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从靶向到细胞免疫:盘点2025年至今在中国获批的血液肿瘤创新药物

08月21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开年以来,我国血液肿瘤治疗领域多款创新药物井喷式涌现。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公开信息统计,截至8月20日,已有10款针对多发性骨髓瘤(MM)、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淋巴瘤等多种血液系统肿瘤的创新药物相继获批上市。这些药物不仅涵盖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小分子抑制剂等多种前沿疗法,更在适应症上精准覆盖难治性、复发性患者群体,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精准治疗的新选择,也预示着我国血液肿瘤治疗即将进入“多靶点、多机制”的精准化时代。【肿瘤资讯】按照时间顺序整理2025年至今在中国获批的血液肿瘤创新药物,详情如下。

血液肿瘤新药密集获批,十款重磅药物接力登陆中国

艾沙妥昔单抗

2025年1月24日,艾沙妥昔单抗(商品名:赛可益)获得NMPA批准上市,首次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时间为2020年3月。作为一种CD38单克隆抗体,艾沙妥昔单抗的适应症包括以下两种,联合泊马度胺和地塞米松,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线治疗(包括来那度胺和蛋白酶体抑制剂)的MM成人患者;联合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VRd),治疗不适合移植的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

富马酸吉瑞替尼

2025年1月26日,富马酸吉瑞替尼(商品名:适加坦)获得NMPA批准上市,其早在2018年11月28日获FDA全球首次批准。富马酸吉瑞替尼是一种FLT3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适应症为存在FLT3突变的复发性/难治性(R/R)AML成人患者。

塔奎妥单抗

2025年2月11日,塔奎妥单抗(商品名:拓立珂)获得NMPA批准上市。FDA则于2023年8月对该药进行加速批准。塔奎妥单抗是一种靶向GPRC5D和CD3双特异性抗体,其适应症为既往接受过至少三线治疗(包括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一种免疫调节剂和一种抗CD38抗体)的R/R MM成人患者。

埃纳妥单抗

2025年3月10日,埃纳妥单抗(商品名:易瑞欧)获得NMPA批准上市。FDA则于2023年8月对该药进行加速批准。埃纳妥单抗是一种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和CD3的新型双特异性抗体,其适应症为既往接受过至少三线治疗的R/R MM成人患者。

氢溴酸他泽司他

2025年3月21日,氢溴酸他泽司他(商品名:达唯珂)获得NMPA批准上市,获FDA批准上市时间为2020年1月23日。氢溴酸他泽司他是全球首款EZH2抑制剂,其通过抑制EZH2活性,降低H3K27甲基化水平,恢复抑癌基因表达,诱导B细胞分化或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生长。氢溴酸他泽司他的适应症为EZH2突变阳性且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种系统性治疗的R/R滤泡性淋巴瘤(FL)成人患者。

阿思尼布

2025年5月13日,阿思尼布(商品名:信倍立)获得NMPA批准上市,获FDA批准上市时间为2024年10月29日。阿思尼布作为全球首个基于ABL肉豆蔻酰口袋(STAMP)创新机制的靶向药物,通过结合BCR-ABL1激酶的变构位点(肉豆蔻酰口袋),改变蛋白构象以抑制靶蛋白活性,具有更高选择性和更低的脱靶率。阿思尼布的适应症为新诊断的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Ph+ CML)慢性期(CP)成人患者。

坦昔妥单抗

2025年5月21日,坦昔妥单抗(商品名:明诺凯)获得NMPA批准上市,但尚未获得FDA批准。坦昔妥单抗是一种抗CD20单克隆抗体,其适应症为联合来那度胺治疗不适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条件的R/R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R/R DLBCL成人患者。

伊吡诺司他

2025年7月2日,伊吡诺司他(商品名:贝特琳)获得NMPA批准上市,于FDA尚未获批。伊吡诺司他作为PI3Kα/HDAC(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小分子抑制剂,其适应症为至少经过两线既往治疗的R/R DLBCL患者。

利沙托克拉

2025年7月11日,利沙托克拉(商品名:利生妥)是首个中国原创并获NMPA批准上市的BCL-2抑制剂,同时也是全球第二款获批上市的BCL-2抑制剂,暂未于FDA获批。利沙托克拉通过抑制BCL-2,使癌细胞恢复正常凋亡过程,从而发挥抗癌作用。该药品适用于既往经过至少包含BTK抑制剂在内的一种系统治疗的成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患者。

雷尼基奥仑赛

2025年7月30日,雷尼基奥仑赛(商品名:恒凯莱)获得NMPA批准上市,于FDA尚未获批。雷尼基奥仑赛是一种靶向CD19 的CAR-T细胞疗法,其适应症包括经过二线或以上系统性治疗后成人R/R大B细胞淋巴瘤(LBCL),包括DLBCL非特指型、FL转化的DLBCL、伴MYC和BCL2重排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

总结

总体而言,这些新药的落地,不仅将显著延长血液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更通过多样化的治疗方案,推动临床治疗策略从“一刀切”向“个体化”升级。随着药物可及性的提升与医保准入的推进,血液肿瘤患者的治疗负担将进一步减轻,为“健康中国2030”中癌症防治目标的实现注入重要动力。


责任编辑:Grady
排版编辑:Grady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