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双抗“1:1”巧妙设计如何铸就安全基石?多维解析CD20/CD3双抗的“机制-安全性”闭环

09月30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在复发/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R/R FL)的治疗中,寻求强效与安全的平衡点是临床的核心追求。近年来,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的出现为这一领域带来了革新,这类药物通过在分子设计层面的多重创新,成功构建了从独特作用机制到卓越临床安全性的闭环。其中,以莫妥珠单抗为代表的药物尤为引人注目。据悉,莫妥珠单抗是全球首款获批用于FL治疗的双特异性抗体,是创新的人源化1:1平衡结构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其“即诊即用”的便捷性和固定周期的治疗模式,为R/R FL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


【肿瘤资讯】将深入解析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三大核心设计如何协同作用,铸就其高效低毒的治疗基石,为R/R FL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本期导读

  1. 在R/R FL治疗中,平衡疗效与安全性是核心挑战。以莫妥珠单抗为代表的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通过“1:1平衡结构”及“沉默Fc段改造”等精巧的分子设计,从机制源头为高效低毒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2.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是T细胞免疫疗法的关键安全性事件。得益于独特的分子结构与临床剂量递增策略,该类双抗成功将高等级CRS风险控制在极低水平(2%),且其特征可预测、易于管理,破解了免疫治疗的一大难题。

  3. 超4年的长期随访数据证实,该疗法无新的远期安全信号,整体耐受性良好。同时,最新的皮下(SC)剂型在保持一致安全性的前提下,极大提升了治疗便利性,为FL的门诊化、慢病化管理提供了可能。

Part 1:惰性淋巴瘤治疗如何平衡疗效与安全?R/R FL治疗困境呼唤机制革新

R/R FL作为一种典型的惰性淋巴瘤,其“病程迁延、反复复发”的疾病特性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持续挑战。尽管初始治疗通常有效,但几乎所有患者最终都会面临复发,且随着治疗线数后移,缓解持续时间逐渐缩短,毒性累积问题也日益凸显[1-4]

近年来,尽管以CAR-T细胞疗法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其在应用中仍面临挑战,例如严重CRS)和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的风险较高,且对患者身体状况和医疗资源有严格要求,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既能提供深度、持久缓解,又兼具良好安全性、可及性高的创新治疗方案[1-4]

在此背景下,能够直接激活并重定向患者自身T细胞的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应运而生,为破解R/R FL的治疗困境提供了全新思路。作为全球首款获批用于治疗R/R FL的该类药物,莫妥珠单抗正是这一创新方向的杰出代表。CD20/CD3双抗疗法作为“即用型”疗法,其通过精巧的分子工程设计,在保证强效抗肿瘤活性的同时,从源头上内置安全调控机制。

Part 2:从分子设计到临床获益,CD20/CD3双抗机制与安全性的逐层解读

 CD20/CD3双抗如何通过独特的分子结构实现强效与安全的“平衡之道”?其作用机制又是如何最终转化为临床上高度可管理的安全性特征?以莫妥珠单抗为例,其设计的核心理念在于,通过“重定向内源性T细胞”来精准杀伤肿瘤,同时利用“1:1平衡抗体结构”及 “沉默改造的Fc段”两大关键设计来调控免疫激活的强度与范围,从机制上为卓越的临床安全性奠定基础。这种将强效作用机制与内置安全考量相结合的设计哲学,成功地在临床实践中转化为高度可管理的安全性特征,并在最新的长期随访及皮下剂型数据中得到充分印证[2-4]

创新机制是高效低毒的根本前提

CD20/CD3双抗的安全性优势根植于其独特的分子设计,三大核心机制协同作用,构成了高效低毒的根本前提。

首先,CD20/CD3双抗核心作用方式为“重定向内源性T细胞”。CD20/CD3双抗通过机械性地将T细胞与B肿瘤细胞“拉近”,避免了因肿瘤免疫微环境改变而受损的传统抗原呈递环节,直接激活患者自身的T细胞来杀伤肿瘤。这一机制使CD20/CD3双抗即便在T细胞数量不足(低效靶比)或肿瘤细胞CD20表达下调等复杂情况下,依然能展现出强大的抗肿瘤活性[5,6]

其次,以莫妥珠单抗为代表的CD20/CD3双抗因其独特的1:1抗体结构,接近天然IgG1全长形态,通过对抗原结合位点亲和力的精巧优化,可高效激活T细胞的同时,避免过度免疫激活。这一平衡的设计,为临床采用剂量递增的给药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撑,从而有效控制了高等级CRS的发生风险[5,6]

最后,精巧的Fc段改造进一步为药物的安全性与便利性双重赋能。莫妥珠单抗通过对Fc段进行工程化改造(N297G),药物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DCC)效应被消除,这不仅避免了对表达FcγR的非靶向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的潜在杀伤,更提升了整体治疗的安全性。与此同时,与一些无Fc段的分子片段相比,保留完整的Fc段结构赋予了药物更长的体内半衰期,为临床上采用固定周期间歇给药提供了药代动力学基础,极大地提升了治疗的便利性[6,7]

长期随访力证安全性稳定,整体风险可控

CD20/CD3双抗作为创新疗法,其安全性不仅要看短期临床表现,更要经受长期随访的考验。在关键性的GO29781研究中,经过超过4年的中位随访,CD20/CD3双抗(莫妥珠单抗)的整体不良事件(AE)谱保持稳定,未观察到新的或非预期的远期安全信号,有力地证明了其长期应用的安全性[2]

此外,莫妥珠单抗治疗后患者的整体耐受性也十分良好。数据显示,因不良事件导致的治疗中止率仅为4%[2,4]。这意味着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够顺利完成预定的固定治疗周期,从而最大化地从治疗中获益,也从侧面印证了该疗法可控的安全性特征。

CRS特征可预测、可管理,神经毒性发生率极低

CRS是T细胞衔接疗法(如CAR-T、双抗)最受关注的不良事件。CD20/CD3双抗的相关临床数据显示,其CRS特征高度可预测且易于管理。在关键研究中,CD20/CD3双抗(莫妥珠单抗)治疗后,任何级别的CRS总发生率为44%,但绝大多数为1-2级的轻中度事件,且主要集中在第一个治疗周期内发生。这一规律使得临床医生可以提前进行预判和准备,通过预防性用药和密切监测进行有效管理[1,4]

更重要的是,得益于莫妥珠单抗的1:1平衡分子结构和剂量递增的给药策略,≥3级CRS的发生率被成功控制在仅2%的极低水平。所有CRS事件在经过标准的支持性治疗(如使用托珠单抗等)后均能得到有效缓解,未对患者造成长期影响[1,4]

作为另一项关键的安全性指标——ICANS的风险也得到了严格的评估。在莫妥珠单抗的关键研究中,未报告≥3级的严重ICANS事件,所有相关事件均为低级别且可逆,显示出其极低的神经毒性风险,这使其在众多T细胞免疫疗法中尤为突出[1]

极低的神经毒性风险与皮下剂型的成功研发,进一步优化治疗体验

 为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便利性,SC剂型应运而生。2025年欧洲血液学会(EHA)年会上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莫妥珠单抗的SC剂型的安全性特征与静脉(IV)剂型总体一致,新增的不良事件主要为低级别的注射部位反应,耐受性良好。SC剂型的成功开发,使其能够实现便捷的门诊给药,极大提升了药物的可及性,减轻了患者和医疗系统的负担[3]

Part 3:创新机制促进治疗安全管理,双抗疗法开启R/R FL治疗新篇章

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莫妥珠单抗的安全性优势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其从分子设计之初便深度整合的“安全考量”。从平衡疗效与激活风险的1:1结构,到兼顾长效与安全的沉默Fc段改造,再到临床实践中的剂量递增策略,共同构筑了一个从“机制”到“临床安全”的完整闭环。超4年的长期随访数据和创新的皮下剂型,进一步验证了其稳定可控的安全性特征和在优化患者治疗体验方面的巨大潜力。

在此坚实的安全基石之上,CD20/CD3双抗的未来应用前景广阔。其良好的耐受性使其成为联合治疗的理想基石,未来与更多新型靶向药物或免疫调节剂的“组合拳”有望在不显著增加毒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疗效深度与持久性,为患者带来更大获益。同时,其卓越的安全性也为治疗前移提供了可能,探索其在二线乃至一线FL治疗中的应用,或将为更多患者提供高效、低毒的“去化疗”选择。特别是随着皮下剂型的普及,治疗将更加便捷,有望将FL的管理真正带入“门诊化”、“慢病化”的时代。换言之,这种将强效抗肿瘤活性与高度可管理的安全性相结合的“平衡之道”,使其不仅是当前R/R FL治疗领域一个值得信赖的重要选择,更具备了成为未来FL全程管理中核心基石药物的巨大潜力。


参考文献

[1] Budde LE, et al. Lancet Oncol. 2022 Aug;23(8):1055-1065.
[2] Chan Y. Cheah et al. EHA 2025. Poster PF883.
[3] Georg Hess et al. 2025 EHA. poster PS1872.
[4] Stephen J. Schuster, et al. 2023 ASH. Oral 603.
[5] Li CC, et al. Clin Pharmacol Ther. 2024 Sep 27.
[6] Lihua E Budde, et al. Blood (2018) 132 (Supplement 1): 399.
[7] Lo M, et al. J Biol Chem 2017;292:3900–8.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Ashelin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tong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