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ICML】MEDZ-R方案治疗新诊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多中心前瞻性II期临床试验

06月18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第18届国际恶性淋巴瘤会议(18-ICML)于2025年6月17日至21日在瑞士卢加诺会议中心召开。作为全球血液肿瘤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两年一度的学术盛会,本届会议预计汇聚来自全球的千余名血液学家、临床肿瘤学家、放射肿瘤学家、病理学家及淋巴瘤研究领域的前沿学者,共同探讨疾病机制、转化医学进展及临床诊疗创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牵头的一项关于MEDZ-R方案治疗新诊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多中心、前瞻性II期临床试验的初期结果入选本次大会的壁报摘要。【肿瘤资讯】结合会议发表并特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邹立群教授、贾永前教授、蒋明教授解读此次研究成果,以飨读者(2025 ICML 3321)。

肿瘤资讯:请邹立群教授介绍一下这一研究的设计背景和临床需求

  1. 针对PCNSL 目前指南推荐的方案为大剂量甲氨喋呤(HD-MTX)为基础的多药化疗或者联合靶向治疗。既往研究数据显示,PCNSL患者的中位生存仅1.3年,5年总生存(OS)率仅30%2,临床上亟需更多的方法改善PCNSL患者的预后。

  2. IELSG-32研究证实了多药联合化疗治疗PCNSL的疗效。在此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中,MATRix(利妥昔单抗+大剂量MTX+阿糖胞苷+塞替派组)方案有效率最高,4 疗程化疗后完全缓解(CR)率达46%,但强化疗方案带来的药物毒性明显,3-4 级血液学毒性发生率高达92%3

  3. 小分子BTKi在CNSL表现良好,一代BTKi 单药治疗复发/难治性(R/R)PCNSL患者的总缓解率(ORR)可达到77-81%,但中位PFS 较短4-5。而BTKi联合免疫化疗的方案可进一步提高有效率,延长生存,如BTKi、甲氨蝶呤和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R/R CNSL,ORR达80%,中位PFS 为9.2 个月,1年OS率为71.1%6。DA-TEDDi-R 方案(替莫唑胺,依托泊苷,脂质体多柔比星,地塞米松,一代BTKi和利妥昔单抗)治疗初治和R/R PCNSL,CR/Cru 更是高达86%,R/R PCNSL 患者的中位PFS 为15.3 个月,中位OS 未达到7。充分考虑安全性和疗效,我们选取了更安全、靶向更强的泽布替尼,设计了MEDZ-R方案,探索其在新诊断PCNSL的疗效和安全性。

肿瘤资讯:请蒋明教授请详细分享一下研究的设计和结果

试验纳入了年龄18至70岁的HIV阴性、未经治疗的PCNSL、可测量病灶、ECOG评分≤3分且器官功能良好的患者(ChiCTR2400087592)。排除标准: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或存在严重合并症。MEDZ-R诱导方案5-6个周期。强制要求预防性应用G-CSF并进行疗效评估(每两个周期进行一次MRI/PET-MRI检查)。建议诱导治疗后进行巩固治疗(减量放疗或自体干细胞移植)。主要终点:诱导治疗后CR率。次要终点:ORR、2 年PFS率、OS率和安全性(CTCAE v5.0)。

微信图片_20250618092712.png

结果

2023 年 5 月至 2024 年 11 月,来自中国五家医疗中心的 41 例患者入组本研究(中位年龄:57 岁[29-67 岁];≥60 岁占 27.3%)。组织病理学:75.6% 为non-GCB,58.5% 为双表达淋巴瘤,9.8% 为眼内受累。全人群的ORR为 92.7% (38/41),CR率为90.2% (37/41)。1例患者在第2周期获得部分缓解 (PR) 后因毒性反应停药。37例获得CR的患者中,27例患者接受了巩固治疗(12例患者接受减量放疗,15例患者接受移植)。中位随访14个月(数据截止于2025年2月),预计12个月PFS和OS率分别为91%和91.4%(95% CI:75.3%-97.2%)。中位PFS/OS未达到。

图2.png

微信截图_20250617114224.png

肿瘤资讯:邹教授,您提到中枢的强化治疗可能带来毒副作用,那咱们这项研究的安全性如何?

我们的研究观察到75.6%的患者出现治疗相关不良事件 (TRAE);3-4级TRAE 发生率为39%(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24.4%,血小板减少症 14.6%),相对于IELSG-32研究的MATRix方案的92%,明显降低。非血液学TRAE:可逆性肝肾功能障碍(1-2级:31.7%)。8例患者发生感染(2例住院);1例患者停药(肺炎/带状疱疹)。无治疗相关死亡。

微信截图_20250617110952.png

肿瘤资讯:贾教授,对于这项研究,您认为对临床有哪些启示?

PCNSL是一种罕见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具有高度恶性和预后不良的特点8。预后不佳的主要原因在于许多的药物无法通过血脑屏障,难以进入中枢系统。更高疗效和更少神经毒性的治疗方案、提高药物渗透到中枢神经系统是临床上治疗上的难点。高透过血脑屏障的小分子药物泽布替尼和大剂量的MTX,增加血脑屏障透过率,使得MEDZ-R方案在CR率高达90%。整体来说,我们的研究证实MEDZ-R方案在年龄<70岁的中枢患者中疗效突出,安全性可管理,但是研究仍有不足,例如巩固治疗后的是否需要维持治疗,以及如何维持治疗,是未来探索的主要方向。

邹立群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科副主任,淋巴瘤专业带头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专家组专家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肿瘤转化医学学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常委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淋巴瘤分会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淋巴疾病和淋巴肿瘤专委会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肿瘤专委会委员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学术技术带头人
四川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前/候任主任委员

贾永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科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液学分会常委
中国康复医学会血液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白血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四川省医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
四川省生物信息学会血液肿瘤与细胞治疗分会主任委员
成都医学会血液专科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输血杂志》、《白血病.淋巴瘤》、《华西医学》、《现代临床医学》杂志编委
1984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系,2008年获肿瘤生物治疗博士学位;1997-1998年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骨髓移植中心进修;负责多项国家及省市级科研课题,研究方向白血病、淋巴瘤及细胞治疗。 

蒋明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头颈肿瘤科,博士,肿瘤学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国家卫健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高级人才评价项目专家
中国老年健康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四川省肿瘤学会肿瘤患者心理及健康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优生托育协会生育力分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女医师协会血液淋巴专委会常委
主攻方向为恶性淋巴瘤的个体化治疗
承担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一项省科技厅重大项目,发表二十余篇SCI论文

参考文献

[1] 2025 ICML poster 332
[2] Yuankai Shi et al. Chin J Cancer Res. 2019 Feb; 31(1): 152–161.
[3] Ferreri AJ et al. Lancet Haematol 2016;3:e217–27.
[4]Christian Grommes et al. Cancer Discovery (2017) 7(9):1018–29. ;
[5]Christian Grommes, MD et al.. Blood (2018) 132(S1):2965.)
[6]Grommes C, et al. Blood. 2019 Jan 31;133(5):436-445.
[7]Lionakis MS, et al. Cancer Cell. 2017 Jun 12;31(6):833-843.e5.
[8]Schmitz R, et al. N Engl J Med 2018;378(15):1396-1407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Cherr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王俊澔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