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规范诊疗,聚力前行】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肺癌MDT专委会成立大会暨2025年学术会议在蓉城圆满召开

08月25日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8月23日,由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主办的“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肺癌多学科治疗(MDT)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25年学术会议”在成都顺利召开。本次大会旨在搭建高水平的肺癌学术交流平台,推动肺癌诊疗的规范化与精准化发展。大会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周清华教授、李为民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田攀文教授、车国卫教授、刘丹教授担任大会执行主席,汇聚了国内众多肺癌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共襄学术盛举。

开幕式致辞

图片1.png

田攀文教授

大会开幕式由攀文教授主持,周清华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热烈祝贺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肺癌多学科治疗(MDT)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并祝贺田攀文教授当选为首届主任委员。上世纪90年代,我们提出并践行基于分子分型的个体化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理念,经过30余年的发展,MDT模式已得到广泛认可。希望新成立的专委会能进一步促进肺癌MDT体系的建设,推动诊疗的规范化、标准化与国际化。

图片2.png

周清华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伦旭教授指出,华西医院始终秉承“厚德精业、求实创新”的院训,在肺癌多学科整合模式上不断探索。自2014年我院建立全国首个实体化肺癌专病中心以来,我们持续优化MDT模式与路径。今天专委会的成立,将为提升肺癌诊疗水平注入强劲动力。华西医院将全力支持专委会的工作,共同为健康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图片3.png

刘伦旭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车国卫教授指出,周清华教授牵头开创的MDT模式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如今,随着精准诊疗的飞速发展,传统的肺癌治疗模式已被彻底打破,我们的诊治模式必须做出改变,才能真正适应新时代对个体化、精准化治疗的要求。华西医院肺癌中心自2014年成立以来,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完善多学科诊治的新模式,致力于更好地融合各学科的专业力量,以共同提高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

R6HQ4039.JPG

车国卫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丹教授对四川省医促会肺癌多学科专委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并指出华西医院肺癌中心作为MDT模式的先行者,呼吸科从一开始就是其中重要的核心力量之一。未来,呼吸科将在共病管理、并发症处理等方面继续积极参与多学科诊疗,也将继续为肺癌患者的精准诊疗保驾护航,与其他科室共同打造更高水准的MDT团队。

图片5.png

刘丹教授

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副秘书长李霞教授对肺癌多学科治疗专委会的成立及学术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医促会现已发展成为拥有“三驾马车”并行的综合性平台,通过旗下专委会组织高水平学术交流、支持科研转化与人才培养、打造高水平英文学术期刊矩阵等方面,全方位赋能医学发展。未来,医促会将坚守初心,继续以“有作为、有温度、可信赖”为行为准则,全力服务好临床医生和广大患者。

图片6.png

李霞副秘书长

学术交流环节

大会报告(一)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黄灿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储天晴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唐小军教授共同主持。

图片7.png

黄灿华教授、储天晴教授、唐小军教授

周清华教授围绕肺癌外科治疗-如何适应精准医学和多学科综合治疗时代的变迁,深入阐述了如何利用分子分型等特征,为肺癌患者制定个体化的精准手术策略,并结合临床生动病例,直观展示了MDT决策如何优化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图片8.png

周清华教授线上分享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朱波教授围绕抗肿瘤免疫调控相关主题,深入解析了免疫治疗的科研进展,为开发基于调控免疫细胞的新型肿瘤免疫疗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创新思路。

R6HQ4576 (1).JPG朱波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方文峰教授解读和剖析了肺癌领域ADC药物研究进展和面临的挑战及方向,为未来研究和提升ADC药物的精准性与有效性提供了重要参考。

图片10.png

方文峰教授

随后的讨论环节由河南省肿瘤医院王慧娟教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李梦侠教授共同担任主持,浙江省肿瘤医院宋正波教授、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王玉波教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龙华教授和湖南省肿瘤医院张乐蒙教授等专家围绕局部晚期肺癌的MDT标准化路径制定、肿瘤免疫微环境对疗效的影响,以及ADC药物的临床应用与未来创新策略等热点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互动和交流。

图片11.png

王慧娟教授、李梦侠教授

图片12.png

讨论环节专家风采

专题会(一)由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黄娜教授主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潞教授深度解读了三代EGFR-TKI从单药走向联合的演进之路,并对当前主流联合方案的临床挑战与未来发展进行了前瞻性剖析。

图片13.png

黄娜教授、李潞教授

大会报告(二)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薛建新教授、张衍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夏曙教授联袂主持。

图片14.png

张衍教授、薛建新教授、夏曙教授

湖南省肿瘤医院张永昌教授以“我的科学研究”为题,分享了在肺癌免疫治疗领域的科研心路,以及关于免疫治疗给药时机影响疗效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和未来方向。

图片15.png

张永昌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李子明教授系统性展示了所在团队在肺癌领域的临床研究和转化研究成果,并指出多学科、一体化的协作是实现肺癌个体化精准诊疗的必要前提和保障。

R6HQ5108.JPG李子明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林根教授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由表及里深刻剖析了脑膜转移的治疗瓶颈和挑战,为未来的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方向。

图片17.png

林根教授

在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佳蕾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周斐教授主持的讨论环节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兰芬教授、天津市胸科医院秦建文教授、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穆传勇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戴晓芳教授就肺癌脑膜转移的综合治疗策略、精准诊疗的临床落地和科研创新的方向选择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图片18.png

王佳蕾教授、周斐教授

图片19.png

讨论环节专家风采

专题会(二)由西部战区总医院周菁教授主持,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刘晓教授主要以阿美替尼为例,阐释了三代EGFR-TKI在EGFR突变肺癌全程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图片20.png

周菁教授、刘晓教授

大会报告(三)由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陈维永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王可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亚伦教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黄娜教授担任主持。

图片21.png

陈维永教授、王可教授、李亚伦教授、黄娜教授

陕西省肿瘤医院赵征教授聚焦于生物标志物如何驱动肺癌治疗模式的转变,强调了ctDNA监测在实现从“静态”决策到“动态”全程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为未来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重要思路。

图片22.png

赵征教授

兰芬教授围绕免疫治疗相关肝毒性,系统阐述了其从精准鉴别诊断、规范化分级管理,到应对策略及治疗后再挑战等管理经验,为处理肝毒性提供了清晰的实践路径。

图片23.png

兰芬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崇教授聚焦肺癌演变机制研究,深入剖析了表观遗传重编程在驱动肿瘤进化中的核心作用,为理解并干预肺癌的动态演变过程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图片25.png

陈崇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钱志勇教授分享了温度敏感水凝胶的构建及其生物医学应用,为转化和临床研究的未来探索提供了全新视角。

图片26.png

钱志勇教授线上分享

讨论环节在德阳市人民医院冯银合教授、乐山市人民医院魏海龙教授的共同主持下,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陈云凤教授、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刘光炯教授、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杨三春教授、营山县人民医院罗小波教授、达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赵世财教授、巴中市中心医院罗煜教授各抒己见,针对如何平衡早诊技术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免疫治疗不良事件的识别与管理,以及医工结合新技术的临床转化应用等话题,分享了宝贵的临床经验。

图片27.png

魏海龙教授、冯银合教授

图片28.png

讨论环节专家风采

紧随其后的专题会(三)由王可教授主持,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柯华教授就“预防新发脑转,走向“临床治愈”5年0%脑转,洛拉替尼引领肺癌阻遏脑转新纪元进行了专题报告。其积极影响贯穿多个层面,能帮助患者实现“活得更长、活得更好”的目标,更能重塑医生的治疗理念,助力“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达成。

图片29.png

王可教授、柯华教授

大会报告(四)学术交流环节由黄娜教授、绵阳市中心医院徐维国教授担任主持。

图片30.png

徐维国教授、黄娜教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梁文华教授分享了其团队构建的早期肺癌“诊-治-防”一体化策略,该策略通过一系列创新,有望为破解从筛查到预防复发难题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图片31.png

梁文华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王成弟教聚焦AI赋能肺癌早诊早治领域的实践路径,系统展示了其团队从攻克关键技术到开发临床应用的创新,以及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解决方案。

图片32.png

王成弟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高歌教授就恶性胸腔积液的微环境特征与治疗策略,深入剖析了核心机制,并系统梳理了从主流的联合疗法及新型疗法等的探索与前景。

R6HQ6494.JPG

高歌教授

四川省人民医院刘行仁教授、通用医疗三六三医院王俊力教授主持的最终讨论环节中,西部战区总医院代斌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黄成铭教授、广元市中心医院李知书教授、广汉市中医医院付念萦教授针对肺癌的早期精准防控、恶性胸腔积液的综合治疗,以及医疗AI的临床转化与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

图片34.png

刘行仁教授、王俊力教授

图片35.png

讨论环节专家风采

闭幕辞

黄娜教授、徐维国教授在大会总结中指出,本次大会的圆满召开,标志着专委会工作正式拉开序幕。期望以专委会成立为契机,紧密团结包括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肿瘤内科、放疗科、胸外科、病理科等在内的多学科专家力量,共同将专委会建设成为推动肺癌多学科诊疗发展、促进临床与科研创新的核心枢纽。未来,专委会将在田攀文教授的带领下,不断提高肺癌MDT的整体水平,最终使患者获益。

bd4079eccb60cc622bf12aed6dc07609.jpg

责任编辑:Yuno
排版编辑:HYC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8月26日
毛玉英
平遥兴康医院 | 肿瘤内科
感谢分享受益匪浅
08月26日
周晓灿
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第一药店 | 肿瘤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08月25日
李祥印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 | 肿瘤内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