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1~13日,第28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在济南盛大举行。再鼎医药携多款创新肿瘤产品亮相会场,并以“乘风聚力,再启新章”为主题,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会议。会议邀请中国药科大学附属医院秦叔逵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吴令英教授担任大会主席,聚集领域权威专家,围绕抗FGFR2b药物贝玛妥珠单抗、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以及妇瘤领域的两大“引擎”PARP抑制剂尼拉帕利与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维替索妥尤单抗(TV)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解读。【肿瘤资讯】撷精华内容,与读者分享。
主席致辞
秦叔逵教授与吴令英教授在开场致辞中表示,再鼎医药始终致力于推动肿瘤精准诊疗的创新与转化。本次专题会议紧扣CSCO年会主题,聚焦抗FGFR2b药物、TTFields肿瘤电场治疗及妇瘤领域的PARP抑制剂与ADC新进展,充分展现了创新药物如何切入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两位主席指出,精准医疗的本质是以患者为中心,结合分子标志物检测、药物研发与多学科协作,真正实现“靶向性强、疗效确切、耐受性好”的治疗目标。他们期望通过本次交流,进一步凝聚学术共识,推动新理念在中国临床实践中加速落地。
破局而上·蓝图初现
FGFR2b靶点驱动胃癌治疗新格局
在报告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小田教授指出,胃癌是我国高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约八成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局部进展期或转移阶段,预后极差。尽管近年来化疗、靶向和免疫治疗不断发展,但晚期患者的生存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近年来,FGFR2b作为一个高潜力的新兴靶点逐渐受到领域关注。FGFR信号通路是调控细胞生长、增殖及血管生成的关键生理过程,一旦该通路出现基因或蛋白层面的异常,便可能成为驱动肿瘤发生与进展的“引擎”。
在多种恶性肿瘤中,FGFR通路的异常普遍存在,而胃癌中尤为突出的是FGFR2b蛋白的过度表达。FGFR2b是FGFR2基因经选择性剪接产生的一种特定亚型,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由于胃癌起源于胃黏膜上皮,这为FGFR2b在胃癌中的高表达提供了明确的组织学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其蛋白过表达的比例远高于FGFR2基因扩增的发生率,表明FGFR2b过表达本身可能是更具普遍性的驱动因素。
从致癌机制来看,FGFR2b通过与其特异性配体(如FGF7、FGF10)结合,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加剧疾病的恶性进展。因此,阻断这一过程成为精准治疗的关键。目前,靶向FGFR2b的治疗策略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单克隆抗体与FGFR2b特异性结合,直接诱导抗体依赖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来杀伤肿瘤细胞;二是通过阻断配体与受体的结合,从源头抑制致癌信号的传导。
研究显示,约38%的晚期胃癌患者存在FGFR2b过表达(任何2+/3+),其中≥10% 2+/3+的发生率约占16%。这类患者常伴随肿瘤分化差、淋巴结转移等预后不良特征,且在免疫治疗中疗效欠佳,迫切需要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在这一背景下,贝玛妥珠单抗应运而生。作为全球首个、也是目前唯一进入Ⅲ期临床研究的抗FGFR2b靶向药物,它通过“双重杀伤”机制发挥作用:一方面阻断FGF7/10/22与FGFR2b结合,切断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与存活;另一方面,其Fc段经去岩藻糖修饰,大幅增强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ADCC),从而激发免疫系统更强效的杀伤力。贝玛妥珠单抗的全球Ⅲ期随机双盲FORTITUDE-101研究纳入了FGFR2b过表达(≥10% 2+/3+)的一线胃癌患者,该研究对比了贝玛妥珠单抗+化疗与安慰剂+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中国有60家中心参与。中期分析显示,该研究已成功达到总生存(OS)主要终点,疗效得到确证,标志着FGFR2b过表达胃癌精准诊疗正式进入新篇章。具体数据将于2025 ESMO大会上公布,备受期待。
与此同时,基于临床前研究提示其与免疫治疗具有协同效应,Ⅲ期FORTITUDE-102研究正在探索贝玛妥珠单抗联合免疫治疗的潜力,中国共有71家中心参与,目前已完成入组,期待未来数据尽快揭晓,进一步扩大受益人群。
精准治疗,检测先行。张教授强调,2025年版《CSCO胃癌诊疗指南》已将FGFR2b检测新增为Ⅲ级推荐,并提出应采用免疫组化(IHC)进行检测,为预后评估和靶向治疗决策精准护航。
五年沉淀·再启新程
TTFields在胶质母细胞瘤的实践与胰腺癌的突破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郭琤琤教授则在报告中让我们了解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的奇妙力量。TTFields是一种颠覆性的抗肿瘤物理治疗方式,通过低强度、中频率(100~500 kHz)的交变电场作用于肿瘤细胞,干扰其有丝分裂过程,从而精准抑制肿瘤增殖。其独特之处在于:不同肿瘤细胞对电场频率的敏感性不同,而正常细胞在这一频率范围内基本不受影响,从而保证了疗法的选择性与安全性。治疗设备由电场发生器、便携电池和电极贴片组成,患者可在日常生活中持续佩戴,治疗依从性较高。
在胶质母细胞瘤(GBM)领域,TTFields已经重塑了治疗格局。在其应用之前,新诊断GBM在标准治疗下的5年OS率仅为5.3%,中位OS仅14.6个月。过去十余年中,大量Ⅲ期研究均未能突破这一生存瓶颈,唯有EF-14研究取得了里程碑式成果。EF-14研究显示,在替莫唑胺基础上联合TTFields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6.7个月 vs 4.0个月)和OS(20.9个月 vs 16.0个月)。中国的真实世界研究同样验证了其疗效,与EF-14研究结果高度一致。
TTFields的成功应用打破了GBM治疗长期停滞的局面。包括NCCN指南和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脑胶质瘤诊疗规范》在内的国内外权威指南,已将其推荐为新诊断GBM的标准治疗方案,其中NCCN指南更以I级证据推荐其作为优选治疗。自2020年在中国获批用于新诊断GBM以来,已有超过3600名国内患者受益。截至目前,全球累计超过2.5万名GBM患者接受了TTFields治疗。
在胰腺癌治疗领域,TTFields的探索同样备受关注。据统计,约三分之一的胰腺癌患者为局部进展期(LAPC),其中位OS仅约1年,始终缺乏高效的治疗选择。Ⅲ期PANOVA-3研究为这一困境带来突破。研究显示,在新诊断的LAPC患者中,TTFields联合吉西他滨/白蛋白紫杉醇较单纯化疗显著改善疗效:在意向性治疗人群(ITT)中,中位OS延长了2个月,死亡风险降低了18%(16.2个月 vs 14.2个月,HR=0.82,P=0.039);在修正ITT(mITT)人群中,中位OS更是延长了3.2个月(18.3个月 vs 15.1个月),死亡风险降低23%(HR=0.77)。更值得关注的是,TTFields不仅实现了局部肿瘤控制,还使远处转移风险降低26%(HR=0.24)。此外,TTFields联合化疗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无疼痛进展生存期延长了6.1个月(15.2个月 vs 9.1个月,HR=0.74,P=0.027)。安全性方面,TTFields并不会加重系统性毒性,其主要不良事件为轻至中度皮肤反应,整体耐受性良好。
凭借安全性高、依从性好、机制独特等优势,TTFields正逐步成为再鼎肿瘤产品组合中的重要一环,为那些传统治疗难以突破的癌种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双璧合辉
PARP抑制剂与ADC药物赋能妇瘤肿瘤临床实践
会议的第三场报告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宁教授主讲。她表示,在妇科肿瘤领域,PARP抑制剂尼拉帕利与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维替索妥尤单抗(TV)正成为改变临床实践的“双引擎”。两款药物分别代表“延缓复发”和“延长生存”的核心策略,为患者带来全新希望。
尼拉帕利在卵巢癌一线维持治疗中的临床地位已通过三重验证逐步确立。首先,国际多中心PRIMA研究入组的均为高复发风险人群,结果显示无论BRCA突变、同源重组修复功能缺陷(HRD)还是同源重组修复功能正常(HRp)型,尼拉帕利均显著延长PFS,证明其在各基因亚型中均获益。 中国开展的更贴近本土临床实践的PRIME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在BRCA突变人群中,尼拉帕利显著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60%,中位PFS尚未达到(安慰剂组为10.8个月);在HRD人群中,风险降低52%,中位PFS同样尚未达到(安慰剂组为11.0个月);即便在HRp人群中,尼拉帕利仍将疾病进展风险降低59%,中位PFS达16.6个月(安慰剂组5.5个月),打破了铂耐药瓶颈。此外,前瞻性真实世界RENI-1研究再次印证了尼拉帕利疗效稳健、获益持久,无论BRCA或HRD状态,患者在PFS获益的同时安全性可控。尼拉帕利良好的数据得益于优秀的药理学特性:独特的羧酸酯酶代谢途径,与常见合并用药的相互作用少,适合伴有多种合并症的患者的长期管理;一天一次口服给药方式提升了依从性与便利性。凭借扎实的一线维持治疗证据,尼拉帕利已成为卵巢癌患者实现长期疾病控制的优选。
TV则为复发/转移性宫颈癌带来了真正的生存突破。该药是全球首个获Ⅲ期研究验证、获批宫颈癌适应证的ADC。其以组织因子为靶抗原,以MMAE为有效载荷,兼顾小分子化疗的强大杀伤效应、及抗体药物的肿瘤靶向性,已在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澳门及香港地区获批,并通过“港澳药械通”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可及。III期innovaTV301研究显示,TV用于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的二线治疗,较化疗显著改善OS(中位11.5个月 vs. 9.5个月,HR=0.70,P=0.0038)和PFS(中位4.2个月 vs. 2.9个月,HR=0.67,P<0.0001)。在超半数经治PD-(L)1的中国人群中,中位OS更是达到了22.3个月,相较化疗死亡风险降低56%(HR=0.44)。值得一提的是TV的应用不依赖生物标志物检测,极大提升了临床可及性。而在评估维替索妥尤单抗联合方案治疗宫颈癌的Ib/II期innovaTV205研究中,维替索妥尤单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较单用维替索妥尤单抗进一步改善了PFS和OS。NCCN宫颈癌指南将TV作为复发或转移患者二线治疗的首选推荐(1类证据),并于2025年将TV+帕博利珠单抗方案也纳入了该人群的二线治疗推荐。
总体而言,尼拉帕利巩固了卵巢癌维持治疗的基石,TV则重塑了宫颈癌二线治疗格局。二者双璧合辉,共同推动妇科肿瘤进入精准、长效和可持续管理的新阶段,为更多患者带来切实可见的长期获益与希望。
会议总结
在总结致辞中,秦叔逵教授与吴令英教授高度评价了三位专家的精彩报告。他们强调,无论是贝玛妥珠单抗重塑FGFR2b阳性胃癌治疗格局,还是TTFields突破难治癌种的困境,抑或尼拉帕利和TV推动妇瘤领域的全程管理和治疗革新,均体现了创新驱动在肿瘤学中的巨大价值。再鼎医药通过持续深耕创新研发,已在多个领域点燃希望的火种。两位主席表示,期待这些前沿成果尽快转化为更多临床获益,让更多中国患者在创新疗法的引领下,收获更长的生存希望,拥抱更美好的未来。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C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