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张薇教授:PFS显著延长、OS展现优势趋势,泽布替尼在R/R MCL中表现亮眼

06月20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种罕见、侵袭性强且目前尚难以治愈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临床上常呈复发—缓解的病程特点,长期预后不佳。随着靶向治疗的发展,BTK抑制剂的应用显著改善了复发/难治性(R/R)MCL患者的治疗结局,已成为当前治疗的重要支柱之一。一项研究利用长期随访数据(泽布替尼为35.3个月,奥布替尼为23.8个月)间接对比了这两种药物在R/R MCL治疗中的长期疗效差异。【肿瘤资讯】特邀北京协和医院张薇教授对这项研究进行解读,详情如下。

泽布替尼在R/R MCL中显现“更长效”优势!

为进一步提升BTK抑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与选择性,近年来陆续开发出多款新一代BTK抑制剂(如泽布替尼),其在多个研究中展现出更优的选择性、更低的副作用风险以及较佳的临床疗效。泽布替尼作为一款高选择性、高亲和力的新一代BTK抑制剂,在华氏巨球蛋白血症(ASPEN研究)和R/R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ALPINE研究)中均展现出相较伊布替尼更优的疗效与安全性。基于BGB-3111-206研究的结果,泽布替尼已获FDA加速批准用于至少接受过一线治疗的MCL患者。长期随访数据显示,泽布替尼在该研究中ORR达到83.7%,CR率高达77.9%,中位PFS为33.0个月,OS数据尚未达到。 

当前这项研究基于泽布替尼临床研究的个体患者数据,通过“未锚定匹配调整间接比较”(MAIC)方法,对患者基线特征进行调整,使其与奥布替尼研究中的人群特征保持一致,从而尽可能减少混杂因素的影响。疗效评估指标包括研究者评估的PFS、OS以及ORR。值得注意的是,奥布替尼研究仅基于CT进行疗效评估,而泽布替尼研究则结合了PET和CT评估。本研究的主要结果为基于CT评估的PFS比较。

匹配后,两组在基线特征方面达到平衡,泽布替尼组的有效样本量为70例。结果显示,泽布替尼组的中位PFS显著优于奥布替尼组(未达到 vs. 22.0个月;HR=0.54,95%CI:0.34–0.86,P=0.009)。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泽布替尼在OS方面也表现出更优趋势:24个月时的生存率分别为83.7% vs. 74.3%,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HR=0.68,95%CI:0.36–1.27,P=0.223)。在ORR方面,泽布替尼组亦略高于奥布替尼组(85.5% vs. 82.1%),但差异同样未达到统计学意义(OR=1.28,95%CI:0.56–2.94,P=0.556)。

总体而言,该项MAIC分析结果表明,与奥布替尼相比,泽布替尼在R/R MCL患者中的PFS显著更长,显示出其在该适应症中的治疗优势。

专家点评
张薇 教授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协和医院 血液内科
中国老年淋巴瘤学会青年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
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委员
中国抗淋巴瘤联盟常委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淋巴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血液疾病专家委员会秘书
1995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
1995年8月进入北京协和医院内科
2000年开始从事血液内科专业
2002年获得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硕士学位
主要擅长淋巴瘤及造血干细胞移植
主要参与主持多项面上、首都特色、北京自然科学基金,以第一或通讯作者撰写SCI及核心期刊杂志70余篇,参与编写《淋巴瘤》《协和血液病学》等著作。

张薇教授:套细胞淋巴瘤作为一种罕见且具有高度侵袭性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其反复复发的临床特征和有限的治疗手段长期困扰临床。近年来,随着BTK抑制剂的广泛应用,R/R MCL的治疗效果显著提升,特别是新一代BTK抑制剂的出现,为该领域带来了新的突破。


此次基于MAIC方法的间接比较研究,利用泽布替尼与奥布替尼各自临床研究中的长期随访数据,提供了一个相对系统的疗效差异分析视角。研究结果显示,泽布替尼在PFS方面显著优于奥布替尼,提示其可能在疾病控制方面具有更持久的作用力。此外,在OS和ORR方面也观察到了泽布替尼的数值优势,尽管两者未达到统计学显著差异,但呈现出一定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泽布替尼在药代动力学特性、选择性以及靶点亲和力方面的优化,使其在多个疾病适应症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此次在R/R MCL中的数据也为其进一步临床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


当然,MAIC方法虽在调整人群基线特征方面具有优势,但毕竟属于间接对比,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未来仍亟需开展泽布替尼与奥布替尼的头对头直接对比研究,以验证当前发现,并为临床药物选择提供更高等级的循证依据。总体而言,本研究进一步强化了泽布替尼在R/R MCL治疗中的潜力,其在延长疾病控制时间方面的优势值得关注,也为BTK抑制剂治疗格局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Deng, L., Song, Y., Zhou, K. et al. Indirect Comparisons of Efficacy of Zanubrutinib Versus Orelabrutinib in Patients with R/R MCL: An Extended Follow-up Analysis. Adv Ther 42, 2937–2949 (2025). https://doi.org/10.1007/s12325-025-03202-x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李春明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卢恬静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