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病例分享】病例引路,精准为先,培唑帕尼在晚期肾癌中的实践价值再聚焦

06月04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微信图片_20250310181451.jpg

培唑帕尼是一款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主要通过抑制VEGFR-1、2、3,PDGF-α、β 和c-Kit 进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细胞生长和存活。本期病例分享带来了多例晚期肾癌患者,经过培唑帕尼单药治疗后瘤灶控制良好,生存获益显著。

病例分享一:

左肾透明细胞癌术后伴双肺转移,中危分层患者经培唑帕尼一线治疗达至少10月疾病控制

病例汇报:
李峰 教授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病例点评:
王志峰 教授 河南省人民医院
郝昌军 教授 鞍钢集团公司总医院

李峰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泌尿外科 博士

河北省肿瘤防治联合会委员
河北省性科学学会委员
河北省中西医泌尿外科学会委员
对各种泌尿系统常见病及恶性肿瘤的手术经验丰富,尤其擅长泌尿系肿瘤的腹腔镜微创手术

患者基本情况

一般资料:男性,76岁。

主诉: 因查体发现左肾占位于2024年5月6日就诊。

既往史: 

高血压病史30余年,最高160/90mmHg,规律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吲达帕胺,血压控制良好;16年前因双侧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行手术;余体健。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

双肾彩超(2024年4月27日): 左肾下极见低回声团块,约9.0×8.0cm。

双肾强化CT(2024年4月30日):左肾可见类圆形肿物,大小约8.5×8.2cm,左侧肾周间隙可见多发软组织结节影,大者长径约2.0cm,强化不均匀。考虑肾癌;左侧肾静脉瘤栓;左侧肾周多发软组织结节,考虑转移。

双肾强化CT(2024年4月30日).png

双肾强化CT(2024年4月30日)

肺部CT平扫(2024年5月7日): 纵隔及两肺门可见多发增大淋巴结。两肺可见多发实性结节,边缘清楚,考虑转移可能性大,大者位于右肺下叶内基底段(IM179),长径约2.1cm。

肺部CT基线(2024年5月7日).png

肺部CT基线(2024年5月7日)

初步诊断: 左肾肾癌。

预后评分:根据MSKCC和IMDC模型,患者为中危组。

治疗经过

  • 手术治疗

2024年5月9日行“左肾根治性切除术”,术中探查见肾门处淋巴结,一并切除。

术后病理: 透明细胞癌。免疫组化结果:Pax-8(-),AE1/AE3(-)。 脾曲结肠外组织:纤维血管脂肪增生组织。

术后诊断:左肾透明细胞癌(cT3N1M1),伴淋巴结转移及双肺转移。

  • 一线治疗

2024年7月10日起口服培唑帕尼治疗。用药一个月后出现腹泻,调整饮食,药物减量后效果可;手足综合征及口腔溃疡,给予脲素软膏及漱口水治疗;发色,肤色改变。未见明显3、4级不良反应。

疗效评价:2024年8月6日复查胸部CT提示较2024年5月7日未见明显变化。

肺部CT(上:2024年5月7日;下:2024年8月6日).png

肺部CT(上:2024年5月7日;下:2024年8月6日)

2024年11月12日复查胸腹部CT提示:两肺多发实性结节,较2024年8年6日部分缩小;纵隔及两肺门多发增大淋巴结,较前缩小。

 2025年3月14日复查胸腹部CT提示较2024年11月12日未见明显变化。

胸腹部CT(左:2024年8月6日;中:2024年11月12日;右:2025年3月14日).png

胸腹部CT(左:2024年8月6日;中:2024年11月12日;右:2025年3月14日)

病例小结

患者为76岁男性,体检发现左肾占位,经检查诊断为左肾透明细胞癌合并双肺转移,临床分期为cT3N1M1,中危组。行腹腔镜下左肾根治性切除术后接受靶向药培唑帕尼单药治疗,疗效良好,肺部转移灶部分缩小或稳定。治疗过程中出现轻中度不良反应,经处理后控制良好。整体病情控制良好,治疗效果满意。

专家点评
王志峰
河南省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 博士 主任医师 科副主任

河南省泌尿系肿瘤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河南省肾脏外科精准诊疗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CUDA)青委
河南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青委会副主委
河南省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秘书

王志峰教授:该患者为cT3N1M1期左肾透明细胞癌,合并双肺转移及肾门淋巴结转移,术前依据MSKCC与IMDC预后评分评估为中危风险组,术后合理选择培唑帕尼进行一线靶向治疗,治疗反应良好,不良反应可控。培唑帕尼作为经典的V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COMPARZ研究[1]中已证实其与舒尼替尼具有相当的PFS与OS,且在中国人群中具有更佳的毒性谱,尤其在控制肿瘤负荷与保障生活质量方面具优势。尽管近年来免疫联合治疗逐渐成为热点,但对部分特定人群而言,培唑帕尼依旧是值得优先考虑的一线治疗方案。


郝昌军
鞍钢集团公司总医院 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

辽宁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肿瘤学组委员
鞍山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

郝昌军教授:该病例充分体现了当前晚期肾癌“多学科综合管理+分层精准治疗”的理念。患者诊断为局部进展期(T3)合并远处转移(M1)且存在区域淋巴结转移(N1),在明确病理分型为透明细胞癌后,术后依照IMDC中危风险分层启动了靶向单药治疗策略,选择培唑帕尼作为一线治疗药物,治疗过程中影像复查提示肺部病灶与纵隔淋巴结部分缩小,客观缓解明确,同时常见不良反应如腹泻、手足综合征、发色改变等均经减量与支持治疗后可控,体现了较好的治疗依从性和耐受性。当前指南推荐中,免疫联合治疗虽已成为中高危患者的重要选项,但在真实世界实践中,靶向单药在控制病情、管理毒性方面依然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在药物可及性与患者经济承受力存在差异的背景下,培唑帕尼等靶向药依然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本例为后续类似患者的管理提供了实证基础与实践参考。

病例分享二:

舒尼替尼新辅助治疗双肾透明细胞癌缩瘤显著,成功实现双侧保肾手术

病例汇报:
辛士永 教授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病例点评:
杨彦峰 教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石光跃 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辛士永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泌尿外科 副主任 外科教研室副主任 泌尿外科规培基地秘书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外科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意大利佩鲁贾医学院青年访问学者
河南省科学保健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常委
河南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
河南省医学会微创外科分会委员
河南省医学装备及人工智能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河南省泌尿外科医学专家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医师协会男科学医师分会青年委员
河南省科普学会泌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
洛阳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常委
擅长泌尿系肿瘤、结石、肾上腺及前列腺增生等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
主持省市课题4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担任多家国际期刊杂志审稿专家,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
河南科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洛阳市“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作为第20批中国援赞比亚医疗队泌尿外科专家,获得了赞比亚卫生部颁发的中赞合作勋章,相关事迹被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30分、新闻频道和海外频道华人世界以及省市电台报道

患者基本情况

一般资料:女性,60岁。

主诉:发现双肾占位2周余,肉眼血尿1周余。

现病史: 

患者2周余前于外院医院体检发现“双肾占位性病变”,考虑双肾恶性肿瘤可能,未予进一步诊治,1周余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肉眼血尿,表现为全程鲜红色血尿,无尿痛、尿频尿急,无寒战发热等其他不适,为进一步治疗于2024年1月1日入院治疗。

既往史: 高血压病史2周余,未予规律治疗。余体健。

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无特殊。

辅助检查 (影像学):

肾脏MRI(2024年1月2日):双肾上级占位性病变;左肾周少许渗出。

肾脏MRI(2024年1月2日).png

肾脏MRI(2024年1月2日)

CT检查(肾动脉CT血管成像,肾动脉CT三维重建,肾脏平扫+增强扫描检查,2024年1月4日):双肾动脉均由单支肾动脉供血;双肾占位考虑恶性,肾透明细胞癌可能性大,左肾占位大小约9.2cm×7.6cm×8.1cm,右肾占位大小约5.6cm×5.2cm;腹膜后淋巴结增大;双肾周多发迁曲血管影,左肾周少许渗出;胰头区稍大并密度欠均,不除外先天可能。

肾脏增强CT检查(2024年1月4日).png

肾脏增强CT检查(2024年1月4日)

肾动脉增强CT(2024年1月4日).png

肾动脉增强CT(2024年1月4日)

穿刺活检病理(2024年1月):(左肾肿物穿刺活检)纤维组织中见透明细胞肿瘤浸润,结合免疫组化结果,符合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

诊断与分期

左肾恶性肿瘤(T3aN1M0);右肾恶性肿瘤(T1bN1M0);孤立性左肺结节;高血压一级,低危组。

诊疗经过

  • 新辅助治疗

2024年1月至2024年6月予口服舒尼替尼 800 mg qd。

疗效评估:

2024年2月17日 腹部CT: 双肾占位性病变,较前缩小。左肾占位大小约7.9cm×6.5cm×6.2cm,右肾占位大小约4.7cm×4.4cm×4.3cm。

腹部CT(2024年2月17日).png

腹部CT(2024年2月17日)

2024年4月4日 腹部CT: 双肾占位性病变,较前缩小。左肾占位大小约7.1cm×5.7cm×5.7cm,右肾占位大小约4.3cm×3.9cm×4.8cm。

wechat_2025-06-04_142156_520.png

腹部CT(左:2024年1月4日;右2024年4月4日)

2024年5月18日 腹部CT: 双肾占位性病变较前变化不大。左肾占位大小约6.1cm×5.7cm×5.6cm,右肾占位大小约4.2cm×3.8cm×4.8cm

2024年6月30日 腹部CT:双肾占位未进一步缩小。

腹部CT(2024年6月30日).png

腹部CT(2024年6月30日)

肾动脉增强CT(2024年6月30日).png

肾动脉增强CT(2024年6月30日)

分期手术治疗(第一次手术)

2024年7月12日行腹腔镜左肾部分切除术。

术后病理:(左肾)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伴坏死,WHO/ISUP分级:3级,大小6.0×6.0×5.0cm,脉管内有癌栓,肿瘤局限于肾脏内。免疫组化结果:CK(AE1/AE3)(部分+),EMA(部分+),P504s(+),CD10(+),CA9(+),Par-8(+),CD117(-),CK7(-),TFE-3(-),Ksp-cardherin(部分+),Vim(+),Ki-67(30%+)。

 术后肾功能(2024年8月12日):血清尿酸503μmol/L↑;血清肌酐82μmol/L。

分期手术治疗(第二次手术)

2024年8月21日行腹腔镜右肾部分切除术。

术后病理: 结合免疫组化结果级相关病史,符合肾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WHO/ISUP分级:3级,肿瘤最大直径约5.0cm。免疫组化结果:CD10(+),CD117(-),CK7(-),EMA(+),Vim(+),CAⅨ(+),Pax-8(弱+),TFE-3(-),Ksp-cardherin(部分+),P504s(+),Ki-67(20%+),CK(AE1/AE3)(少部分-)

术后肾功能

wechat_2025-06-04_142600_657.png

出院后随访肾功能

wechat_2025-06-04_142635_932.png

后续治疗:2024年10月,予特瑞普利术后辅助免疫治疗。

专家点评
杨彦峰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泌尿外科青年委员会委员
河南抗癌协会腔镜与机器人分会常委
中国医促会河南分会泌尿外科委员
河南省健康科技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泌尿外科肿瘤学组秘书
专业方向:主要从事微创腹腔镜和机器人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肿瘤(肾上腺肿瘤,肾肿瘤,前列腺癌,膀胱癌);经皮肾镜,软镜治疗泌尿系结石;治疗排尿障碍疾病(前列腺增生症,压力性尿失禁,神经源性膀胱)

杨彦峰教授:该病例充分展示了新辅助靶向治疗在复杂肾癌管理中的重要价值。患者为双侧肾癌,且肿瘤体积较大,术前应用舒尼替尼新辅助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缩瘤效果,为后续实施双侧分期保留肾单位手术奠定了基础。术中成功实施左、右肾部分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肾功能基本保留,生活质量未受明显影响,体现了精准治疗理念在临床中的成功实践。该案例对泌尿外科临床决策具有良好的参考意义,也提示我们,对于局部进展期或高复杂度肾癌患者,合理引入新辅助治疗,可显著提升手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石光跃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老年呼吸 消化内科

头颈泌尿生殖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研士究生导师
黑龙江省医学会泌尿生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防治与康复青年委员会 主任委员(首任)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抗癌协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理事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疗器械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头颈恶性黑色素瘤诊疗专委会委员
CSCO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老年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医分会执行常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业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抗癌协会泌尿男性生殖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石光跃教授:本例为少见的同步双侧肾透明细胞癌,临床处理极具挑战性。尽管两侧肿瘤在解剖部位和生物学行为上可能存在异质性,患者肿瘤负荷仍相当巨大。辛教授团队通过新辅助靶向治疗实现了瘤体降级,并成功分期施行保肾手术,体现了在个体化诊疗策略指导下的精准处理。当前,多种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方案正在探索联合新辅助应用,但如何平衡疗效与毒性、优化给药时机与方案组合,仍是临床研究的重点方向。未来,在分子分型、免疫状态、PK/PD指标及人工智能辅助预测等多因子支持下,个体化治疗将更加精准。本病例为少见病例群体提供了有益借鉴,也反映出肾癌治疗策略由传统“手术为主”正逐步向“靶向—免疫—外科”综合多模态转化。

病例分享三:

培唑帕尼一线治疗晚期肾癌多处转移,仅3月即可达到SD(疾病稳定)

病例汇报:
穆中一 教授 辽宁省肿瘤医院

病例点评:
 刘志飞 教授 唐山市人民医院
滕立臣 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穆中一
辽宁省肿瘤医院( 大连理工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泌尿外科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生殖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生殖肿瘤专委会微创学组委员
辽宁省抗癌协会泌尿生殖肿瘤专委会委员
辽宁省肾癌规范化诊疗质控专委会委员
辽宁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青委会委员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会医用高分子与细胞生物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泌尿生殖肿瘤诊治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
辽宁省红十字基金会泌尿外科专家委员会常委
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专委会委员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会先进医工融合技术专委会理事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编委
主持课题7项,编写专业丛书1部(副主编),发明专利2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6篇

病例一:晚期肾癌肺转移,培唑帕尼助力接近CR(完全缓解)

患者基本情况

一般资料:男性,57岁。

主诉:左肾根治术后3个月复查发现肺部新发小结节。

现病史:

患者于2017年7月行“左肾根治性切除术”,术后3个月发现肺结节。

辅助检查

诊断:左肾透明细胞癌术后肺转移。

治疗经过:2017年10月起规律口服培唑帕尼800mg qd 3年,曾因转氨酶异常减量,保肝治疗后好转,现维持治疗,耐受良好。

疗效评估:肺结节显著缩小并最终消失,接近完全缓解(≈CR),疗效稳定。

胸部CT(左:2017年10月10日;右:2020年8月10日).png

胸部CT(左:2017年10月10日;右:2020年8月10日)

病例二:骨转移伴肺转移患者关注生活质量,培唑帕尼单药治疗达PR

患者基本情况

主诉:右肾部分切除术后3年,出现骨转移和肺转移。

现病史:患者2017年行右肾切除术,2020年发现多部位转移。

辅助检查:

诊断:

右肾透明细胞癌术后;肾癌骨转移、肺转移。

治疗经过: 患者治疗意愿以保留生活质量为主,予培唑帕尼联合局部放疗及短程化疗治疗。

疗效评估:骨转移病灶明显缩小,达到部分缓解(PR),且生活质量优于免疫治疗方案。

胸部CT(左:2017年9月;右:2020年5月).png

胸部CT(左:2017年9月;右:2020年5月)

病例三:晚期肾癌脑转移患者培唑帕尼联合放疗获益,病灶明显缩小

患者基本情况

一般资料:患者男,63岁。

主诉:左肾术后3个月出现走路异常、写字发抖。

现病史:患者左肾部分切除术后3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走路异常、写字发抖等症状,进一步检查提示脑转移合并肺、骨、淋巴结转移。

辅助检查

PET/CT(2019年1月25日):双肺多发结节伴部分结节糖代谢分布增高,左侧锁骨上区、纵隔及左肺门多发肿大淋巴结伴糖代谢分布增高,双侧顶叶结节伴糖代谢分布增高,第5胸椎、左侧第1肋骨、左侧肩骨、左侧股骨骨质改变伴糖代谢分布增高,考虑转移癌。

病理活检(2019年2月12日):淋巴结穿刺组织中见少量轻度异型细胞。免疫组化(4L组87992):TTF-1(-)、CK7(-)、CK8/18(+)、NapsinA(-)、P40(-)、CD56(零星+)、Syn(零星+)、CK5/6(-)、Ki67(+)约15%、P53(+)约75%。结果支持来源于肾脏的转移性癌。

诊断:左肾透明细胞癌(ISUP/WHO核分级III-IV)术后多发转移。

治疗经过:采用培唑帕尼联合脑部放疗。

疗效评估: 症状完全缓解,影像显示病灶明显缩小,维持PR状态超过1年。

病例四:复杂肾功能受限患者行新辅助治疗,稳定病情

患者基本情况

一般资料: 患者男,73岁。

主诉:体检发现右肾肿瘤。

现病史:患者CT发现右肾肿瘤,左肾多发囊肿,肺部疑似转移,基线肌酐偏高。

辅助检查

腹部CT: 右肾肿瘤,大小7.5×6.7×7.4cm,累及肾盏,合并左肾多囊病变,左肺转移可能;肾ECT:LGFR=20.62,RGFR=48.37;PET-CT:提示右肾癌,多发肺转移。

诊断:右肾癌,伴可疑肺转移,肾功能不全。

治疗经过:考虑手术风险高,采用培唑帕尼作为新辅助治疗。

疗效评估:瘤体缩小稳定,病情受控,患者因疗效满意最终未选择手术,继续药物维持治疗。

病例五:晚期肾癌联合免疫治疗探索,靶免联用也有可为

患者基本情况

主诉:右肾术后3年发现骨转移、肺转移。

现病史:患者既往右肾癌术后3年出现肺转移与骨转移。在“靶免联合”尚未纳入医保前,因患者自购PD-1药物,联合培唑帕尼以400–800mg不同剂量治疗。

辅助检查

11.png

PET/CT(基线)

CT(基线).png

CT(基线)

诊断:右肾癌术后多发转移。

治疗经过:培唑帕尼400mg QD + PD-1联合治疗。

疗效评估:胸部CT:用药2.5月后CT提示肺部瘤体明显缩小(1.49×0.99cm→1.1×0.3cm)。

胸部CT(上:2020年6月29日,下:2020年9月7日).png

胸部CT(上:2020年6月29日,下:2020年9月7日)

病例小结

培唑帕尼真实世界研究结果显示培唑帕尼疗效显著,特别是针对低中危患者可提高生存,改善预后。

专家点评
刘志飞
唐山市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唐山市抗癌协会理事
唐山市凤凰青年英才
河北省医药行业协会泌尿男科专委会常务委员
唐山市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唐山市医学会微创泌尿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唐山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

刘志飞教授:本次分享的多个真实病例非常具有代表性,尤其是在低中危mRCC患者中的治疗策略上,展示了培唑帕尼在一线单药治疗中的实际效果与管理经验。例如第一例术后肺小结节新发的患者,通过培唑帕尼单药治疗实现病灶完全消退,接近CR,且治疗持续3年仍维持病情稳定,显示出良好的长期控制力。另一位合并骨转移的患者,基于对生活质量的重视选择培唑帕尼,同样获得PR和较好耐受性,尤其在联合局部治疗的策略下,达到了多维度的临床获益。这些病例的疗效与多项研究结果高度一致。

滕立臣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泌尿外科 泌尿一科 副主任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泌尿外科访问学者
获得多项黑龙江省卫健委和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新技术奖
《实用肿瘤学杂志》特约审稿专家
黑龙江省抗癌协会泌尿及男生殖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
黑龙江省医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防治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及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滕立臣教授:穆教授通过多个具有挑战性的mRCC病例,展示了培唑帕尼在复杂临床情境下的治疗灵活性。例如脑转移患者,在靶向联合放疗后,不仅症状明显缓解,且影像学提示病灶缩小并维持PR超过一年,体现了在中枢转移管理中的潜力。传统观点认为多数TKI难以有效穿越血脑屏障,但根据PSAFEN研究的亚组分析,脑转移患者接受培唑帕尼治疗的ORR可达约30%,中位PFS达5.6个月,中位OS可达11.2个月[2]。此外,第四例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大体积肿瘤患者,通过新辅助培唑帕尼治疗实现病灶稳定,避免了潜在的术后肾衰风险。这类“边界可手术”病例在实际临床中并不少见,而培唑帕尼肝肾代谢路径清晰、不依赖CYP3A4代谢,使其在肾功能受限患者中具较好安全性。

聚焦真实病例,探索培唑帕尼的精准治疗潜力

会议最后,大会主席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张爱莉教授、辽宁省肿瘤医院胡滨教授对此次会议进行总结。两位主席提到,本次会议围绕TKI类靶向药物,特别是培唑帕尼在晚期肾癌治疗中的诊治经验展开深入探讨。通过多个典型病例分析,与会专家进一步验证了TKI作为晚期肾癌治疗核心工具的实际价值,并就精准治疗中的药物选择策略、联合治疗方向、不良反应管理等重点议题形成共识。培唑帕尼在控制远处转移(如肺、脑、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例如,一例术后肺部复发患者经单药培唑帕尼治疗后结节完全消失,另一例脑转移患者在“培唑帕尼+放疗”治疗下神经症状缓解、影像学显示病灶缩小,反映出其在高风险转移情境中的可行性。

COMPARZ研究的循证数据已支持其临床优选地位:培唑帕尼在PFS上与舒尼替尼相当(8.4 vs 9.5个月),但在早期缩瘤(≥10% at Day 42: 69% vs 43%)及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更具优势[3]APOLON研究数据显示,在中低危mRCC患者中,培唑帕尼的mPFS可达18.1个月(低危)与11.5个月(中危),ORR接近40%[2]。SPAZO研究亦指出低危患者mOS达48.7个月[4],强调了其在精准分层治疗中的应用广度。指南层面,《CSCO 2024肾癌诊疗指南》明确推荐TKI单药为中低危mRCC患者的优选方案,尤其适用于合并肾功能不全或生活质量诉求较高的群体[5]。在当前医保制度及药物可及性限制下,TKI单药(尤其是培唑帕尼)在一线治疗中仍具高性价比和可执行性。针对免疫联合治疗,采用“培唑帕尼+PD-1”策略,亦可在病例中取得较好疗效。

本次会议进一步巩固了TKI在晚期肾癌分层治疗中的核心地位,强调应以患者分层为基础,结合疗效、安全性、经济可及性等多维因素,制定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Motzer RJ, Hutson TE, Cella D, et al. Pazopanib versus sunitinib in metastatic renal-cell carcinoma. N Engl J Med. 2013;369(8):722-731. DOI:10.1056/NEJMoa1303989.
[2] Shah NJ, et al. Real-world overall survival outcomes of first-line immune combination versus TKI mon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mRCC). Presented at 2022 ASCO Genitourinary Cancers Symposium, Abstract #331.
[3] Grunwald V, Powles T, Choueiri TK, et al. Evaluation of tumor response and shrinkage under pazopanib vs sunitinib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results from COMPARZ,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orld J Urol. 2018;36(9):1423–1429.
[4] Climent MA, et al. SPAZO study: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in Spanish patients with mRCC treated with pazopanib. Presented at ESMO Congress. 2022.
[5]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 《2024年中国肾癌诊疗指南》. 北京:中国临床肿瘤学会,2024.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jy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