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王慧玲教授:从外科“减法”到系统治疗“加法”, 全面解读乳腺癌治疗“升级”之道

07月05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近年来,乳腺癌已步入慢病化管理时代。治疗目标不再仅仅是生存,而是追求“疗效与生活质量”并重。这一理念的变革,正推动着乳腺癌策略的持续“升级”——外科“降阶梯”理念日趋重要,而系统治疗也不断涌现新药、新方案和新剂型。其中,在临床最常见的HR+乳腺癌亚型领域,基于传统经典药物戈舍瑞林植入剂型改良而诞生的戈舍瑞林微球,以其领先的微球技术,为辅助治疗的优化升级提供了关键支撑。基于此,【肿瘤资讯】特邀湖南省人民医院的王慧玲教授为我们深度解析乳腺癌外科手术和系统治疗的双重“升级”之道。

本期特邀专家——王慧玲 教授

王慧玲 教授
湖南省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乳甲外科二病区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乳腺甲状腺健康管理专委会主任委员
湖南省康复医学会乳腺疾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南省抗癌协会静脉血管通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南省女医师协会健康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南省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甲状腺肿瘤学组委员
湖南省腹腔镜联盟理事会理事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乳腺疾病防治专委会常务委员
湖南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常务委员
湖南省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委会常务委员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甲状腺疾病防治专委会委员
湖南省抗癌协会肿瘤整形外科专委会委员
《医学与哲学》青年编委
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10余篇,参与多项课题,申报10余项国家新型实用型及外观型使用专利

外科理念重塑

从手术“降阶”中实现患者“增益”

王慧玲教授:近年来,乳腺癌外科治疗领域最重要的进展就是治疗理念的变革——我们不再将外科手术视为治疗的终点,而是将其看作综合治疗中的关键一环。而乳腺癌手术方式本身也从最初的根治术、扩大根治术,发展到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乃至机器人手术的应用,实现从“最大可耐受治疗”到“最小有效治疗”的过渡,追求患者医疗安全与功能保护的最佳平衡。

在腋窝管理方面,实现从“一刀切”到“豁免降阶”:传统“一刀切”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模式(ALND)已逐渐被前哨淋巴结活检所取代。多数患者会术前先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根据术中前哨淋巴结的结果来再决定是否做腋窝淋巴结清扫。事实上,相当大一部分患者可安全豁免ALND,这在不影响远期预后的前提下,极大保留了患侧上肢功能,淋巴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

在原发灶治疗方面,外科“减法”也成趋势:面对乳腺癌日益年轻化及其对保留乳房外形的迫切需求,新辅助治疗的成熟应用已成为实现“最小有效治疗”的关键“桥梁”。通过化疗、内分泌治疗等新辅助手段,使肿瘤降期、降级,可为更多患者创造保乳、保腋窝的机会,极大的满足年轻乳腺癌患者对乳腺外观的需求。而药物治疗的飞速发展也为外科的“减法”提供了坚实后盾。随着更多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新药的问世和医保覆盖,我们拥有了更强大的武器来保证手术的彻底性,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在高效全身治疗的背景下,外科的“减法”正走向更前沿的探索:对于部分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的患者,能否豁免原发灶手术已成为重要研究方向;同时,如COMET研究结果所示[1],对特定低风险的导管原位癌(DCIS)患者采取主动监测,其疗效不劣于标准治疗,这为DCIS的“降阶梯”管理提供了全新的循证依据。这些探索凸显了乳腺癌外科治疗“降阶”的核心趋势。

构筑复发防线

HR+辅助治疗模式、疗程与剂型的协同升级

王慧玲教授:HR+乳腺癌作为常见乳腺癌亚型,其治疗进展一直备受关注。辅助治疗作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其优化“升级”对改善患者长期预后至关重要。近年来,HR+乳腺癌的辅助治疗“升级”主要围绕治疗模式、疗程以及剂型优化几个方面:

治疗模式升级:从经典内分泌到CDK4/6抑制剂联合:对于绝经前、围绝经期的早期HR+中、高危乳腺癌患者,SOFT & TEXT研究证实,OFS联合AI/TAM辅助治疗可显著降低复发风险[2]。而对于风险相对更高的乳腺癌患者,治疗升级仍是亟待满足的需求。针对这类患者,MonarchE、NATALEE研究显示,在OFS联合传统内分泌治疗的基础上,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用于绝经前中、高危HR+早期乳腺癌患者能够进一步提高获益[3,4]

疗程升级:个体化延长,最大化降低复发风险很多HR+患者在完成5年内分泌治疗后仍面临持续的远期复发风险。因此,临床实践中我们不再“一刀切”地建议5年疗程,而是个体化的延长内分泌治疗以降低复发风险。基于现有的循证证据,2024版中国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推荐[5],在完成5年联合GnRHa的内分泌治疗后,如果未绝经且耐受性良好,可考虑继续2~5年联合GnRHa的内分泌治疗或单用2~5年的SERM治疗,进一步巩固激素抑制效果,降低复发风险。另外,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5年版精要本)[6]亦推荐绝经前HR+中高危乳腺癌患者在5年内分泌治疗基础上,基于评估远期风险和治疗敏感性,如仍处于绝经前,可考虑TAM/OFS+AI延长治疗5年;如处于绝经后,可考虑AI治疗2-5年,以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剂型升级,提升治疗疗效:在绝经前、围绝经期 HR+早期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中,GnRHa 类药物是临床首选方案。戈舍瑞林作为该类药物的经典代表,长久以来以植入剂型应用,而植入剂型的药物稳定性及注射体验均有提升空间。而戈舍瑞林微球通过剂型改良,提供了更平稳的血药浓度,有效避免血药浓度的波动,实现更持久、稳定的去势效果,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兼具高效性与安全性的 OFS 治疗的升级新选择。

戈舍瑞林微球,技术突破带来治疗升级

王慧玲教授:戈舍瑞林微球的优势不仅是改善了患者的治疗体验,更重要的是,其技术革新带来了明确的临床获益。其采用的符合FDA标准的微球技术,可实现药物高包封率和批次间高稳定性,新工艺制备更复杂、包封率更高、粒径更小 。工艺和性能的双重升级,使得戈舍瑞林微球具有更加平稳的血药浓度,而且在给药后28天仍可检测到,药物释放更加持久[7]。在头对头比较戈舍瑞林微球 vs 戈舍瑞林植入剂治疗乳腺癌的Ⅲ期临床研究中[8],戈舍瑞林微球显示出比传统植入剂去势失败率更低的优势。也正是基于其明显的临床优势,戈舍瑞林微球以国家2.2类新药的身份获批。

对于患者和家属普遍关心的费用问题,目前,戈舍瑞林微球的乳腺癌适应症已纳入2025年国家医保目录。医保政策的加持,不仅提高了戈舍瑞林微球制剂的可及性,同时也让患者在选择更优“升级”方案时,无需以经济负担增加为代价,切实惠及HR+乳腺癌患者。


参考文献

[1]Hwang ES, Hyslop T, Lynch T, et al. Active Monitoring With or Without Endocrine Therapy for Low-Risk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The COMET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25 Mar 18;333(11):972-980.
[2]Francis PA, et al. J Clin Oncol. 2023:41(7):1370-1375.
[3]李俊杰. 早期血管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的进展与展望. 中国癌症杂志, 2025, 35(2): 205-212.
[4]Dennis Slamon, Oleg Lipatov, Zbigniew Nowecki, et al. Ribociclib plus Endocrine Therapy in Early Breast Cancer. N Engl J Med 2024;390:1080-1091.
[5]中国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年版). 中国癌症杂志. 2024;34(3):324-342.
[6]CBCS 中国抗癌学会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 2025年版 精要本
[7]Yutong, Mao, et al. Pharmacological and toxicological studies of a novel goserelin acetate extended-release microspheres in rats.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14 (2023): 1125255.
[8]邵喜英, 张清媛, 牛钊峰, 等 . LY01005 和诺雷得®治疗绝经前乳腺癌的多中心随机对照III期临床研究. 中华肿瘤杂志, 2025, 47(4): 335-344.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elv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王俊澔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7月05日
李朝强
万荣县人民医院 | 乳腺外科
治疗目标不再仅仅是生存,而是追求“疗效与生活质量”并重。
07月05日
万军鸽
叶县人民医院 | 血液肿瘤科
从外科“减法”到系统治疗“加法”, 全面解读乳腺癌治疗“升级”之道
07月05日
欧阳波
酒钢医院 | 呼吸内科
内容很精彩,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