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基于精准检测指导的分子靶向治疗逐渐成为临床实践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诊疗模式。其中,BRAF V600E 突变广泛存在于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等多个瘤种中,此类患者对标准化疗反应不佳,预后较差,亟需改善临床治疗结局。2025年6月30日,新型BRAF抑制剂恩考芬尼在国内获批上市,为BRAF V600E 突变患者带来新的希望。2025年7月19日,“BRAF V600E 突变肿瘤前沿进展”国际交流论坛于中国香港盛大召开,国内外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BRAF V600E 突变结直肠癌、肺癌的精准治疗进展,分享临床经验,探讨临床优化治疗策略。
✦
✦
开场致辞
✦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香港消化道肿瘤协会创会会长 林嘉安医生 、香港中文大学 马碧如教授 和中国药科大学附属上海高博肿瘤医院 李进教授 作开场致辞。
林嘉安医生 表示,热烈欢迎国内外的各位顶尖专家,共同在此探讨BRAF V600E 突变癌症的最新进展。本次会议将聚焦于转移性结直肠癌和肺癌两大癌种,深入剖析BRAF V600E 突变肿瘤的检测、诊疗、护理等议题,期待通过此次会议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林嘉安 医生
香港消化道肿瘤学会创会会长
马碧如教授 则表示,很荣幸见证BRAF抑制剂恩考芬尼在中国内地获批上市,临床研究显示,恩考芬尼为患者带来了总生存期的延长,结果令人欣喜。特别感谢皮尔法伯在BRAF精准治疗研究中予以的支持。 期待未来更多深度交流活动的开展。

马碧如 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临床肿瘤学系
李进教授 表示,过去十余年间,以靶向BRAF和RAS靶点的创新药物为代表,精准治疗的发展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带来了更好的生存。其中,恩考芬尼的上市将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武器”,使更多中国患者将从中获益。本次会议即是对该靶点近年来一系列前沿进展的重要呈现,期待启发更多学术灵感,鼓励更多专家参与到结直肠癌精准治疗的研究中。

李进 教授
中国药科大学附属 上海高博肿瘤医院
皮尔法伯制药中国大陆地区、香港和澳门地区总裁 黄田伟先生 回顾了皮尔法伯的发展历史,并指出:皮尔法伯进入中国以来,深深受到中国价值观和中国创新能力的影响,我们将会更加关注中国肿瘤医学领域的发展和合作,6月30日的新型BRAF抑制剂恩考芬尼正式在中国大陆获批是皮尔法伯在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里程碑时刻,将开启对中国此类患者的支持和服务,我们将投入巨大的热情,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为患者延长生存提供希望。

黄田伟 先生
皮尔法伯制药中国区总裁
专题演讲
BRAF V600E 突变型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策略进展与临床病例
——柏林夏里特医学院Sebastian Stintzing教授

BRAF突变型结直肠癌多为右侧肿瘤,高发于老年女性患者,具有独特的转移模式和病理特征 [1] ,其中BRAF V600E 突变型患者预后较差,中位总生存期(OS)显著短于BRAF野生型和非V600E突变型 [2-4] ,现有的治疗模式难以满足临床需求。国内外指南均在二线治疗中对于基于BRAF抑制剂的治疗方案予以高度推荐 [5,6] ,依据是BEACON CRC研究 [7-10] 。
这项III期研究评估了既往接受过1~2种治疗方案后疾病进展且未接受过任何RAF、MEK或EGFR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接受基于恩考芬尼的联合方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重新定义了BRAF突变型晚期结直肠癌的二线治疗。研究中,恩考芬尼+西妥昔单抗对比化疗+西妥昔单抗提高了客观缓解率(20% vs. 2%, P <0.0001),延长了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4.3个月 vs. 1.5个月,HR 0.44),恩考芬尼+西妥昔单抗±比美替尼对比化疗+西妥昔单抗均可显著改善中位OS(HR分别为0.52和0.60, P <0.001)。此外,数据显示 [7] ,恩考芬尼+比美替尼+西妥昔单抗对比恩考芬尼+西妥昔单抗的中位OS较为接近(均为9.3个月),提示比美替尼的联合治疗未能带来额外获益。因此,对于一线治疗后进展患者,二线推荐方案为恩考芬尼+西妥昔单抗。
中国的NAUTICAL CRC桥接研究则在中国患者中验证了恩考芬尼+西妥昔单抗的疗效 [12] ,恩考芬尼+西妥昔单抗对比标准化疗+西妥昔单抗,客观缓解率分别为24.6%和6.3%,BICR评估的中位PFS分别为4.3个月和2.5个月(HR 0.37;95%CI 0.20~0.60; P =0.0004),中位OS分别为11.6个月和8.2个月(HR 0.55;95%CI 0.31~0.99)。基于此,对于既往接受过全身治疗的患者,恩考芬尼+西妥昔单抗是标准治疗方案。
多个国家的真实世界数据中 [12-16] ,恩考芬尼+西妥昔单抗的疗效同样得到了验证。针对中位年龄更高、ECOG PS评分更差的患者,恩考芬尼+西妥昔单抗的中位PFS达4.2~5.3个月,中位OS达7.2~12.6个月。
精准肿瘤学在晚期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香港大学嘉诚医学院李浩勋教授

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商业应用可分为杂交捕获与扩增子测序,二者各有优势。二代测序为晚期肺癌的精准检测带来了更多便利,不仅精准检测指导的个体化靶向治疗改善了患者的PFS、OS,更有助于识别共突变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探索潜在的治疗靶点,并跟踪肿瘤进化和系统治疗后的耐药机制,对于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共识建议采用靶向多基因组合的二代测序检测可操作突变 [16-19] 。
对于BRAF V600E 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权威指南推荐BRAF/MEK抑制剂恩考芬尼+比美替尼或达拉非尼+曲美替尼作为一线或二线方案 [20] 。在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中 [21] ,达拉非尼+曲美替尼治疗经治的BRAF V600E 突变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位PFS达到9.7个月,63%的患者达到部分缓解,不良事件以发热、恶心、呕吐为主。
在II期、开放标签PHAROS研究中 [22.23] ,对于既往未经治疗的确认缓解患者,恩考芬尼+比美替尼治疗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达到了40.0个月,中位PFS达到了30.2个月,客观缓解率75%,既往接受治疗患者的中位DoR和中位PFS也分别达到了16.7个月和9.3个月,客观缓解率46%,同时安全性可控。不同药物的不良事件谱对比数据显示 [24] ,针对BRAF V600E 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的头晕、头痛发生率较高, 恩考芬尼联合比美替尼则更常见疲乏、虚弱。药理学分析显示 [25-31] ,对比达拉非尼、维莫非尼,恩考芬尼的解离半衰期更长,IC 50 更低,悖论指数较高,这为恩考芬尼带来了靶点抑制更持久、较低浓度即可高效抑制、治疗窗口更宽等优势。
总之,靶向治疗是特定BRAF V600E 突变肿瘤患者治疗策略的关键部分。
讨论环节
学术分享结束后,在主持嘉宾 李进教授 的主持下,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邓艳红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刘天舒教授 、柏林夏里特医学院 Sebastian Stintzing教授 、香港大学嘉诚医学院 李浩勋教授 、Peter MacCallum癌症中心 Jayesh Desai教授 和香港消化道肿瘤协会创会会长 林嘉安医生 共同参与了随后的讨论,专家们围绕BRAF V600E 突变患者的诊疗、测序方式的选择、后线治疗方案制定策略等学术议题各自分享了观点和经验。

讨论问题一

讨论问题二

讨论问题三
//
针对恩考芬尼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前景, Sebastian Stintzing教授 指出,不同地区间肠癌患者的BRAF突变发生率可能存在差异,实践中需基于BEACON研究,针对患者特征联合不同的药物。恩考芬尼本身安全性良好,较化疗更温和,在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中均安全性可控, 但需要做好EGFR单抗的不良反应管理,总体看来,无论年轻、年老的患者均可接受恩考芬尼联合方案治疗。
针对联合药物的选择, Sebastian Stintzing教授 指出在非小细胞肺癌和肠癌中,继发异常激活的信号通路有所差别。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对MEK进行阻断更有效,因此恩考芬尼联合的药物通常为MEK抑制剂。但在肠癌中,上游信号通路主要为EGFR,因此肠癌患者需要联合使用EGFR单抗。
针对二代测序的Panel的选择, 李浩勋教授 指出,二代测序Panel的选择应考虑商业可及性、医院平台。香港的公立医院有自有二代测序平台,但只进行15个可靶向治疗的基因的检测,暂不包括尚未成药的突变。如果组织样本可及且客观因素可接受,会考虑推荐患者进行更大Panel的检测,检测结果可以为临床研究带来更多启发。
针对一线治疗中三药化疗和两药化疗联合方案的使用, 邓艳红教授 和 刘天舒教授 均更倾向于三药联合化疗,目标是为患者带来更长一线治疗PFS,但同时两位专家也提到了患者耐受性的问题,部分患者可能难以耐受三药化疗。在恩考芬尼上市后,随着更好的二线治疗方案到来,一线治疗格局或也将更改。 Sebastian Stintzing教授 表示接诊的大量BRAF突变患者年龄较高,无法耐受三药联合方案的治疗,多项回顾性研究提示了两药联合方案的疗效,三药联合方案可能更适用于存在肝转移或RAS突变患者。
对此, Jayesh Desai教授 则表示,BRAF突变的肿瘤侵袭性较强,需要在较短的时间窗口中及时控制肿瘤进展,一线化疗方案的选择需全面考量患者的个体因素,如对于耐受性较好的患者,可选择一线三药化疗联合方案。在恩考芬尼上市后,由于其可对BRAF V600E 突变患者取得很好的疗效,因此应及早在二线使用BEACON方案。
针对BRAF突变患者是否可接受免疫治疗, 李浩勋教授 指出,部分PD-L1高表达患者在应用免疫治疗中,经二代测序检测出BRAF突变后,联合使用靶向治疗成功继续获益,但目前尚无明确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免疫治疗联合BRAF抑制剂。对于BRAF突变患者建议优先采取BRAF抑制剂进行治疗,在疾病进展后进行二次活检以明确耐药机制,免疫治疗可以作为二线治疗的可选项。
最后, 林嘉安医生 总结指出,不同肿瘤中BRAF V600E 突变具有不同的表征,需采取不同的治疗模式,本次会议中分别针对结直肠癌和肺癌的精准治疗进行了分享和讨论,未来仍需开展更多前瞻性研究以指导临床管理。
闭幕致辞
李进教授 在致辞中表示,本次会议与来自海外的专家进行了深度学术研讨,更深入了解了BRAF突变的结直肠癌、肺癌患者的特征与治疗,与会专家收获颇丰,感谢各界对本次会议的支持,期待未来见证更多创新药物的上市,为BRAF突变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结局。

李 进 教授
中国药科大学附属上海高博肿瘤医院
恩考芬尼已经与2025年6月30日正式在中国大陆获批,与西妥昔单抗联合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全身治疗的BRAF V600E 突变型转移性结直肠癌(CRC)成人患者。
声明:
1.本新闻公告旨在发布研发注册科学教育进展信息,非广告用途。
2.本新闻不对任何药品和/或适应症作推荐。
3.本新闻公告中涉及的信息仅供参考,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或指导。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作出的任何与治疗有关的决定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并遵照药品说明书。
责任编辑:Linda
排版编辑:TanRongb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