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2日~24日,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三十次学术会议暨第十四届病理年会(CSP2025)在上海成功召开,会议的一大亮点便是聚焦病理精准诊断。在消化病理专场,关于《胃癌 Claudin18.2 临床检测专家共识(2025版)》(下文简称《共识》)解读的专场发言引起了与会专家的热烈反响。【肿瘤资讯】特别邀请到四位参会的知名病理专家进行了一场圆桌讨论——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翁微微老师担任主持嘉宾,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李增山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郑丽端教授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江丹教授担任讨论嘉宾,围绕《共识》要点,从样本取材到报告规范,分享了各自科室的实践经验,旨在推动 Claudin18.2 检测在全国范围内的标准化与可及性,为胃癌患者的精准治疗提供坚实保障。
本期特邀专家——李增山 教授
医学博士,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病理学教研室暨西京医院病理科教授/主任医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肝脏病理学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消化病理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消化病理学组副组长
CNAS医学实验室主任评审员及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曾于日本国立癌症中心和美国哈佛医学院访问研修
先后获军队院校育才银奖、陕西青年科技奖等荣誉
先后承担国家“863”课题、国家重大新药创制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发表SCI研究论文30余篇,主编专著和临床规范3部,主译专著1部,参编参译著作18部
本期特邀专家——郑丽端 教授
病理科 教授,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消化病理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消化病理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病理学协作组委员
湖北省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委员
湖北省病理生理学会消化专委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评审专家
本期特邀专家——江 丹 教授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四川省高层次海外留学人才
四川省“卫生健康英才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医疗组长、消化系统亚专业组副组长
华西医院上锦分院病理科主任
从事外科病理诊断、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分子机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项。发表论文十余篇。
主持四川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2项,主持华西临床医学院本科生教改项目1项。主编及参编教材或专著数本。指导本科生大创项目数项。指导住院医师科研项目1项。主持省级继续医教项目1项。
中华医学会消化道早癌病理协作组成员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病理学组委员
四川省医学会病理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四川省肿瘤学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四川省肿瘤学会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专委会常务委员
四川省抗癌协会肿瘤内分泌专委会委员
四川大学-牛津大学华西消化道肿瘤国际研究中心成员
华西医院结直肠、胃癌、消化道早癌、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成员
本期特邀主持——翁微微 教授
病理科,主治医师,肿瘤学博士
主要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诊断和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等课题多项;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十余篇,核心期刊一篇。
Q1:《胃癌Claudin18.2临床检测专家共识(2025版)》的发布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指导。《共识》对于CLAUDIN18.2检测的标本类型、取样数量、固定时间、蜡块选择及阳性对照设置等都提出了细致要求。请问各位专家,您的科室在标本取样、蜡块选取及内部/外部对照设置等方面,如何落实《共识》要求,并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检测质量?
李增山教授: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新发病例占全球的近一半,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因此寻找有效的靶向治疗方案至关重要。Claudin18.2因其在肿瘤组织中良好的特异性和稳定性,已成为抗肿瘤药物研发的新热点。根据关键性全球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SPOTLIGHT和GLOW研究[1,2]的结果,采用佐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 Claudin18.2 阳性、 HER2 阴性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患者,预后有显著改善。基于已发布的临床研究结果及获批适应证,在晚期胃癌治疗中,Claudin18.2检测的重要性已经获得多个国际权威指南广泛认可。在《胃癌 Claudin18.2 临床检测专家共识(2025 版)》[3]中,我们指出Claudin18.2表达检测在局部晚期、 复发或转移性胃癌患者治疗方案中起着重要作用,强烈推荐在治疗前进行 Claudin18.2 蛋白表达检测。对于根治术后标本,推荐进行 Claudin18.2蛋白表达检测。
郑丽端教授:在样本取材方面,无论是手术切除样本还是活检样本,都推荐用于检测。对于进展期胃癌的活检样本,建议取6~8块,多点取材能够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对于活检组织,肿瘤细胞数量应至少50个;对于细胞学样本,至少 100 个。如果HE切片上的肿瘤细胞不足50个,检测结果报告中应进行说明。
因为在SPOTLIGHT和 GLOW 研究的联合分析中,转移灶的阳性率高达41.1%,原发灶为38.6%。两者的 Claudin18.2 表达一致性很高,所以原发灶和转移灶均可用于检测。
样本离体后需尽快固定,一般要求在30分钟内,最长不超过1小时。固定的时长也有严格要求:手术样本一般为24~48 小时,不超过72小时;活检样本为6~8 小时,通常小于24 小时。
江丹教授:在蜡块选择方面,我们尤其注重一些细节。对于手术切除样本,我们应选择带有 正常胃黏膜组织的蜡块,因为正常胃黏膜是阳性内对照,可以用于评估切片制作是否合格。
由于Claudin18.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我们建议送检来自不同区域、不同亚型的蜡块。例如,对于混合型胃癌,应选择同时包含印戒细胞和管状腺癌区域的蜡块进行检测。
对照设置是Claudin18.2检测的另一个关键点。每次检测时,我们都会设置阳性、阴性和空白对照。在结果判读时,除了外部对照,还可以利用切片上的内部对照:
正常胃小凹上皮:弥漫强阳性,可作为3+内对照。
肠化生的上皮:中等强度阳性,可作为1+或2+内对照。
固有层细胞:如淋巴细胞、平滑肌细胞等,无染色,可作为阴性内对照。
总之,对于原发灶手术根治样本,我们建议尽量选取含有正常胃黏膜的蜡块。而对于活检或转移灶样本,则必须同时设置阴性和阳性外部对照。
Q2:抗体克隆号与检测平台的规范化选择,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的关键。《共识》强调应使用循证证据充足的抗体(如43-14A Ventana)及相匹配的平台,并进行一致性验证。请问各位专家,您的科室是如何选择抗体与检测平台、开展一致性验证的?在遇到试剂供应或平台条件限制时,又是如何保证检测结果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李增山教授:规范化的检测至关重要,因为检测结果直接指导临床治疗决策。
一个靶点的检测,不只是单纯的抗体,而是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包括一抗、二抗、实验条件、平台和设备等。在理想状态下,我们应采用临床试验中已验证的整套检测系统,并在实验室引入前进行方法学验证,以确保其特异性、敏感性及其他实验条件与临床试验一致。
然而,现实中我们可能因各种原因无法获得或使用推荐的检测系统,需要寻找替代方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新选用的抗体或检测系统与原推荐系统具有一致性,才能应用于临床实践。基本原则是:如果使用替代方案,必须进行更多、更复杂的验证工作,以确保检测系统的性能可靠。
郑丽端教授:随着《共识》的发布,我们正逐步引入推荐的克隆号43-14A抗体,并进行一致性验证。即便面临试剂供应或平台条件的限制,我们还是会通过以下方法确保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内部质量控制:对体系运行进行日常、每周、每月的监测,确保平台稳定性。同时,我们对不同批次、同一批次的抗体进行质量监控和效价验证。
外部质量评价:我们每年参加省内外的多个平台质控项目,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江丹教授:Claudin18.2检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而非简单的抗体选择。我们病理科为每个检测项目都建立了详细的标准化操作程序(SOP)。无论使用何种平台或抗体,我们都会在前期进行阳性和阴性验证,详细记录每一步骤,如反应温度、时长等,以确保最佳检测条件。
为保证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们的质量管理体系覆盖了整个流程:
检测前:与外科手术室和内镜中心密切沟通,确保样本取材数量、固定时间等符合规范。例如,样本必须在30分钟内放入福尔马林固定。
检测中:严格执行SOP,确保每位操作人员都能按照统一流程进行检测。
检测后:在结果判读阶段,我们设立了不同的专业组,定期分享共识和文献,确保每位医生都能按照统一标准签发报告。
这种从样本处理到检测,再到判读的全流程规范化管理,确保了我们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Q3:《共识》明确了结果判读的阳性阈值(≥75%肿瘤细胞2+/3+膜染色)及规范化报告的必备信息,包括样本信息、抗体克隆号、检测平台、结果比例等。请问在结果判读,尤其对于疑难或临界值病例判读,您在多病理师复核、报告规范化方面有哪些实践经验?在多学科团队(MDT)合作中,又是如何确保检测结果在临床决策中得到最佳应用的?
李增山教授:Claudin18.2免疫组化检测的判读标准,与传统指标有所不同,它同时考量染色强度和染色比例。我们在报告中不能简单地使用“阴性”或“阳性”来描述,而应提供具体数值,如“2+,70%”或“2+,80%”。
报告中推荐包含《共识》要求的全部信息,如样本信息、抗体克隆号、检测平台和判读结果。然而,一个突出问题是临界值病例的处理,例如,当阳性比例为70%、72%或74%时。这需要我们尽可能提升判读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双重审核机制,由两位病理医生独立判读,然后比较结果。这有助于减少主观性影响。未来,随着人工智能(AI) 技术的介入,我相信可以帮助病理医生解决这一难题,获得更接近真实的结果。
郑丽端教授:面对临界值和疑难病例,我们主要通过以下途径确保判读的准确性:
培训与学习:我们定期参加国家级、省级等各种线上线下培训,并组织科室内培训,共同解读《共识》和判读标准。对于疑难病例,我们会进行集体讨论,确保意见的一致性。
室内外比对:我们与西京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等单位进行切片比对,提高判读的一致性。同时,我们内部也会进行比对测试,让不同年资的医生对同一批病例进行打分,以提高报告的重复性和准确性。
对于特别疑难的病例,我们还可能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由不同病理医生阅片或重新进行检测,尤其是在比例接近70%左右、染色强度不确定时。二是与临床医生主动沟通。我们在 MDT讨论中,会明确告知临床医生病例的判读细节。
江丹教授:在报告规范化方面,我们严格按照《共识》的要求进行。我们强调,在报告中1+和2+不能混在一起描述。1+强度应单独报告;2+和3+强度可以合并,并给出具体的百分比数值,例如“2+~3+ 的百分比总数大于75%”,或者分别写出2+和3+的百分比。
另一个重要细节是,Claudin18.2是膜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膜上,因此判读时必须区分细胞核和胞浆的染色(细胞浆或核染色不纳入评分)。尤其对于印戒细胞癌,由于黏液掩盖,需要更仔细地判断阳性表达的部位和真实的百分比。遇到疑问时,我们会请其他病理医生复核,以提高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我们还特别关注外院会诊或样本处理不佳的病例。如果这些样本的检测结果为阴性,但阳性内对照如正常胃小凹黏膜也未染出3+强阳性,我们就不能简单地报告为“0”,而应注明“低表达”,并说明内对照未染色的情况。
在这种特殊情况下,MDT团队的沟通至关重要。我们会将这一信息告知肿瘤科医生,让他们知晓这个阴性结果并非真实的“0”,可能需要重新取样或使用新鲜样本再次检测。我们曾遇到过同一位患者,一个蜡块检测结果为阴性,但另一个蜡块却显示2+至3+阳性大于75% 的情况。因此,在报告中明确这些细节并与 MDT 团队沟通,对于确保最佳临床决策至关重要。
翁微微教授:感谢三位专家的分享。今天的讨论让我们对《胃癌 Claudin18.2 临床检测专家共识(2025版)》的规范化实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相信《共识》的发布将更好地助力构建规范、可及的胃癌精准诊断体系。谢谢大家。
[1] SHITARA K, LORDICK F, BANG YJ, et al. Zolbetuximab plus mFOLFOX6 in patients with CLDN18.2-positive, HER2-negative, untreated, locally advanced unresectable or metastatic gastric or gastro-oesophageal junction adenocarcinoma (SPOTLIGHT):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hase 3 trial. Lancet. 2023;401(10389):1655-1668.
[2] SHAH MA, SHITARA K, AJANI JA, et al. Zolbetuximab plus CAPOX in CLDN18.2-positive gastric or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adenocarcinoma: the randomized, phase 3 GLOW trial. Nat Med. 2023;29(8):2133-2141.
[3] 胃癌Claudin18.2临床检测专家共识(2025版),中华病理学杂志.2025;54(7):718-725
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审批编号:MAT-CN-VYL-2025-00249
材料准备时间:2025年8月29日
有效期至:2026年8月28日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Sally
往期回顾
FM18.2·病理之声丨侯英勇教授:从隐匿到闪耀,Claudin18.2的奇妙探索之旅
FM18.2·病理之声丨于国华教授:胃/胃食管结合部腺癌中Claudin18.2免疫组化评估之理论篇
FM18.2·病理之声丨周炜洵教授:从国内外指南的更迭,看胃癌Claudin18.2检测的当下和未来
FM18.2·病理之声丨范松青教授:胃/胃食管结合部腺癌中Claudin18.2免疫组化评估之实践篇
FM18.2·病理之声丨杨志惠教授:一项Claudin18.2检测抗体在胃癌中检测性能可比性的全球比对研究
FM18.2·络益不绝丨PD-1抑制剂胃癌适应症调整,Claudin18.2可成为强有力补充!
Around18.2 | 大咖论道:病理专家视角下的胃癌精准诊疗新格局
Around18.2 | 大咖论道:新标志物出现时病理科如何化挑战为机遇
Around18.2丨大咖论道:胃癌生物标志物检测的全景解析与未来展望
Around18.2丨大咖论道:加强临床病理交流合作,推动Claudin18.2检测规范化
Around18.2丨大咖论道:Claudin18.2检测的全球共识与中国本土化实践
Around18.2丨重磅更新——Claudin18.2检测推荐再升级,国内胃癌精准诊疗时代来临
Around 18.2丨大咖论道:胃癌Claudin18.2病理检测的前沿进展与临床实践优化
《胃癌Claudin18.2临床检测专家共识》重磅发布,引航胃癌精准诊断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