGA,多支化结构的疏水空腔能显著提升载药量,同时保持粒径更小,亲水性更佳[7]

241.png

图 戈舍瑞林微球技术突破之一:星型结构的PLGA材料(右侧),传统PLGA通常为线型结构(左侧)

王礼泉教授强调,戈舍瑞林微球独特的PLGA原料显著提升了药物载体的稳定性和均一性,为药物的有效传递打下了坚实基础

其次,戈舍瑞林微球的第二大技术突破——S/O/W工艺技术的核心在于其构建了一种双层乳化包裹体系,通过水相基质对油包固(S/O)初乳进行二次封装,最终形成“水相→油相→固相”的三层结构,从而实现活性成分的定向释放长效稳定[8]

251.png

图 戈舍瑞林微球S/O/W工艺技术(“水相→油相→固相”的三层结构)

王礼泉教授进一步补充指出,戈舍瑞林作为一种多肽类药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极易发生水解断裂,导致主链结构破坏和活性丧失;而戈舍瑞林微球所采用的S/O/W工艺技术中,“油相”作为关键的隔离层,能够有效防止内固相与外水相的直接接触,从而进一步确保药物以恒定、均匀且缓慢的方式释放,达到理想的稳定缓释效果

最后,王礼泉教授指出戈舍瑞林微球生产体系符合FDA/NMPA标准,批次差异极小,质量高度均一,为患者了提供更为可靠的治疗选择。

261.png

图 不同批次戈舍瑞林微球扫描电镜图(粒径均一)

最为重要的是,依托三大技术突破而面世的戈舍瑞林微球展现出确切优于传统戈舍瑞林的临床优势,其不仅血药浓度更为稳定,且抑雌更强。Ⅲ期、随机对照、开放、非劣效设计的303研究[2]提示,戈舍瑞林微球组和戈舍瑞林植入剂组患者第29天至第85天维持雌二醇(E2)在绝经后水平(≤30pg/ml)的比例分别为93.1%和86.3%,两组累计概率的差值为6.8%(95% CI:-2.3%~15.9%),达到了非劣效标准,且戈舍瑞林微球组患者E2突破绝经后水平的比例更低。

271.png

图 E2维持在绝经后水平比例(给药后第4周~12周期间)

王礼泉教授感言,从制备工艺到缓释表现,再到临床疗效,戈舍瑞林微球均以明确优势完成剂型升级,翻开了 GnRHa 的新篇章。依托三大核心技术突破,与传统微球相比,戈舍瑞林微球拥有更理想的稳释表现,成为剂型创新推动 HR+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迈上新高的“璀璨明珠”,也为该领域打开了全新格局。期待这款改良后的 GnRHa 惠及更多患者。

参考文献

[1]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年版). 中国癌症杂志. 2024;34(3):316-334.
[2]邵喜英等.LY01005和诺雷得®治疗绝经前乳腺癌的多中心随机对照Ⅲ期临床研究. 中华肿瘤杂志2025,47(04):340-348.
[3]张彦收,刘运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简史[J].中华医史杂志,2015,45(1):28-32.
[4]Francis PA,et al. 15-year outcomes for women with premenopausal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early breast cancer (BC) in the SOFT and TEXT trials assessing benefits from adjuvant exemestane (E) + ovarian function suppression (OFS) or tamoxifen (T)+OFS. 2025 ASCO. 505.
[5]许伟攀,周行知. 药物递送微球的制备及其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24,53(5):641-649.
[6]周嘉安,江庆泉,宋文婧.基于微流控技术的PLGA多孔载细胞微球制备、表征与性能评价[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5,42(03):72-79.
[7]王锐,等.高分子材料载体在天然抗肿瘤药物中的研究进展  [J]. 中草药, 2021, 52(10): 3133-3141.
[8]戈舍瑞林缓释微球发明专利.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杨楠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邓文普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9月22日
武亚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 肿瘤外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