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以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为特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随人口老龄化逐年上升。近年来,尽管新药的应用显著改善了MM患者的预后,但高危MM患者仍面临巨大挑战,尤其是对于伴有del(17p)、1q21扩增、t(4;14)等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患者,往往预后不佳,且传统治疗方案的深度缓解率和长期生存率均不理想。
近年来,以新一代蛋白酶体抑制剂卡非佐米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在高危MM治疗中展现出显著优势。多项研究显示,卡非佐米联合来那度胺、地塞米松(KRd)方案及含达雷妥尤单抗的四药联合(Dara-KRd)方案可显著提高高危MM患者的缓解率,并延长生存期。基于此,本文特邀湖南省肿瘤医院周辉教授和黄利军教授分享2例高危MM患者的诊疗经过,结合最新研究文献,探讨以卡非佐米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在高危MM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为优化这类难治患者的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病例一:中年高危MM患者(1q21+)经Dara-KRd方案联合移植实现深度缓解
基本信息
一般资料:患者男性,57岁;
主诉:腰部疼痛1月余,确诊多发性骨髓瘤10天;
临床检查
影像学检查:颈椎+胸椎MRI:1.多个颈胸腰椎强化灶,考虑骨转移瘤,并T11-L1不同程度压缩性骨折。2.颈椎退行性变,C4/5、C5/6椎间盘后突;
骨髓检查(2022.7.21)骨髓细胞学:浆细胞骨髓瘤骨髓象;
骨髓流式:提示送检标本中可见约10.84%的单克隆浆细胞;
血清游离轻链组合:κ 91.24 mg/L;λ 3.62mg/L;κ/λ 25.2044;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类型为IgG-κ型;尿本周蛋白电泳:GAM、κ泳道发现沉淀条带。综合以上项目:血清M蛋白含量为:72.11g/L;尿M蛋白为:66.68mg/24h;M蛋白类型为IgG-k型;
TP53基因检测:阴性;
病理检查:术后病理(2022.9.27)腰椎穿刺组织:HE结合免疫组化符合浆细胞骨髓瘤;
免疫组化:CD38+,CD138+,CyclinD1-,CD56-,MUM-1+,Pax-5-,CD79a+,CD10-,Kappa+,Lambda-,CK-P-,Bcl-2+,Bcl-6-,Ki-67指数低,EBER+/-,CD20部分+。
临床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IgG-κ型 DS Ⅲ期 R-ISS Ⅲ期 高危(1q21+)
腰椎病理性骨折
治疗经过
2022年7月~8月,采用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VRd)方案减瘤治疗;
2022年8月~9月,考虑到患者存在1q21+高危因素,改为Dara-VRd方案,治疗后评估疗效为部分缓解(PR),但患者主诉腰疼并未明显改善;
2022年9月~12月,鉴于患者对硼替佐米方案的治疗反应有限,换用Dara-KRd方案,评估疗效为PR,腰痛症状显著缓解。
2023年1~2月,患者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采集,并在大剂量美法仑(300mg d1)预处理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回输,移植过程顺利。移植后评估疗效达到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
2023年5月~7月,继续DKRd方案巩固治疗,疗效评估仍为VGPR。骨髓涂片显示无异常,流式检测可见约0.03%的单克隆浆细胞,血清游离轻链组合:阴性,尿本周蛋白电泳:阴性,
血清M蛋白含量为:4.90g/L。
疗效评估
2023年11月,随访CT检查示,患者多发骨质异常改变并部分压缩性骨折同前,约L3椎体内团状高密度影同前,双肺少许纤维硬结灶同前,表明病灶无明显进展。
血尿蛋白电泳及游离轻链检查示,血清M蛋白含量显著下降,尿本周蛋白阴性,血清游离轻链组合:κ 7.84mg/L;λ 3.72mg/L;κ/λ 2.1075。
总之,该病例表明,含卡非佐米的联合诱导方案+移植+维持可为高危MM患者带来深度缓解,并延长生存期。
病例二:老年高危MM患者(1q21+)经KRD方案治疗快速实现完全缓解(CR)
患者信息
一般资料:患者女性,74岁;
主诉:因“确诊多发性骨髓瘤1月余”于2022年6月日首次入住湖南省肿瘤医院淋巴瘤血液内科;
临床检查
体查:左侧锁骨上区可扪及大小约1cm×0.5cm肿大淋巴结,质硬,无压痛,活动度差,边界清,余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血常规:白细胞 5.6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73.00%,血小板 128×109/L,血红蛋白 66g/L,红细胞 2.23×109/L;
肝功能:白蛋白 30.4g/L余正常;
肾功能:肌酐 100.7 umol/L,尿酸 457.8 umol/L余正常;
电解质:钾:3.41 mmol/L,氯:109.8 mmol/L,钙:1.90 mmol/L余正常;
PET-CT示:1. 颅骨、多个颈、胸、腰椎、双侧肱骨、胸骨、双侧锁骨、双侧肩胛骨、多处肋骨、骨盆骨、双股骨上段溶骨性骨质破坏,PET于相应部位见浓淡不一放射性浓聚影,考虑多发性骨髓瘤;2. 第1腰椎术后改变;3. 甲状腺左叶稍低密度结节,PET于相应部位见异常放射性浓聚影,建议进一步检查;4. 双侧少量胸水;盆腔少量积液;
血清M蛋白含量为:22.67 g/L;尿M蛋白为:780.14 mg/24h;M蛋白类型为IgA-λ伴λ游离轻链型;
骨髓流式:可见约54.17%的单克隆浆细胞;
骨髓高危遗传学:检测到CKS1B(1q21)基因扩增,余正常。
临床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 IgA-λ型 B型 DS Ⅲ期 R- ISS Ⅲ期 高危(1q21+)
L1椎体骨折术后(PVP术后)腰椎退行性病变,L3椎体压缩性骨折
中度贫血,腰部皮下软组织水肿
治疗经过
2022年6月14日,考虑到患者年龄及合并症,初始治疗即选用KRD方案,1周期后复查CT结果示,患者多个胸廓骨、双侧肱骨上段异常骨质密度改变大致同前,L1椎体术后改变。右上肺钙化灶同前,右上肺近叶间胸膜处淡薄小结节同前,右中肺内侧段及左下肺内基底段局部支扩同前,并炎性病变较前减少。双侧胸腔少量积液较前减少;
2022年7月20日,在KRD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达雷妥尤单抗(Dara-KRD)方案,2周期后复查MRI结果示:1. 胸、腰、骶椎弥漫性骨质异常,符合多发性骨髓瘤,不均匀强化较前明显,并L1、L3椎体压缩性骨折,现T12椎体压缩性骨折;2. 腰部皮下软组织水肿;
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各泳道未发现异常单克隆条带;尿蛋白电泳:各泳道均未出现异常单克隆条带,尿本周蛋白阴性;血清轻链游离组合:阴性;
2022年8月18日至今,继续KRD方案治疗。
疗效评估
2022年10月12日,治疗4周期后疗效评估示:
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各泳道未发现异常单克隆条带;
尿本周蛋白:阴性;
血清游离轻链组合:阴性;
疗效评估:达到CR。
总之,该老年高危MM患者在接受含卡非佐米的联合治疗方案后快速达到CR,不仅血清M蛋白、尿本周蛋白及血清游离轻链均转为阴性,且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进展。
专家简历
湖南省肿瘤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淋巴瘤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肿瘤免疫治疗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
湖南省淋巴瘤诊疗中心主任
淋巴瘤精准诊疗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淋巴瘤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肿瘤转化医学组委员
中国医促会肿瘤内科分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湖南省医学会肿瘤内科学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CSCO抗淋巴瘤联盟委员CSCO抗白血病联盟委员
湖南省肿瘤医院淋巴瘤血液内科主任医师
湖南省医学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淋巴瘤专业学组委员
湖南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湖南省健康服务业协会血液健康分会理事
擅长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肿瘤的内科治疗
发表文章20余篇、参与多个湖南省科技厅和卫生厅课题研究
双重免疫分子膜表面修饰瘤苗制备及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实体肿瘤实验与临床研究—湖南医学科技三等奖
黄利军教授:过去的二十余年,由于新治疗策略的引入,MM患者的生存期得到显著延长。但MM是一组生物学和临床高度异质性的肿瘤,仍有部分患者(15%~20%)从目前的治疗模式中获益较小,其临床特征往往为侵袭性,表现为早期复发或原发难治,称之为高危MM[1]。这类患者常伴有del(17p)、1q21+、t(4;14)等高危因素,疾病进展迅速,传统治疗方案下中位生存期不足3年[2]。近年来,随着新一代蛋白酶体抑制剂卡非佐米的应用,高危MM的治疗格局逐渐改变,其强效抗肿瘤活性与良好的安全性特征,为突破传统治疗瓶颈提供了新的可能。
多项临床研究已证实,以卡非佐米为基础的方案在高危MM中具有显著优势。FORTE研究[3]结果表明,KRd方案能够克服1个细胞遗传学高危的不良预后,其诱导治疗的高危MM患者4年无进展生存期(PFS)率为与总体患者非常接近(62% vs 69%),可以使高危MM达到与总体患者一样的缓解率。纪念斯隆凯特中心回顾性研究[4]也显示,KRd方案治疗高危MM显著优于VRd方案,KRd相较VRd的PFS增加了30个月(70.9个月 vs 41个月)。可见,在诱导治疗中,KRd方案能够改善高危MM患者的PFS和缓解深度,提高患者获益。
在方案选择上,随着研究的深入,四药联合方案逐渐成为高危MM的重要选择。IFM 2018-04 研究[5]显示,Dara-KRd诱导/巩固联合双次移植治疗高危MM时,72%的患者可完成二次移植,移植后CR率达81%,MRD阴性率(10-6灵敏度)高达94%,30个月P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达80%和91%。而对于不适合移植的高危患者,GMMG-CONCEPT研究[6]显示,艾沙妥昔单抗+KRD(Isa-KRd)方案同样能带来深度缓解,适合移植(ORR: 95%,≥CR率:73%)和不适合移植(ORR: 88.5%,≥CR率:58%)患者均实现了高缓解率,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缓解加深。巩固治疗结束时,67.7%适合移植患者和54.2%不适合移植患者获得MRD阴性,两组3年OS率分别为72.8%和71.0%。整体而言,基于卡非佐米的联合方案在高危MM中显示出较高缓解率,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为广大高危患者提供了良好治疗选择。
从临床实践角度,本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44例接受含卡非佐米方案治疗的患者中,据不完全统计,达到MRD阴性10例,CR 21例,VGPR 6例,PR6例,NA8例,PD 2例。因此,对于高危新诊断MM患者应在早期进行干预,以根除所有肿瘤克隆为目标,实现MRD阴性。对于R/R MM要加快干预,尽量降低肿瘤负荷达到深度缓解。
表1.湖南省肿瘤医院卡非佐米相关使用数据汇总
总之,本文两例高危MM患者的成功治疗经验,结合最新循证证据,充分证实了以卡非佐米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在高危MM治疗中的重要价值。通过强化诱导、巩固和维持的全程管理策略,可显著提高高危患者的深度缓解率和长期生存,为这类难治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1]高危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J]. 中华血液学杂志,2024,45(05):430-435.
DOI:10.3760/cma.j.cn121090-20240312-00090
[2]Nisha SJ, Silvia G, et al; High-risk multiple myeloma: definition and management[J]. Clin Lymph Myeloma Leuk, 2017,17:80-87.
[3]Roberto Mina,et al. Lancet Oncol . 2022 Dec 14;S1470-2045(22)00693-3.
[4]Carlyn Rose Tan,et al. Res Sq. 2023 Feb.
[5]2023IMS OA-54: Daratumumab, Carfilzomib, Lenalidomide, and Dexamethasone with tandem transplant in high-risk newly diagnosed myeloma patients: final results of the phase 2 study IFM 2018-04.
[6]2023IMS OA-43:Analysis of sustained MRD-negativity and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of Isa-KRd in High-Risk 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 – Additional Data from Planned Interim Analysis of the GMMG-CONCEPT Trial.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z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