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EHA/ICML焦点直击:中国方案助力戈利昔替尼治疗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再添获益新证据

06月24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是一种起源于胸腺后成熟T/NK细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其发病机制复杂、异质性强,患者生存预后差,复发风险高。作为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针对PTCL的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戈利昔替尼的问世不仅填补了PTCL靶向治疗的空白,更以突破性疗效和安全性改写了治疗格局。

在即将召开的2025年第30届欧洲血液学协会大会(EHA 2025)、第18届国际恶性淋巴瘤会议(ICML 2025)上有多项戈利昔替尼相关的研究更新,其中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慧强教授团队(ICML 摘要号:756)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易树华教授团队(EHA 摘要号:PF908)分别有两项戈利昔替尼相关研究入选大会摘要报告,在国际舞台发出了响亮的中国之声。【肿瘤资讯】特此整理,以飨读者。

研究1:戈利昔替尼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真实世界研究:来自中国医学中心的回顾性数据

【ICML-756】:REAL-WORLD STUDY OF GOLIDOCITINIB FOR THE TREATMENT OF RELAPSED OR REFRACTORY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 RETROSPECTIVE DATA FROM MEDICAL CENTERS IN CHINA

关键作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黄慧强教授

黄慧强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中国老年健康协会理事
中国老年健康协会 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粤港澳大湾区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CSCO中国淋巴瘤联盟副主席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主委
广东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荣誉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荣誉主委
擅长恶性淋巴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特别是NKT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P-Gemox 和 DA-EPOCH治疗NKT淋巴瘤等 先后被美国NCCN指南推荐,近年发表第一或通讯(共同)作者文章:JCO, Lancet Oncology, Nature Medicine, JHO, Hematalogica, Molecular Cancer, Cancer comunication和STTT等, 2020荣获,中国CACA 科学进步一等奖

研究主要内容

该项多中心回顾性观察研究,旨在评估真实世界中以戈利昔替尼为基础的方案治疗R/R PTCL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研究中,戈利昔替尼的单药治疗剂量为150 mg QD口服,联合治疗剂量为150 mg QD/QOD(根据临床医生选择)。

研究纳入了2024年6月至2025年2月期间来自中国11家中心的60例患者,其中58例可评估疗效。患者基线特征见表1,中位年龄54岁,58.6%为男性,27.6%的患者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为3~5。中位既往治疗线数为2线,主要组织病理学亚型为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34.5%)、PTCL非特指型(PTCL-NOS,15.5%)和结外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淋巴瘤(ENKTL,15.5%)。55.2%的患者接受了含戈利昔替尼的联合方案治疗,其余患者接受单药治疗。

表1. 患者基线特征

图片1.png

在整个队列中,客观缓解率(ORR)和完全缓解率(CRR)分别为58.6%和29.3%。与单药治疗相比,含戈利昔替尼的联合方案显示出更好的ORR(71.9% vs 42.3%)和CRR(37.5% vs 19.2%)。在常见亚型中,AITL的ORR为70%,PTCL-NOS和单形性亲上皮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MEITL)的ORR均为66.7%。中位随访时间为3.7个月(1.7~8.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均未达到。

在接受戈利昔替尼单药治疗的患者中,最常见的≥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为26.9%;在接受戈利昔替尼联合方案治疗的患者中,≥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为41.2%。18例(30.0%)患者发生治疗相关严重不良事件(SAEs),最常见的SAEs为肺部感染(6例,10.0%)和血小板减少症(4例,6.7%)。2例(3.3%)患者因不良反应死亡:1例(1.7%)因肺部感染,1例(1.7%)因胃肠道出血。在随访期间未出现预期外的TRAEs。

研究2:戈利昔替尼单药治疗复发/难治惰性T/NK细胞淋巴瘤:T-LGLL队列的初步结果

【EHA-PF908】:Golidocitinib Mon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 Relapsed Indolent T/NK-Cell Lymphoma: Preliminary Results from T-LGLL Cohort

关键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易树华教授

易树华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淋巴肿瘤诊疗中心二病区主任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惰性淋巴瘤研究中心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淋巴肿瘤诊疗中心 二病区主任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委员、学术秘书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首届常务委员兼秘书长
中国惰性淋巴瘤协作组组长
中国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工作组组长
中国套细胞淋巴瘤工作组组长
天津市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天津市血液与再生医学会理事
中西医结合专家志愿者委员会血液科专业组副组长
执笔撰写多个淋巴瘤诊治指南与专家共识
国际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专家共识起草专家
《中国肿瘤临床》、《白血病・淋巴瘤》、《Blood and Genomics》杂志编委

研究主要内容

该项开放性、前瞻性临床研究(NCT06716658),旨在评估戈利昔替尼在复发/难治惰性T/NK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治疗方案为戈利昔替尼150 mg QD 口服,28天为一个治疗周期,持续治疗至疾病进展、不可耐受的毒性或患者撤回同意为止,最长持续24个周期。本次会议展示了T-LGLL队列的初步疗效和安全性数据。

截至2025年2月18日,共入组6例R/R T-LGLL患者并接受至少1个周期的戈利昔替尼治疗,临床基线特征见表2。患者中位年龄46岁(20~66岁),5例(87.5%)男性,2例(33.3%)有症状,2例(33.3%)出现脾肿大。所有6例患者均对标准免疫抑制治疗无效或复发,其中2例患者经历了既往3线多药治疗失败,包括PI3Kδ抑制剂(林普利塞)和JAK1/2抑制剂(芦可替尼)。所有6例患者(100%)至少伴有一种血液学异常,包括4例(66.7%)贫血,3例(50%)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5例患者可评估疗效,3例达到完全血液学缓解,CRR 60%。2例(40%)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改善,3例(60%)患者贫血改善。仅1例患者出现TRAEs(2级带状疱疹和1级口腔溃疡),经对症治疗后已缓解。5例患者仍在接受治疗(图1)。

表2. 患者基线特征

图片2.png

图片3.png

图1. 6例患者的治疗情况

黄慧强教授点评

PTCL是一组具有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血液肿瘤,侵袭性强且预后极差。研究数据显示,PTCL一线CHOP或CHOP样方案治疗后,仅有约30%~50%的患者可获得CR,大部分患者最终仍会面临疾病复发或难治,据相关研究,R/R PTCL患者的中位OS仅5.8个月。因此,R/R PTCL尚存在大量未被满足临床治疗需求。

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戈利昔替尼的上市为PTCL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JACKPOT8 B部分研究已充分证实了戈利昔替尼单药治疗R/R PTCL的优异疗效,ORR达到44.3%,CR率23.9%,且安全可控。然而,R/R PTCL患者发病机制复杂,异质性强,因此真实世界临床使用时,联合方案的探索极为必要。

结合本团队的真实世界经验,含戈利昔替尼方案的治疗潜力在复杂临床场景中得到了充分验证。作为首项评估以戈利昔替尼为基础的方案治疗R/R PTCL疗效和安全性的真实世界研究,本研究结果表明,含戈利昔替尼方案在临床实践中展现出与临床试验一致的良好疗效:ORR达 58.6%,CRR为29.3%,且联合方案的疗效更优(ORR:联合治疗71.9% vs 单药治疗 42.3%;CRR:37.5% vs 19.2%)。从安全性来看,TRAEs以血液学毒性和感染为主,未出现预期外的TRAEs。

这提示,真实世界中合理应用以戈利昔替尼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可进一步提升疗效,但需在临床实践中关注不良反应的规范化管理,以保障治疗的安全性与耐受性。

易树华教授点评

T-LGLL是一种罕见的惰性T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具有独特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大多数患者表现为持续性大颗粒淋巴细胞增多,常伴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部分患者还可能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有研究表明,JAK/STAT通路在T-LGLL疾病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该通路的异常激活,尤其是STAT3的持续激活,是T-LGLL发生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因此,针对JAK/STAT通路的治疗策略有望从根本上改变T-LGLL的疾病进程。

戈利昔替尼作为一种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其独特的作用机制为T-LGLL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通过精准抑制JAK1,戈利昔替尼能够有效阻断JAK-STAT通路的异常活化,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同时调节免疫反应。与传统的免疫抑制治疗相比,戈利昔替尼具有更高的靶点选择性和更长的半衰期,这使其在治疗T-LGLL时能够更有效地抑制JAK-STAT通路的活性,同时减少对其他信号通路的干扰,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本团队于2025 EHA大会中展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了戈利昔替尼在R/R T-LGLL中的治疗潜力。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戈利昔替尼单药治疗在R/R T-LGLL患者中展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在已入组的患者中,部分患者观察到血液学缓解,甚至达到血液学完全缓解,且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可控。这些结果表明,戈利昔替尼有望打破T-LGLL治疗的困境,为R/R T-LGLL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

[1] EHA Library - The official digital education library of European Hematology Association (EHA)
[2] Abstract books - ICML
[3] Cai MC, et al. Lancet Reg Health West Pac. 2024 Jul 29:50:101160.
[4] Lansigan F, Horwitz SM, Pinter-Brown LC, et al. Outcomes for Relapsed and Refractory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 Patients after Front-Line Therapy from the COMPLETE Registry. Acta Haematol. 2020;143(1):40-50.
[5] KIM W, CAI Q, SONG Y, et al. Golidocitinib in treating reactory or relapsed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 primary analysis of the multinational pivotal study results (JACKPOT8) [J]. Hematol Oncol, 2023, 41(S2): 79-80.
[6] Carey E, et al. J Med Case Rep. 2022 Jun 8;16(1):227.
[7] LAMY et al,BLOOD, 2 MARCH 2017 x VOLUME 129, NUMBER 9

责任编辑:Mathilda
 排版编辑:TanRongbing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