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EHA】Dreyling教授:深度解读ECHO研究在高危MCL中的战略远见

07月21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6月12日至15日,第30届欧洲血液学会年会(EHA )于意大利米兰成功举办。作为全球血液学领域的顶级学术盛会,本届大会汇聚了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共同呈献并探讨了该领域的前沿科学突破与临床实践变革。
在众多进展中,套细胞淋巴瘤(MCL)治疗领域的进展
尤为瞩目。为此,【肿瘤资讯】对
慕尼黑大学附属LMU医院Martin Dreyling教授分享的ECHO研究最新结果
进行了系统性梳理与解读,详情如下。

1.jpg

 ECHO研究揭示阿可替尼如何攻克高危MCL治疗壁垒

来自国际多中心协作组的Pivotal III期临床试验——ECHO研究,旨在评估新一代BTK抑制剂阿可替尼联合苯达莫司汀与利妥昔单抗(BR)方案,作为初诊高龄或不耐受强化疗MCL患者一线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既往报道已证实,对于总体人群,阿可替尼的加入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本次报告则聚焦于高危MCL亚组,深入探讨了该联合方案在这一预后不良人群中的临床价值。

该研究强调,对于靶向治疗时代的高危MCL,评估应超越传统的临床风险模型(如MIPI评分),而更侧重于生物学高危特征,主要包括Ki-67指数≥30%、母细胞样/多形性变异的组织学亚型,以及TP53基因突变。本次分析纳入了近600例患者中的高危亚组,与总体人群相比,该亚组的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更高,高危MIPI评分占比也从24%增至近40%,体现了其更高的肿瘤负荷与侵袭性。

在疗效方面,阿可替尼联合BR方案在高危亚组中展现出卓越的活性,其客观缓解率(ORR)在基线已高达84%的基础上仍有提升,而完全缓解(CR)率的净增益尤为瞩目,从未加用阿可替尼的47.5%大幅提升至67.9%,净增超过20%,这一获益幅度甚至超越了在总体人群中观察到的13%。

3.jpg

这一更深度的缓解,成功转化为了生存获益:高危亚组的中位PFS被显著延长超过一年,从36个月增至49个月(HR=0.74),与总体人群的风险比几乎一致。总生存期(OS)数据同样观察到积极趋势(HR=0.87),尽管因亚组样本量所限尚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但其获益的强度与总体人群相当。

2.jpg

当进一步聚焦于生物学高危因素时,该联合方案的优势更为凸显。在包含Ki-67≥30%或母细胞样/多形性变异的患者群体中,PFS的风险比(HR)优化至0.60,显示出比总体人群更强的获益信号。尽管TP53突变亚组因样本量过小无法进行有意义的分析,但对于高Ki-67指数和母细胞样变异这两大公认的不良预后因素,阿可替尼的加入均带来了显著且临床意义重大的改善。

综上所述,ECHO研究的这项高危亚组分析,为阿可替尼联合BR方案作为初诊MCL一线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循证依据。其结论明确指出,在高危MCL患者,特别是具有不良生物学特征的患者中,早期联合阿可替尼不仅能带来更深、更持久的缓解,其临床获益也更为显著。

这一发现与ENRICH、TRIANGLE等研究的趋势相呼应,共同证实了对于高危MCL,在保留有效化学免疫治疗骨架的基础上,早期整合新一代BTK抑制剂,是优化一线治疗、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策略。

讨论

MCL联合治疗 vs. 序贯治疗的优效性问题 

核心问题: 现场专家提出了一个关键性质疑,ECHO研究显示的PFS获益,是否真正优于“先使用BR方案,待疾病进展后再使用BTK抑制剂”的序贯治疗模式?

Dreyling教授:首先澄清,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该研究的对照组(BR方案组)中,有高达80%以上的患者在疾病进展后,实际上都接受了BTK抑制剂作为后续的挽救治疗。

这一极高的“交叉率”(crossover rate)意味着,ECHO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是在对比“联合”与“单纯化疗”,而是在对比“一线联合”与“优化的序贯治疗”。

在已经计入了后续BTK抑制剂疗效的情况下,一线联合阿可替尼的实验组依然显示出显著的PFS优势,这反而增强了“一线联合”策略的优越性结论。

对于OS,在总体人群中,OS获益最终会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而变得显著;但对于样本量更小的高危亚组,可能因统计学效能不足而永远无法达到显著性差异。

早期开启BTK抑制剂的治疗对MCL后续治疗疗效的影响(即PFS2)

核心问题: 在实验组中一线持续使用阿可替尼,是否会导致肿瘤细胞过早产生对BTK抑制剂的耐药性,从而使得患者在本次治疗失败后,后续治疗的疗效变差,即导致更短的PFS2(第二次无进展生存期)?

Dreyling教授:这同样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相关的PFS2分析正在进行中,具体数据将在后续的论文中发表。

另外,这个问题也与TRIANGLE研究的结果相呼应,即对于高危MCL患者,更强化的治疗(如自体移植巩固)可能带来获益。这暗示了对于高危MCL,如何最优化地组合与排序现有强效疗法,仍是未来需要持续探索的方向。

总结来说,专家讨论深刻地揭示了现代肿瘤学研究的复杂性,探讨了在拥有多种有效药物的时代,如何科学地排序和组合它们以实现患者最大化获益的战略性问题。

讨论澄清了ECHO研究设计的内在优势,并指出了未来需要解答的关键问题(如PFS2),为临床医生更全面地理解该研究结果提供了宝贵的背景信息。

责任编辑:Cherry
排版编辑:Cherry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7月24日
江泓蝶
上海和睦家医院 | 肿瘤内科
细分人群,精准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