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中国好声音】CinClare研究5年随访结果出炉:局晚期直肠癌以 UGT1A1 状态指导伊立替康+卡培他滨新辅助放化疗,显著改善长期生存

09月12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近期,Cancer Communications杂志(影响因子24.9)发表了CinClare研究随访5年的结果,证实基于UGT1A1基因型指导的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新辅助放化疗方案显著改善局部晚期直肠癌(LARC)患者的长期生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章真教授为该文的第一作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蔡三军教授和浙江省肿瘤医院朱骥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蔡三军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大肠外科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委会前任主委
CSCO肿瘤营养专委会主委
CSCO大肠癌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MDT专委会副主委
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大肠癌专委会主委
上海市抗癌协会大肠癌专委会主委
复旦大学大肠癌诊治中心主委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大肠癌的学科首席专家
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奖

章真
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放疗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放射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治疗分会副会长
CSCO放射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医学会放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放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领军人才
NCI直肠癌工作组成员
NRG Non-CRC委员会委员

朱骥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肿瘤学博士,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硕士

浙江省肿瘤医院副院长、伦理委员会主任
腹部放疗科主任医师
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结直肠癌质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生物统计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外科医师协会MDT专委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肿瘤诊疗质控中心副主任
浙江省放射肿瘤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肿瘤精准放疗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浙江省抗癌协会放射治疗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常委
擅长腹部肿瘤的化放疗(含胃肠、肝胆胰、泌尿系统肿瘤、软组织肿瘤等),尤其专注于低位直肠癌的综合治疗及肛门保留。

研究背景与目的

局部晚期直肠癌(LARC)的标准治疗包括新辅助放化疗(CRT)、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及术后辅助化疗。尽管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如何优化新辅助治疗方案以提高病理完全缓解率(pCR)并改善长期生存仍是研究热点。先前在新辅助CRT中加用伊立替康的研究显示,以伊立替康为基础的治疗方案虽然有望改善 LARC 的手术结局和预后,但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腹泻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导致耐受性差和治疗频繁中断。

CinClare 研究采用了一种围手术期多药联合治疗策略:术前给予基于伊立替康的CRT方案,随后进行1个周期的基于伊立替康的联合化疗巩固治疗,术后则给予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辅助化疗。此策略可以避免可能出现的化疗耐药,并确保辅助治疗的耐受性,而无铂类药物的累积毒性担忧。术前治疗中伊立替康的剂量根据UGT1A1 基因型与其最大耐受剂量(MTD)之间的关系,采用基因型指导的剂量调整方案进行个体化设定。2020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报道的结果显示,基于UGT1A1 基因型指导的伊立替康联合新辅助治疗较基于铂类的方案显著提高了pCR率,且大多数患者成功接受TME手术。基于此,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自 2020 年起推荐在 LARC 的新辅助 CRT 中采用基因型指导的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治疗。

在此,本文报告CinClare研究的5年随访结果,重点评估其长期生存获益与安全性。

研究设计

CinClare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III期临床试验,从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共纳入360例LARC患者,年龄18~75岁,临床分期为T3~4和/或N+,肿瘤距肛缘≤10 cm,UGT1A1基因型为*1/*1或*1/*28。按1∶1随机分配至如下两组:

  • CapIriRT组:放疗(50 Gy/25次)+ 卡培他滨(625 mg/m²,每天2次,每周5天口服)+ 伊立替康(UGT1A1 *1/*1型:80 mg/m2*1/*28型:65 mg/m2,每周一次),放疗后加1周期XELIRI方案(伊立替康+卡培他滨)

  • CapRT组:放疗 + 卡培他滨(825 mg/m²),放疗后加1周期XELOX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

术后治疗:两组均接受5周期XELOX辅助化疗。

主要终点为pCR,先前已有报道:CapIriRT组和CapRT组分别为30%和15%。次要终点包括局部控制(LC)、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无病生存(DFS)和总生存(OS)。

长期生存结果

中位随访60个月。

  • RMST(restricted mean survival time;限制平均生存时间)分析:CapIriRT组在DFS(5年DFS率 77.7% vs 70.6%,P=0.021)和OS(5年OS率 82.9% vs 76.1%,P=0.021)上具有统计学显著或边缘优势。

7c8c226a-16a8-482a-82f4-d85f399ed3bc.png

  • 亚组分析:UGT1A1 *1/*1基因型患者中,CapIriRT组在DMFS、DFS和OS上均显著优于CapRT组(P < 0.05);而在 UGT1A1 *1/*28 基因型亚组中,没有观察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P > 0.05)。

  • pCR患者:无论接受哪种方案,pCR者的DFS和OS均显著优于非pCR者(P < 0.05)。

安全性与耐受性

UGT1A1 *1/*1基因型患者:CapIriRT组3~4级不良事件(AE)发生率为36.8%,CapRT组为6.8%;UGT1A1 *1/*28基因型患者:CapIriRT组3~4级AE发生率为42.2%,CapRT组为4.4%。

主要毒性为血液学毒性,包括白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

尽管毒性更高,但CapIriRT组患者手术完成率和辅助化疗接受率与CapRT组相当,提示毒性未显著影响治疗依从性。

研究结论
  • 在以卡培他滨为基础的标准新辅助同步CRT方案中添加以 UGT1A1 基因型为指导的伊立替康,可显著提高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包括DFS、DMFS和OS。

  • UGT1A1 *1/*1基因型患者从伊立替康强化治疗中获益显著,提示基因型指导个体化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达到pCR的患者生存获益显著,进一步支持pCR作为长期预后的良好指标。

  • 尽管毒性增加,但在可控范围内,未影响治疗完成率与术后恢复。

临床意义与展望

CinClare研究是首个证实UGT1A1基因型指导伊立替康剂量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中长期获益的III期临床试验。其结果支持将UGT1A1基因检测纳入临床常规,以实现精准治疗。未来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在不同种族人群中验证该策略的普适性。同时,UGT1A1 *6等其他位点的基因型也值得纳入研究,以完善个体化治疗体系。

研究局限
  • 未检测UGT1A1*6基因型,可能低估部分患者的毒性风险。

  • 样本量基于pCR设计,统计效能不足以检测OS差异。

  • UGT1A1*1/*28亚组样本量较小,结果需谨慎解读。


这项5年随访结果强化了CinClare方案在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中的地位,标志着中国在全球直肠癌个体化治疗研究中的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Zhang Z, Sun X, Liu A, et al. 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with capecitabine and irinotecan guided by UGT1A1 status in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 5-year update of the CinClare trial. Cancer Commun (Lond).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3, 2025. .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 Lind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as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9月15日
毛玉英
平遥兴康医院 | 肿瘤内科
感谢分享受益匪浅
09月14日
赵学红
临汾市中心医院 | 肿瘤科
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
09月13日
宣伟
烟台鲁东医院 | 肿瘤科
CinClare研究是首个证实UGT1A1基因型指导伊立替康剂量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中长期获益的III期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