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SWIFT-seq技术突破!仅需10个循环肿瘤细胞,即可实现多发性骨髓瘤的全面解析

08月10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与监测长期依赖于有创的骨髓活检,其固有的侵入性和局限性对疾病的动态评估构成了挑战。为突破此困境,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开发了SWIFT-seq技术,一种针对极少量循环肿瘤细胞(CTC)的综合性单细胞测序工作流程。研究结果显示,该技术不仅成功实现了对90%患者CTC的精准计数,更令人瞩目的是,仅需10个CTC便能可靠推断出关键的细胞遗传学异常。这项研究为实现MM及其前驱疾病的无创血液诊断、动态监测和精准预后评估开辟了全新的道路。

截屏2025-08-10 12.05.41.png

破局骨髓瘤监测困境,液体活检迎来新篇章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作为一种克隆性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其诊疗全程高度依赖于对肿瘤负荷及生物学特征的精确评估。然而,作为“金标准”的骨髓活检,不仅因其侵入性难以实现高频次的动态监测,更因肿瘤的空间异质性,使得单点穿刺样本可能无法全面反映疾病全貌。这一困境在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MGUS)和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SMM)等前驱阶段尤为突出,限制了对疾病进展风险的精准预判。

循环肿瘤细胞(CTC)作为自肿瘤脱落并进入外周血的“信使”,为液体活检提供了可能。既往研究已证实CTC计数与MM的疾病分期和预后相关,但传统检测方法或仅限于计数,或因灵敏度不足及正常细胞干扰,难以获取CTC丰富的生物学信息。因此,开发一种能够从极微量CTC中解码其遗传与转录组全景的高灵敏度技术,成为该领域亟待突破的关键。

技术革新,应运而生:SWIFT-seq工作流实现对极少量CTC的深度解析

为应对上述挑战,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的研究团队设计并验证了一个名为“SWIFT-seq”的创新分析流程。该研究纳入了覆盖MGUS、SMM至新诊断MM(NDMM)的完整疾病谱系患者及健康捐赠者,对配对的骨髓与外周血样本进行了系统分析。

SWIFT-seq流程的核心在于其精妙的设计:首先通过CD138磁珠分选技术高效富集样本中的浆细胞,随后耦合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与单细胞B细胞受体测序(scBCR-seq)。这一策略的巧妙之处在于,能够利用每个浆细胞独特的V(D)J重排序列(即克隆型)作为“身份证”,精准区分恶性肿瘤细胞与正常浆细胞,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标志物检测不稳定的难题。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在高达90%的患者(包括71%的MGUS患者)中成功检出CTC,且CTC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MGUS < SMM < NDMM)呈显著正相关,验证了其作为无创肿瘤负荷评估工具的可靠性。

精准分型,慧眼识珠:低至10个CTC即可锁定高危遗传学特征

本研究最具突破性的成果,在于证实了利用极少量CTC进行精准细胞遗传学分型的可行性。研究团队基于scRNA-seq数据,构建了一个强大的多项逻辑回归模型,用于推断包括IgH易位和超二倍体(HRD)在内的关键原发性遗传学异常。

该模型在与金标准(FISH或WGS)的头对头比较中表现出卓越的性能,在骨髓样本中的分类准确率达98%,在CTC样本中更是达到了100%。尤为关键的是,通过细胞下采样模拟分析发现,仅需10个CTC,便足以在超过90%的病例中做出与金标准一致的细胞遗传学分类。这一发现极大地降低了液体活检进行基因分型的技术门槛,成功将临床实践中因样本细胞数不足而无法分类的患者比例从48%锐减至不足10%。这意味着,即使对于肿瘤负荷极低的早期或治疗后患者,进行精准的风险分层也已成为可能。

多维洞察,预后前瞻:CTC负荷“四位一体”决定模型首获阐明

为何不同患者间的CTC水平差异巨大?该研究超越了单纯的计数和分型,首次系统性地提出了一个决定CTC负荷的“四位一体”生物学模型,揭示了肿瘤细胞播散的内在驱动力。

遗传背景是关键驱动力: 研究发现,特定的细胞遗传学异常与CTC的释放能力密切相关。携带NSD2易位(t(4;14))和MAF易位(t(14;16))等高危特征的肿瘤,表现出显著更高的CTC负荷。

增殖活性促进细胞播散: 骨髓中肿瘤细胞的增殖越活跃,其进入外周血的倾向也越强。利用scRNA-seq的高分辨率,研究首次在72%的患者CTC中捕捉到了处于增殖状态的细胞亚群,为CTC的动态变化提供了新的解释。

“循环能力”基因特征的发现: 通过比较配对的CTC与骨髓肿瘤细胞,研究鉴定出一个由100个基因组成的“循环能力(Circulatory Capacity)”特征集。该特征在骨髓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越高,患者的CTC负荷也越高。在大型独立队列(CoMMpass)中验证,高“循环能力”评分不仅与高CTC负荷相关,更与患者更短的总生存期(OS)显著相关(P = 6.4 x 10⁻⁷),提示其作为一个强有力的独立预后标志物的潜力。

肿瘤负荷是基础因素: 疾病分期所代表的整体肿瘤负荷,依然是决定CTC水平的基础。

这四大因素共同构成了影响CTC负荷的完整图景,为理解MM的疾病播散机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框架。

截屏2025-08-10 12.11.50.png

图1:scRNA-seq与scBCR-seq联用可有效枚举MGUS/SMM/MM患者PB中的CTC,并捕获肿瘤负荷的预后相关差异

编者按:迈向无创、动态、个体化的MM管理新时代

SWIFT-seq技术的成功开发,标志着MM液体活检从“计数时代”向“定性与功能解析时代”的跨越。它将四种独立的、部分有创的检测(CTC计数、FISH、增殖指数、基因表达谱)整合为一次微创的血液检测,极大地提升了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这项技术的临床转化潜力是巨大的。对于SMM等癌前病变,通过动态监测CTC的数量、遗传学演变及“循环能力”等生物学特征,有望筛选出真正具有高进展风险的患者,从而指导早期干预,实现“防患于未然”。对于已确诊的MM患者,该技术可用于微小残留病(MRD)的深度监测,并追踪高危克隆的演化,为治疗决策提供实时依据。

诚然,任何新技术的临床普及均需更大规模、更多样化人群的验证。但可以预见,以SWIFT-seq为代表的全面、深度的液体活检技术,将引领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管理进入一个更精准、更个体化、更微创的新纪元。

参考文献

Lightbody, E.D., Sklavenitis-Pistofidis, R., Wu, T. et al. SWIFT-seq enables comprehensive 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 profiling of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in multiple myeloma and its precursors. Nat Cancer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3018-025-01006-0.

责任编辑:Ashelin
排版编辑:Ashelin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8月11日
何作华
嘉鱼县人民医院 | 呼吸内科
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
08月11日
张婉君
蒙城县中医院 | 血液肿瘤科
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与监测长期依赖于有创的骨髓活检,其固有的侵入性和局限性对疾病的动态评估构成了挑战。
08月11日
范艳玲
金乡县人民医院 | 血液肿瘤科
以SWIFT-seq为代表的全面、深度的液体活检技术,将引领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管理进入一个更精准、更个体化、更微创的新纪元。 以SWIFT-seq为代表的全面、深度的液体活检技术,将引领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管理进入一个更精准、更个体化、更微创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