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8.20每日资讯:2025 WCLC 中国之声 | 解析非小细胞肺癌的种族差异与瘤内异质性;冷雪峰教授&Wilk教授TOP TALK:食管癌治疗新视野,关于新辅助治疗、器官保留与全球合作

08月19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今日要闻

1. 2025 WCLC 中国之声 | 解析非小细胞肺癌的种族差异与瘤内异质性

2. 冷雪峰教授&Wilk教授TOP TALK:食管癌治疗新视野,关于新辅助治疗、器官保留与全球合作

3. IA期肺腺癌:肺段切除术与楔形切除术的生存预后分析

4. J Hepatol | 新型T细胞疗法ADP-A2AFP为晚期肝癌带来希望,I期试验显示可控安全性与抗肿瘤活性

5. Cancer Cell | 卞修武/冯华/陈图南/李飞/王玉海合作在环路层面解析远距离胆碱能输入对GBM进展的影响

1. 2025 WCLC 中国之声 | 解析非小细胞肺癌的种族差异与瘤内异质性

Session Type

Mini Oral

Session Title

MA09. Diving Deep into Diversity: Old and New Risks for Lung Cancer

摘要号

MA09.09

英文标题

Unraveling Ancestry Disparities and Intratumoral Heterogeneity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中文标题

解析非小细胞肺癌的种族差异与瘤内异质性

讲者

Wenxiang Wang

背景

肺癌仍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其发病率、流行病学特征、分子谱等方面均存在显著的种族差异。东西方人群间的这些差异深刻影响着治疗策略和患者预后。然而,现有大多数描绘肺癌分子图谱的研究主要基于西方人群队列,且多采用单区域肿瘤采样,从而忽略了种族分子变异和瘤内异质性(ITH)。

结论

这些发现强调了人群背景在解析肺癌全面分子图谱和肿瘤进化过程中的重要性。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2. 冷雪峰教授&Wilk教授TOP TALK:食管癌治疗新视野,关于新辅助治疗、器官保留与全球合作

食管癌的治疗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从传统的以手术为中心模式,逐步向结合新辅助治疗、精准监测和器官保留的个体化策略演进。本次TOP TALK特邀中国四川省肿瘤医院冷雪峰教授与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医学中心Berend J. van der Wilk教授,共同探讨食管癌治疗的前沿进展。对话聚焦于以SANO和SCIENCE研究为代表的新辅助治疗与器官保留策略的最新成果,以及循环肿瘤DNA(ctDNA)在疗效监测中的应用前景。两位专家分享了各自中心的研究数据,并就东西方食管癌流行病学差异、免疫疗法的整合、临床试验设计以及外科医生对器官保留策略的接受度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全球食管癌领域的临床实践与研究合作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3. IA期肺腺癌:肺段切除术与楔形切除术的生存预后分析

在IA期肺腺癌患者中,肺段切除术和楔形切除术的疗效对比确实尚未有定论。目前的研究表明,这两种术式在肿瘤学结果上大致相当,但具体到总生存率等关键指标,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来明确。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肿瘤大小、位置、患者肺功能及合并症等因素,来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对于这两种术式的深入比较和研究,将有助于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坚实的循证依据,以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聚焦IA期肺腺癌患者,共纳入6598例患者。依据预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运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平衡混杂因素,匹配变量涵盖年龄、肿瘤大小及病理分期等,以1:1比例匹配。借助Kaplan-Meier曲线与Log-rank检验评估术后总生存率差异,同时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风险比,旨在精准探究肺段切术与楔形切除术这两种手术方式的生存预后差异。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4. J Hepatol | 新型T细胞疗法ADP-A2AFP为晚期肝癌带来希望,I期试验显示可控安全性与抗肿瘤活性

国际肝病领域知名期刊《肝脏病学杂志》(Journal of Hepatology,IF 33)近日在线发表了美国多个知名中心(如Mayo Clinic)联合开展的一项关于新型T细胞疗法ADP-A2AFP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的I期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既往治疗后病情仍进展的晚期HCC患者,该疗法展现出可控的安全性,并初步证明了其抗肿瘤活性,总缓解率为9.5%,并观察到部分患者实现了长期疾病稳定(SD),这揭示了过继性T细胞疗法作为晚期HCC一种全新治疗策略的潜力,为该领域带来了新希望。

尽管目前已有多种治疗方法,但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总体预后仍然不佳,因此临床上亟需探索新型治疗方案。在这一背景下,在研自体T细胞疗法ADP-A2AFP应运而生,其核心机制在于通过亲和力增强的T细胞受体(TCR)来特异性靶向并攻击表达甲胎蛋白(AFP)的癌细胞。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5. Cancer Cell | 卞修武/冯华/陈图南/李飞/王玉海合作在环路层面解析远距离胆碱能输入对GBM进展的影响

2025年8月18日,来自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脑胶质瘤医学研究中心卞修武院士团队(病理科)联合冯华教授团队(神经外科)和无锡第904医院神经外科王玉海教授,合作在Cancer 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Long-range Cholinergic Input Promotes Glioblastoma Progression的研究论文。在绘制神经元-胶质瘤细胞全脑连接图谱的基础上,团队首次在环路层面系统揭示了远距离胆碱能神经元调控对GBM进展的影响,以及不同神经递质对GBM进展的作用与机制,并发现东莨菪碱抗GBM作用(“老药新用”),同时警示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能具有加速GBM进展的风险,为“癌症神经科学”(Cancer Neuroscience)提供了崭新认识和研究范式。(来源:BioArtMED)

640.jpg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FF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FF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8月19日
欧阳波
酒钢医院 | 呼吸内科
内容很精彩,值得学习!
08月19日
欧阳波
酒钢医院 | 呼吸内科
内容很精彩,值得学习!
08月19日
马坊
漳州市医院 | 大肠外科
新辅助治疗、器官保留与全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