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唑帕尼是一款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主要通过抑制VEGFR-1、2、3,PDGF-α、β 和c-Kit 进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细胞生长和存活。本期病例分享带来了多例晚期肾癌患者,经过培唑帕尼单药治疗后生存获益显著。
病例分享一:
老年癌症≠放弃治疗!培唑帕尼为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病例汇报
曹伟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病例点评
王唯予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张晓宇教授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赵 来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青年学组委员
黑龙江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委员
黑龙江省男科学分会基层学组组长
黑龙江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尿道修复与重建学组副组长
黑龙江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尿控学组委员
黑龙江省老年医学研究会泌尿外科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前列腺学组委员
黑龙江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肿瘤青年委员
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男科分会理事
中国性医学手术学组委员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男科专委会委员
擅长:前列腺疾病的诊治、尿道修复重建、泌尿系统疾病的微创治疗等
1.患者基本情况
一般资料:男性,85岁。
主诉: 腹胀3月。
现病史:
该患3月前出现腹胀并伴有便秘,于当地医院就诊后行CT检查发现右肾占位性病变,右肾静脉增粗,平时身体欠佳,活动不便,饮食欠佳。
既往史:房颤,高血压。
个人史:心脏起搏器置入。
辅助检查
心脏超声示:双房扩大,肺动脉高压(轻中度),三尖瓣中度反流,二尖瓣轻度反流,主动脉瓣返流,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房颤。
肺CT:双肺结节(3mm),双肺膨胀不全,双肺间质性改变,纵隔淋巴结增大。
2024年2月19日超声显示:右肾见类圆形低密度肿块,密度欠均匀,部分突出于肾轮廓之外,长径约8.1cm,皮质期病变明显不均匀强化,实质期及肾盂排泌期病灶强化程度减低,明显低于肾实质,右肾盂受累,右静脉增粗,其内见低密度充盈缺损,左肾见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清晰,增强未见强化。
临床诊断
右肾癌伴有肾静脉癌栓(T3Mx),心脏舒张功能不全,肺动脉高压,房颤,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
治疗方案
培唑替尼新辅助治疗 。
复查
治疗一月后,复查CT,右肾肿瘤缩小9mm。
用药三个半月复查,与2月19日相比肿瘤缩小10mm。
2024年7月10日肝,肾功能,血压等复查,均显示正常。
不良反应
培唑帕尼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患者无发色改变、消化道症状、高血压、疲劳、口腔炎、手足综合征、肝酶升高等。
病例分享二:
培唑帕尼治疗低危肾癌患者,3个月快速缩瘤
病例汇报
陈斐然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病例点评
郝昌军教授 鞍钢集团公司总医院
宋 拯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尹 强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参与国家自然基金2项
参与天津市科委课题4项
主持院级课题1项
参与发表核心期刊及SCI论文10余篇
1.患者基本情况
一般资料:男性,64岁。
主诉:
“右肾肿瘤术后6年,发现术区占位1周”入院。
既往史:
高血压病史10年,冠心病病史,心脏支架置入术后。2021年5月20日行腹腔镜左肾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左肾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伴出血、坏死,肾门静脉可见癌栓。病理分期为pT3N0M0。
辅助检查
2024年8月复查胸CT示双肺多发结节,考虑转移瘤。
临床诊断
左肾癌术后、肺转移;IMDC危险分层为低危。
治疗经过
2024年8月开始给予培唑帕尼单药治疗。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没有出现3级以上不良反应,定期复查肝功能无异常。
CT复查
2024.11胸CT示与2024.8相比,两肺多发结节,较前明显缩小、减少,余无著变。
病例分享三:
坚持长期治疗,培唑帕尼助力年轻肾癌患者重获新生
病例汇报
胡操阳教授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病例点评
丁德鑫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张会瑞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中国康复医学会产康委员会泌尿学组委员
山西省抗癌协会泌尿系肿瘤委员会委员
山西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微创学组委员
山西省抗癌协会腹膜后及盆底肿瘤学组委员
山西省健康协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西省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山西省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青委常委
山西省社区健康卫生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1.患者基本情况
一般资料:男性,27岁。
主诉:
因“检查发现左肾肿瘤1周”于2019年12月3日入院。
既往史:体健。
辅助检查
泌尿系 CT 平扫+增强:左肾中部占位,考虑恶性肿瘤性病变(透明细胞癌可能)。
胸部CT平扫:胸部未见明显异常。
肾动态现象:总肾及双肾功能正常。
临床诊断
左肾肿瘤,临床分期为T1N0M0 。
治疗与复查经过
手术治疗:2019年12月6日在全麻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左肾部分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病理:左肾透明细胞癌。
术后16月复查,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实性结节及小结节影,较前新发,考虑转移可能,建议复查。进一步行PET-CT:双肺多发实性结节,代谢不高,转移可能性大。
给予培唑帕尼800mg Qd。
术后19月复查,胸部CT提示右肺中叶微结节,较前未见明显变化。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下降。
给予培唑帕尼600mg Qd。
术后26月复查,胸部CT提示右肺中叶实性微结节,较前未见明显变化,考虑陈旧结节。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患者诉间断乏力、畏寒、腹泻,要求停药。
改为培唑帕尼400mg Qd维持治疗。
术后35月复查,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实性小结节,右肺为著,较前大部分结节增大,转移可能。
培唑帕尼改为800mg Qd。
术后44月复查,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实性小结节,较前未见明显变化。泌尿系CT提示左肾部分切除术后改变,较前未见明显变化。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
精准靶向,安全可靠:培唑帕尼优化肾癌患者治疗选择
会议最后,大会主席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杜君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任秀宝教授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滕立臣教授对此次会议进行总结。随着靶向和免疫治疗等新型药物的不断涌现,肾癌的治疗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逐步迈入精准治疗时代,患者的预后不断改善。培唑帕尼作为一线标准靶向治疗药物,因其独特的VEGFR/PDGFR多靶点抑制作用和良好的血脑屏障穿透能力,在肾癌患者中展现出显著疗效,获得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
此外,本次会议还重点讨论如何准确预测疗效、筛选治疗获益人群、实现个体化治疗等相关话题。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首先,我们要深入开展肾癌分子分型研究,明确不同基因类型的治疗策略,实现靶向免疫精准治疗。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外科、内科、介入科等多学科的协作与交流,为患者制定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此外,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和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也是临床非常重要的一环。最后,还要积极开展相关临床研究,探索晚期肾癌治疗的新方法、新药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j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