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邓婷芬教授:破解耐药密码,泽布替尼强势克服BTK-V416L突变

06月1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第二代BTK抑制剂如如泽布替尼和acalabrutinib(简称acala)的广泛应用,显著改变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等B细胞恶性肿瘤的治疗格局。然而,BTK的获得性突变(主要发生在C481位点)会导致对共价型BTK抑制剂的耐药,并引起疾病进展。非共价型BTK抑制剂,如pirtobrutinib(简称pirto)可以克服C481突变,但近年来研究发现部分BTK新突变位点(如V416L和L528W)仍可维持BTK下游信号通路活性,并对其产生耐药性。其中V416L作为一种激酶功能受损型突变,其对BTK抑制剂治疗的具体影响尚未被充分研究。一项研究探讨了V416L突变对BTK抑制剂敏感性的影响,并系统评估泽布替尼、acala和pirto在该突变背景下的抗肿瘤活性。【肿瘤资讯】特将该研究的结果整理如下,并邀请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邓婷芬教授针对研究结果进行点评。

V416L突变难逃一击:泽布替尼展现强劲靶向优势

研究团队通过CRISPR-Cas9技术在TMD8细胞系中构建BTK-V416L突变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BTK酪氨酸223位(Y223)磷酸化水平评估激酶活性。结合结构模拟分析BTK抑制剂与V416L突变BTK的结合情况,同时利用细胞活力检测(CellTiter-Glo)、BTK占据度分析(ELISA)以及异种移植瘤模型(小鼠体内)系统评估三种BTK抑制剂的体内外抗肿瘤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V416L突变导致BTK激酶功能下降。Western blot表明,与野生型BTK相比,V416L突变BTK在Y223位点自磷酸化能力显著降低。结构模拟提示V416L突变会在BTK与ATP结合部位产生空间位阻,支持其为激酶功能受损突变。

在体外实验中,泽布替尼对BTK-V416L突变细胞具有显著杀伤活性。TMD8细胞实验证明,泽布替尼在V416L突变背景下仍保持高效杀伤能力,而acala与pirto的效力则下降。IC50数据显示,V416L突变对泽布替尼无显著影响。在体内模型中,泽布替尼同样实现BTK-V416L突变肿瘤完全缓解。异种移植瘤模型显示,临床相关剂量下泽布替尼可显著抑制V416L突变肿瘤生长并诱导完全缓解,而acala和pirto在该突变背景下疗效有限,即使提高剂量亦无明显改善。

结构模拟揭示,acala和pirto在V416L突变背景下结合位点存在空间冲突。计算模拟结果显示,V416L突变会与acala和pirto产生轻度立体位阻,影响其与BTK的结合,而泽布替尼的结合构象不受干扰。ELISA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这一优势,结果显示,泽布替尼在V416L突变细胞中保持良好的BTK结合能力。V416L突变显著影响acala与BTK的结合,但不影响泽布替尼的结合,体现出泽布替尼对该突变具有独特优势。

在信号抑制方面,泽布替尼可高效抑制BTK-V416L的磷酸化及下游信号激活。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V416L背景下,仅泽布替尼能有效抑制BTK Y223位点磷酸化及其下游信号分子激活,acala与pirto均表现乏力。最后,体内药效学研究证实泽布替尼可完全占据V416L突变BTK靶点。动物实验表明,泽布替尼在V416L突变肿瘤组织中保持完全BTK占据,而acala的占据能力受限,仅在高剂量下才能实现充分结合。

整体而言,本研究系统揭示了V416L突变对BTK抑制剂敏感性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泽布替尼在BTK-V416L突变背景下依然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能够维持靶点结合、信号抑制和体内外肿瘤控制能力,而acala和pirto的疗效则因结构位阻而受限。因此,BTK-V416L克隆的扩增在接受泽布替尼治疗的患者中发生的概率可能较低,而acala和pirto使用者则更可能发展为耐药。本研究为BTK抑制剂临床选择及后续突变管理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有待进一步通过临床研究予以验证。

专家点评
邓婷芬 教授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职务:血液内科副主任医师
学术任职: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精准医学应用学会 淋巴瘤分会专业委员会委员

邓婷芬教授:本研究针对BTK-V416L这一新近发现的耐药相关突变,系统性地构建了细胞及动物模型,并从结构模拟、靶点结合、信号传导到体内外药效,全面评估了不同BTK抑制剂的应对能力。研究结果清晰指出:相较于acala和pirto在V416L背景下疗效受限,泽布替尼不仅在结构上避免了结合位点的立体位阻影响,更在功能上实现了完全的BTK占据、有效的信号通路抑制以及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泽布替尼在V416L突变模型中仍保持其对BTK的高亲和结合力与强效抑制能力,这一发现为当前BTK抑制剂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的临床参考,也预示着其在应对复发/耐药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前景。未来若能通过临床实证进一步确认本研究结论,将为BTK抑制剂治疗耐药管理开辟出一条更具靶向性的精准路径。

参考文献

Wang, H., et al. (2025). Zanubrutinib (Zanu) Overcomes BTK-V416L Resistance in B Cell Lymphoma Models. Cancer Research, 85(8_Supplement_1), 6769-6769.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李春明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卢恬静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