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获批快讯 | 中国首个原创Bcl-2抑制剂获批上市,用于治疗CLL/SLL

07月11日
整理:肿瘤资讯

7月10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官网显示,由亚盛医药自主研发的新型Bcl-2选择性抑制剂利生妥®(通用名:利沙托克拉;研发代码:APG-2575)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既往经过至少包含BTK抑制剂在内的一种系统治疗的成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患者。此前该适应症已被纳入优先审评(受理号:CXHS2400112/3/4)。

图片1.png图片2.png 利沙托克拉是亚盛医药自主研发的新型口服Bcl-2选择性抑制剂,可通过选择性抑制BCL-2蛋白,恢复癌细胞的正常凋亡过程,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研究表明,该药在CLL/SLL患者中具有单药和联合治疗的潜力。

本次获批是基于一项在中国开展的关键注册Ⅱ期研究(APG2575CC201)的结果。该研究旨在评估利沙托克拉单药治疗复发/难治性(R/R)CLL/SLL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其主要疗效终点总缓解率(ORR)达到预设研究指标,在经BTK抑制剂和/或免疫化疗治疗失败的患者群体中展现出显著的临床获益。安全性数据显示,研究期间未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TLS)这一Bcl-2抑制剂常见的严重副作用,血液学毒性发生率低且程度可控,非血液学毒性多为1-2级,整体安全性特征优异,为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保障。

CLL/SLL是一种成熟B淋巴细胞克隆增殖性肿瘤,多发于老年患者,全球每年新增病例超过10万例。中国CLL/SLL的发病率相对欧美国家较低,但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具有发病年龄低、侵袭度高等特点。BTK抑制剂作为目前CLL/SLL一线治疗的首选和基石,显著提升了疾病疗效,但存在反应深度有限、中长期进展复发风险、以及长期持续治疗伴随的毒副作用和不耐受等问题。CLL/SLL治疗仍需要更多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Bcl-2抑制剂的出现为CLL/SLL的治疗带来了重要革新。Bcl-2是一种凋亡抑制因子,在许多恶性血液肿瘤特别是CLL/SLL中过度表达,是肿瘤细胞逃避凋亡的重要机制之一。然而Bcl-2靶点成药性难度很高,其作用机制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靶点结合界面较大,很难设计小分子去抑制并发挥阻断作用。此外,Bcl-2靶点位于线粒体上,药物需要先通过细胞膜, 进入细胞后再通过线粒体双膜,才能作用于该靶点,这无疑加大了成药难度。此前,中国尚未有Bcl-2抑制剂获批用于治疗CLL/SLL,此次利沙托克拉的获批上市填补了这一领域的治疗空白,为国内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参考文献

1.  Yao, Y., Lin, X., Li, F., et al. The global burden and attributable risk factors of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in 204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from 1990 to 2019: analysis based on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 Biomed Eng Online. 2022 Jan 11;21(1):4. DOI: 10.1186/s12938-021-00973-6
2.  刘澎.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慢性淋巴细胞白细胞/小淋巴细胞淋巴瘤诊疗规范(2018)[J].中国临床医学, 2018, 25(1): 157-160. DOI: 10.12015/j. issn. 1008-6358. 2018. 2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