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循证有例|PIK3CA多重突变:晚期乳腺癌患者实现超长缓解的“密钥”?——一例三重突变患者的诊疗启示

08月08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PIK3CA基因突变是雌激素受体(E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ER+/HER2-)乳腺癌中最常见的基因变异之一。针对这一靶点,PI3K抑制剂(如Alpelisib)联合内分泌治疗是该类患者的治疗选择之一。然而,临床实践中,靶向治疗的疗效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本文将通过一例携带PIK3CA基因三个不同位点突变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接受靶向治疗后获得超长缓解的完整诊疗经过,深入探讨PIK3CA突变数量作为疗效预测标志物的可能性,为精准治疗提供新的启示。

screenshot-20250808-163646.png

病例介绍:漫长治疗路上的新希望

患者为69岁女性,身体状况良好。患者47岁时确诊为早期ER+/HER2-乳腺癌,接受了保乳手术、辅助化疗、放疗及他莫昔芬辅助内分泌治疗。辅助化疗结束后5年,患者出现骨转移,接受了多线内分泌治疗(细节未知)以及卡培他滨化疗。

2021年1月,影像学检查提示肝脏出现疾病进展;同年3月,肝脏病灶明确进展,伴有慢性咳嗽加重(归因于已知的肺转移)和新发颌下淋巴结肿大。由于患者不愿接受有创的组织活检,遂行液体活检。结果显示,患者的循环肿瘤DNA(ctDNA)中存在三个PIK3CA基因位点突变(H1047R、R108C、C804R),其中H1047R为明确的致病性突变。

诊疗经过:精准靶向带来超预期疗效

2021年3月,患者开始接受氟维司群联合PI3K抑制剂Alpelisib的靶向治疗。初始剂量300mg,后因药物性皮疹减量至250mg。用药仅10天后,患者的咳嗽症状明显改善,可触及的颌下淋巴结亦明显缩小。治疗4个月后的首次影像学评估显示,肝、肺、淋巴结及骨骼的转移灶均达到深度部分缓解(PR)。治疗18个月时,患者出现肝脏寡转移。在继续全身靶向治疗的同时,医生对该进展病灶进行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疗效良好。直至2024年3月,患者出现明确的全身性疾病进展。其无进展生存期(PFS)远超了奠定该方案疗效的SOLAR-1临床试验中位PFS(11个月),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临床观察样本。

深入讨论:PIK3CA突变数量——从“有没有”到“有几个”?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IK3CA突变的“数量”可能与疗效直接相关。研究发现,约12%-15%的乳腺癌患者存在PIK3CA多重突变,且这些突变大多位于同一等位基因上,可导致更强的致癌活性。同时,携带多重PIK3CA突变的患者,接受PI3K抑制剂治疗的客观缓解率显著高于单突变患者。

本病例的成功诊疗,凸显了液体活检在发现多重突变、指导晚期治疗决策中的关键价值。同时,它提示我们对PIK3CA的理解或许应从“有没有突变”深入到“有几个突变”的新维度。对于检测到多重突变的患者,是否应优先推荐使用PI3K抑制剂,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尽管目前尚不清楚如何将突变数量、类型等复杂信息整合到标准化临床决策中,但该病例为实现更深层次的个体化精准医疗提供了新的证据支持。

小结:迈向更深层次的个体化精准医疗

本病例展示了一例携带PIK3CA三重突变的晚期乳腺癌患者,通过精准靶向治疗实现长达三年的超长缓解。这一方面凸显了液体活检在指导晚期肿瘤治疗中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一个极具临床意义的前沿问题:PIK3CA突变的数量,可能是一个被忽视的、预测靶向治疗疗效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随着分子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医生需持续关注前沿进展,以期为每位患者制定出最优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参考文献

Merose R, Leibowitz R. Prolonged response to PIK3CA inhibition in an advanced hormone-positive breast cancer patient with 3 mutations in the alpha subunit of PI-3 kinase. Oncologist. 2025;30(6):oyaf126. doi: 10.1093/oncolo/oyaf126.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Ethon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Eth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