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BTK抑制剂治疗淋巴瘤相关进展解读——第三篇

08月29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泽布替尼联合伊沙佐米和地塞米松治疗新诊断的症状性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一项II期研究

研究背景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瘤,目前尚无最佳治疗方案。BTKi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但实现深度缓解仍具有挑战性。

研究目的

评估泽布替尼、伊沙佐米和地塞米松(ZID)联合治疗新诊断的W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II期临床试验,共纳入27例患者。患者在诱导阶段接受最多6个周期ZID治疗,每2个治疗周期后评估疗效,随后进行巩固治疗。主要终点是 ZID 方案 6 个疗程后的深度缓解率(≥VGPR率)。

研究结果

共有24例患者完成了诱导治疗。ZID方案中位持续时间为16.0个月(范围:6.0~24.0个月)。1例(4.2%)患者达到CR,10例(41.6%)患者达到VGPR,12例(50%)患者达到PR,1例(4.2%)患者达到MR。总缓解率、主要缓解率和深度缓解率分别为100%、95.8%和45.8%。

中位随访时间为30.9个月(范围,15.0–40.5),预估中位PFS为40.0个月(95% CI, 35.5–44.5),深度缓解患者的中位PFS略高于未获得深度缓解的患者(NR vs. 37.0个月(95% CI,28.1–45.8;P=0.283),两组之间的OS无显著差异。22例患者中有5例有CXCR4突变,有无CXCR4突变的患者在深度缓解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40% vs. 50%;P=0.594)。治疗后骨髓中异常淋巴细胞(7.6% vs. 1.6%;P=0.0019)和浆细胞(0.28%-0.02%;P=0.0306)的中位数显著减少。最常见的血液学毒性为中性粒细胞减少(33.3%)、血小板减少(29.2%)和白细胞减少(16.7%)。最常见的非血液学毒性为失眠(20.8%)、发热(20.8%)、皮疹(16.7%)、感染(16.7%)、周围神经病变(PN;16.7%)和疲劳(16.7%)。

研究结论

ZID方案可能为新诊断的WM患者提供一种有限时间的BTKi治疗选择,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深度缓解率。

泽布替尼联合R-CHOP方案对新诊断的MYD88突变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有利影响:一项具有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的回顾性研究

研究背景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其中MYD88突变与不良预后相关。尽管标准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治疗方案有所进展,但约40%的患者仍出现复发或难治性疾病。因此,探索在R-CHOP基础上加入靶向药物如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研究目的

评估MYD88突变型新诊断DLBCL患者接受泽布替尼联合R-CHOP(ZR-CHOP)治疗的效果,并与无MYD88突变的R-CHOP治疗组进行倾向评分匹配分析。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10月至2023年11月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接受治疗的202名新诊断DLBCL患者。其中20名MYD88突变患者接受ZR-CHOP治疗,通过倾向评分匹配选出40名无MYD88突变的R-CHOP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主要终点包括完全缓解率(CRR)、总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 

研究结果

• ZR-CHOP组的CRR为75.0%,ORR为90.0%,与对照组的CRR(67.5%)和ORR(97.5%)无显著差异。
•中位随访26.5个月,ZR-CHOP组的3年PFS为61.9%,OS为77.5%,与对照组相当。 • MYD88/CD79B双突变患者的CRR和ORR均为90.0%。
• ZR-CHOP组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感染(50%)和出血(15%),但整体耐受性良好。 

研究结论

泽布替尼联合R-CHOP治疗MYD88突变型DLBCL患者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特别是在MYD88/CD79B双突变患者中。尽管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但结果提示ZR-CHOP方案可能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值得进一步大规模前瞻性研究验证。

泽布替尼联合维奈克拉治疗伴或不伴del(17p)/TP53突变的初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患者:SEQUOIA研究D组结果

研究目的

多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研究已证明BCL2抑制剂和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联合治疗具有令人瞩目的疗效;然而,伴有del(17p)和/或TP53突变(TP53mut)的CLL患者在研究中占比很小或完全被排除。SEQUOIA研究D组队列的目的是在大量存在TP53异常疾病的患者中,评估泽布替尼联合维奈克拉治疗初治(TN)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患者的疗效。

患者与方法

D组是一个非随机队列,纳入年龄≥65岁(或18-64岁伴有合并症)的患者。患者从第1周期开始接受泽布替尼治疗,从第4周期开始(剂量递增)至第28周期加用维奈克拉,之后持续接受泽布替尼单药治疗,直至疾病进展(PD)、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或达到无法检测到的微小残留病(uMRD)指导的停药标准。 

研究结果

在2019年11月至2022年7月期间,共入组114例患者:66例(58%)存在TP53异常疾病,47例(41%)无TP53异常疾病,1例TP53结果缺失。中位随访31.2个月时,85例患者(75%)仍在接受泽布替尼单药治疗;29例患者(25%)因不良事件、uMRD指导的停药标准、PD或其他原因停用了泽布替尼。在意向治疗(ITT)人群中,59%的患者达到了外周血uMRD。24个月无进展生存期(PFS)估计值为92%(95% CI,85%至96%)。最常见的任何级别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包括:COVID-19(54%)、腹泻(41%)、挫伤(32%)和恶心(30%)。最常见的≥3级TEAE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7%)、高血压(10%)、腹泻(6%)和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6%)。

结论

无论是否存在TP53异常疾病,泽布替尼联合维奈克拉在初治CLL/SLL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Cherr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