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肾例在望 | 靶免联合重塑手术边界,为肾癌带来降期新希望

03月12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快速发展,继在晚期肾癌治疗中建立新格局后,靶免联合方案同样显示了应用与新辅助治疗的潜力。新辅助治疗可将不能手术转化为可手术、将全切转化为部分切除、早期控制微小转移瘤,为患者带来潜在的生存获益。对比既往研究中靶向单药以及免疫单药的新辅助治疗模式,靶向联合免疫可能有更好的缩瘤效果,目前多项研究正在开展。本期邀请专家分享新辅助靶免治疗肾癌病例,以期为专家学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RCC围手术期药物治疗—病例分享

病例分享专家

江波
主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主治医师
南京市杰青人才,医学博士,南京大学博士后
擅长肾肿瘤及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诊治
发表SCI论文十余篇,其中以第一/共一身份在Nat Commun、Cancer Lett、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J Mater Chem B、FEBS J等杂志发表多项研究论著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青年基金、南京市杰出青年人才项目、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博士后基金等多个项目

点击观看专家完整视频

病例一

基本信息:患者女,44岁,主诉“因贫血发现双肾占位入院”,2月前因左侧卵巢交界性肿瘤行腹腔镜左侧附件切除术;既往体健;家族史无特殊。

辅助检查:

2022-04-18 泌尿系CT:左肾上极巨大占位(10.3×8.0cm),左肾门区、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右肾占位(1.2cm),考虑为双肾透明细胞癌可能。

2022-04-19 肾脏MR平扫+增强:左肾类圆形占位,稍长T1稍长T2信号,DWI稍高信号,ADC低信号;右肾结节,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ADC低信号。增强可见液化坏死,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

初步诊断: 1、肾肿瘤(双侧) 2、贫血

新辅助治疗:

2022-04开始行阿昔替尼+替雷利珠单抗新辅助治疗。治疗方案为阿昔替尼(5mg,bid,12周),分别第1,4,7,10周首天使用替雷利珠单抗(200mg,静脉输注)。以21天为一个治疗周期,治疗4个周期,即12周。

疗效评估:PR。CT示双肾肿瘤明显缩小,左肾门区、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较治疗前缩小。

不良反应:可耐受,1级,手足综合征、高血压。

图片14.png图片15.png

图1. 新辅助治疗前后对比

2022-07-22,行机器人辅助后腹腔镜右肾肿瘤射频消融+经腹左肾癌根治术及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样本示WHO/ISUP:3级;AJCC 分期:II (T2a N0 M0)。

2022-08-19至2023-07-30,术后继续阿昔替尼(5mg bid po)替雷利珠单抗(200mg ivgtt)辅助治疗。术后随访2年未见复发。

病例二

基本信息:患者男,59岁,主诉“发现血肌酐升高2个月,发现右肾占位2天”。

现病史:患者两个月前至医院体检时发现血肌酐升高,1周前至我院门诊复查,查血肌酐患者遂两天前至我院门诊就诊。

2023-10-30 查腹部彩超示:右侧肾脏上极实质性占位,建Cr122umo1/L,议进一步复査。患者平素无腰酸、腰胀,无尿频、尿急、尿痛,无明显血尿、脓尿,无排尿困难等不适。为进一步治疗,门诊拟“肾占位性病变右侧”入住我科。病程中患者无发热、畏寒,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无心慌、心悸,小便如上,大便正常,食欲睡眠可,体重近期稍减轻。

辅助检查:

2023-11-1 CT下腔静脉成像:

  1. 右肾上极占位,考虑恶性病变,透明细胞癌?累及肾盂,右肾局部灌注减低;右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内癌栓形成,下腔静脉局部扩张,请结合临床。

  2. 左肾小囊肿;双肾周渗出,肾周筋膜增厚。

  3. 肝脏多发囊肿。

  4. 盆腔少量积液。

  5. 两肺多发小结节,年度随诊复查。

  6. 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管壁钙化。

2023-11-02 MRI肾脏平扫:

  1. 1. 右肾上极占位,考虑恶性病变,右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内异常信号,癌栓可能,请结合增强检查

  2. 双肾周围渗出。

  3.  腹腔少量积液。

  4. 肝脏多发囊肿。

手术治疗: 肾癌根治术+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术后病理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WHO/ISUP分级:3/4级;肿瘤侵及肾盂系统;脉管内见癌栓;肾门血管内见癌栓形成。AJCC分期:III期(T3aN0cM0)。

2024-02-06,复查CT平扫:术区及腔静脉未见明显异常。

2024-12-26,复查MRI上腹平扫:腔静脉内癌栓,范围5.5×4.0cm 

2024-12-28起,加用阿昔替尼(5mg,bid)联合帕博利珠单抗(240mg Q3W,静脉输注治疗)。治疗中期间血清肌酐上升,药物保肾;血压150-160/90-100mmHg,药物控制;D-二聚体升高,拜瑞妥抗凝。总体药物耐受性良好。

专家点评

陈巍巍教授:我很震撼于外科医生在内科治疗上的专业性,并认为两例病例都非常有意思。病例一是一个成功的病例,借鉴了临床试验,靶免联合后手术的模式很重要。我注意到肾癌新辅助研究通常做3个月(12周)后手术。但该患者达到PR后,病理显示仅残留15%癌组织。我联想到乳腺癌中,病理完全缓解(pCR)患者生存优于部分缓解(PR),因此是否可能延长新辅助治疗(如到24周)以期达到pCR?这或许能带来更大生存获益,值得泌尿外科专家研究。

病例二为肾癌合并癌栓患者,本应首选靶免新辅助再手术。患者的选择权导致未行新辅助,直接手术后辅助治疗出现进展。术后靶免辅助方案合理,从事后角度看新辅助降期是必要的。

患者进展后,将PD-1单抗从术后辅助转为晚期一线跨线使用,并联合使用阿昔替尼以改善微环境。相关方案的制定缺乏临床试验证据。对于这类有复发风险的患者,靶免有效后是否可考虑联合局部放疗以加强控制、降低复发?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TanRongbing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