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4月20日】颈彩纷呈 | 破解复杂病例,谋求更优生存,第一期头颈肿瘤MDT中心交流会成功举办!

05月16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由北京科创医学发展基金会主办的【肿瘤规范化诊疗项目——2025“颈彩纷呈”头颈肿瘤专家学术沙龙】第一期MDT中心交流会,于4月20日成功在线上举办。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三大知名医院的MDT中心团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以及江苏省肿瘤医院。各团队展示了其MDT团队的构成和取得的成果,并分享了头颈肿瘤MDT治疗中的复杂病例。与会专家就MDT模式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经验及创新思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图片1.png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胡广原教授、陆海军教授、刘方舟教授进行开场致辞。专家们表示头颈部肿瘤因解剖结构复杂、治疗手段有限,临床诊疗常面临严峻挑战,亟需通过多学科协作整合外科、内科、影像与病理等专业优势,为患者制定规范化、个体化诊疗方案。当前治疗模式正从传统“三驾马车”(手术、放疗、化疗)向“四轮驱动”(联合靶向治疗)升级,并加速迈向治疗新时代。MDT团队通过病例交流与深度探讨,不仅可优化疑难病例的诊疗策略,更将推动临床经验转化为共识与指南,助力患者实现更长生存周期与更高生活质量。期待以本次MDT交流为契机,促进多学科协作创新,为头颈肿瘤诊疗领域注入新活力。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附属同济医院MDT团队

图片2.png

病例分享:局部晚期颊部鳞癌靶免联合治疗  王建华教授

图片3.png

患者,男,29岁,于2024.8发现右侧颊部黏膜结节,后逐渐增大,蚕豆大小,无明显疼痛,伴有局部肿胀,遂来我院口腔外科就诊,行颊部活检术,术后病检提示为右侧颊部鳞状细胞癌;2024.10.7 头颈部磁共振示右侧上颌骨牙槽旁椭圆形稍长T2信号肿块,提示肿瘤性病变可能,局部侵犯牙槽骨、下颌支可能,邻近皮下深浅筋膜水肿;双侧颌下、颈动脉鞘旁淋巴结增多、增大,部分伴坏死囊变,转移可能。现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特来我院。患者体检PS评分 1分,右侧颜面部肿胀,右侧上颈部可触及肿大淋巴结,大小约3.5*3cm,活动度不佳,有压痛,心肺腹体检无明显异常。活检病理初步诊断为右侧颊部鳞状细胞癌 pT4aN2bM0(P16阴性)。

经我院MDT小组讨论后,并结合患者自身意愿,遂于2024.10.18-2024.12.20行3个周期的白蛋白紫杉醇+卡铂+西妥昔单抗+帕博利珠单抗新辅助治疗,过程尚顺利,全身皮肤皮疹反应较重,II-III级,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后稍好转。2周期治疗后MRI检查显示患者病灶和淋巴结均较前缩小。

再次组织MDT小组讨论,于2024年12月31日全麻下行“左侧颊部及牙龈肿物扩大切除术+双侧颈淋巴结清扫+上颌骨及下颌骨部分切除+下颌骨缺损钛板重建术+颊部缺损修复术+左股前外侧肌肉及皮肤组织游离移植术”,手术顺利。术后病理显示病灶为主要病理缓解(MPR)。

再次组织MDT小组讨论,建议患者行术后的辅助放射治疗联合靶免的联合治疗,患者考虑手术病理为MPR近完全缓解(CR),经多番权衡后暂不行局部放射治疗,要求继续行靶免联合的维持治疗,后于2025.3.20-2025.4.3继续行西妥昔单抗+帕博利珠单抗方案维持治疗。

大咖论道-病例讨论: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针对该局部晚期颊部鳞癌病例,术后复查证实新辅助治疗后原发灶及淋巴结显著退缩,提示治疗反应较好。在治疗新辅助策略方面,我们认可四药联合新辅助(白蛋白紫杉醇+卡铂+西妥昔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的探索价值,但强调需严格筛选体能状态良好的患者,并警惕多药联用的毒性风险。针对术后放疗豁免争议,鉴于患者未达 pCR 且初诊分期为 T4aN2b,存在潜在复发风险,尤其需关注淋巴结外侵犯(ENE)等高危因素,建议通过精准靶区设计实施术后放疗以降低局部复发率。对于患者选择的靶免联合维持治疗,团队强调需结合 PD-L1 表达状态个体化制定疗程,警惕免疫相关毒性(如心肌炎、肺浸润),避免过度治疗导致不良反应累积,建议将其作为复发后的挽救性治疗选择,而非术后首选方案。

江苏省肿瘤医院

在术前影像评估方面,可借助MRI多平面重建(包括矢状位、冠状位)可立体展示肿瘤范围,为精准手术切除提供重要依据。同时,病理报告应严格遵循AJCC 8th标准,明确浸润深度(DOI)、ENE等关键参数,从而为后续的综合治疗奠定基础。在新辅助治疗环节,四药联合方案虽能显著缩小肿瘤,但需严格筛选耐受性良好的患者。此外,PD-L1 CPS评分(尤其是≥20分)对于预测免疫治疗的获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术后治疗策略同样至关重要。目前,术后放疗豁免仍存在争议,若患者接受放疗,可采用降剂量方案;若患者拒绝放疗,则需监测微小残留病灶(MRD),并进行密切的影像随访。值得一提的是,术后辅助靶免治疗目前尚缺乏有力的循证支持,传统放疗仍是降低局部复发风险的核心手段。此外,已有临床研究(如KEYNOTE-689)正在积极探索术后免疫维持治疗的潜在价值,值得关注研究进展。因此,在现阶段,仍应优先选择规范的放化疗。综上所述,我们需以病理评估为基石,结合影像学精准定位与分子特征,在指南框架下平衡疗效与毒性,为患者制定规范化、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针对年轻且治疗意愿强烈的局部晚期颊部鳞癌患者,可采用高强度新辅助方案(化疗+靶免联合),显著缩瘤并降低手术强度,使部分患者实现免术后放疗。但本例患者术后病理仅达MPR,未完全清除复发风险,因此术后放疗对预防局部复发具有必要性。尽管多次沟通,患者因恐惧放疗相关不良反应坚决拒绝,故转向靶免维持治疗。但临床实践中,此类超指南决策需谨慎,目前辅助靶免维持的时长与疗效证据有限,相关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我们团队也在同步开展临床研究,通过新辅助治疗后联合MRD检测筛选可能豁免放疗的人群,旨在为精准治疗提供依据,初步数据显示ctDNA动态监测对预后评估具有价值,但大规模证据仍待积累。未来研究将聚焦术后放疗豁免标准,结合影像学指标、pCR及MRD等多维度指标,以优化个体化治疗策略。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MDT团队

图片4.png

病例分享:一例头颈部鳞癌的综合治疗历程 冯辉教授

2.png

周某,男,62岁,因“发现右侧耳下无痛性肿物2月”首次就诊。既往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无家族史。2023.3.1 颈部(腮腺)MR增强扫描示右侧腮腺占位,不除外恶性肿瘤。2023-03-01 组织病理学检查与诊断:(右颈部肿物穿刺活检)恶性肿瘤。加做免疫组化结果:P40(+),P63(+),CK5/6(+),EGFR(+),P16(-),Ki-67(+,约80%),Syn(-),INI-1(+)。2023.3.6 电子纤维喉镜检查显示右侧梨状窝内侧壁菜花样新生物,可见增生血管,双侧声带运动对称,闭合可,诊断:下咽肿物(右),待病理。2023.3.6 组织病理学检查与诊断:(下咽肿物)鳞状细胞癌(中分化)。结合免疫组化结果,符合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诊断为下咽恶性肿瘤 鳞状细胞癌 cT1N2bM0 IVa期 G2、颈部淋巴结继发恶性肿瘤、2型糖尿病。

经MDT讨论,建议行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治疗,患者及家属拒绝化疗,遂行手术治疗,术后根据病理情况选择辅助治疗方式。2023.3.9 在全麻下行咽旁入路右侧下咽鳞癌扩大切除术+右侧改良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左侧择区性颈淋巴清扫术+右侧腮腺大部及肿物扩大切除术+组织补片间置术+左侧口咽肿物扩大切除术。术后病理:(下咽肿物)中分化鳞状细胞癌伴浅表浸润(范围3*1.8cm),浸润深度DOI:2mm;最差浸润方式:WPOI-2,指状生长;周边粘膜可见鳞状细胞原位癌。送检结果示右II淋巴结内见癌转移(2/2,ENE+);左口咽部肿物)少许粘膜组织,复鳞上皮重度异型增生,局灶癌变--较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并早期浅表浸润。免疫组化结果:p40(+),p16(-),p53(部分+),EGFR(+),VEGF(-),PD-L1(22C3)(CPS约2),S100示神经侵犯(-),CD31示脉管癌栓(-),HER2(0),Ki-67(+,热点区约60%)。

术后因淋巴结ENE+,口咽黏膜重度异型增生,拟行同期放化疗,但患者术后体重减轻15KG,呛咳,保留胃管,营养支持下行局部放疗。于2023-5-5至2023-6-20行颈部放疗,DT 95%PTV-hr 6000cGy/30f,95%PTV-lr 5400cGy/30f。患者体重44kg,肌酐清除率48ml/min,综合评估体力状态及营养情况,未行同步治疗。CTV-hr包含右颈部瘤床、口咽侧壁,CTV-lr包含右侧IB-IV区、左颈II-IV区,PTV外扩3mm。2023-07-04放疗后复查,局部术后改变。

患者营养较差,因呛咳出现双肺炎症,行抗感染治疗。嘱密切复查。2023-09-08放疗后复查,右侧腮腺下极软组织密度影,明显增大。考虑局部复发,肺炎治疗后,CPS 2,粒细胞高,淋巴细胞显著降低,粒淋比>5,免疫可能疗效受限,2023-9-12开始行西妥昔单抗单药一线治疗,600mg q2w,治疗中无皮疹、腹泻,肝功能无异常,未诉不适。2023-11-23、2024-02-21、2024-05-08病灶持续缩小 PR。2024-08-10维持治疗11月后复查,右侧腮腺下极软组织密度影较前增大,肿瘤缓慢进展。

2024-8-16至2024-11-20行4周期二线治疗:西妥昔单抗600mg q2w+白紫200mg d1、8。2024-10-03、2024-12-01病灶较前缩小。2024-11至2025-03继续西妥昔单抗600mg q2w维持治疗,2025-03患者右侧颈部皮肤表面见多发结节,周围皮肤色红。

提请科内讨论,回顾病史,患者术后辅助放疗后2月随即出现局部复发,考虑该患对肿瘤放疗敏感性一般,距离一程放疗不到2年,可考虑全身治疗,如疗效不佳行局部放疗,尽量拖延二程放疗开始时间。2025-03-05行三线治疗,具体:西妥昔单抗600mg q2w+特瑞普利单抗240mg q3w。目前治疗2周期,结节较前无明显变化,周围皮肤色红较前好转。

图片6.png

大咖论道-病例讨论:

江苏省肿瘤医院

针对该例多次复发、体能状态较差的下咽鳞癌患者,在外科治疗方面,术前需通过三维影像精准评估肿瘤范围,结合支撑喉镜及NBI检查精准定位原发灶与周围组织关系,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依据。复发后二次手术应严格筛选适应证,优先考虑患者耐受性及修复可行性;若手术风险过高,建议转向局部放疗或全身治疗。放疗层面,该患者首次放疗因营养状态差未行同步化疗,导致靶区剂量与覆盖范围可能存在不足,后续复发位于颈部淋巴结区域,需鉴别是野内未控还是野外复发,为再程放疗靶区设计提供参考,再程放疗时刻考虑联合药物治疗以提升局部控制率。内科治疗方面,初始治疗中同步放化疗的缺失影响疗效,复发后靶免联合(西妥昔单抗+免疫)虽延缓进展,但CPS低表达(2分)及高粒淋比提示免疫微环境不佳,疗效受限;后线可考虑抗血管生成药物(如阿帕替尼)或节拍化疗(卡培他滨)等低强度方案,平衡疗效与安全性。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在手术评估方面,强调术中需精准判断肿瘤浸润范围,即使新辅助治疗后疗效显著(如接近CR),仍需依据病理浸润深度及边界情况决定切除范围,避免因过度保守导致残留风险。目前对于疗效良好患者的手术降级或豁免仍处于探索阶段,临床实践中仍以指南为基础,结合分子标志物及病理特征制定方案。复发后治疗层面,需综合评估患者营养状态与体能储备,审慎选择手术或再程放疗。若患者耐受,手术切除(如皮瓣修复重建)仍是局部复发的有效手段;再程放疗建议在距首程放疗 1 年以上实施,两年后更为安全。系统治疗方面,免疫治疗(如PD-1抑制剂)虽受限于CPS低表达,但联合靶向药物(如西妥昔单抗)或可改善微环境协同增效。后线治疗中,ADC药物(如TROP-2靶向药物)及阿法替尼(针对EGFR通路)可作为备选方案,尤其适用于多线治疗失败患者。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该患者初诊时肿块巨大、营养不良(体重不足90斤),因拒绝新辅助化疗直接接受手术,术后病理显示淋巴结外侵犯等高危因素,仅行局部放疗后因营养状态差未完成同步治疗,2个月后出现颈部复发。复发初期因体能差无法耐受免疫及化疗,单药西妥昔单抗治疗意外获得约8个月PFS,待患者营养及体能改善后,序贯白蛋白紫杉醇联合西妥昔单抗,实现二次缓解。当前颈部皮下复发后,启用特瑞普利单抗联合西妥昔单抗,病情稳定。

讨论指出,患者治疗历程反映了晚期头颈鳞癌个体化治疗的复杂性:早期因患者依从性及营养问题导致治疗强度不足,复发后靶向治疗的单药及联合方案展现了对特定人群的长期获益潜力。因此,需重视复发转移患者的全程管理,即使体能状态差,也可通过低毒药物创造治疗窗口,待一般状况改善后序贯联合方案;后续治疗可结合 PD-L1 表达状态(本例低表达)及肿瘤负荷,审慎评估再程放疗时机(需避开首程放疗后短期风险期),同时强化营养支持与多学科协作,以最大化延长生存期并提升生活质量。

江苏省肿瘤医院MDT团队 

图片7.png

病例分享:术后中危口腔癌病例分享  姚成云教授

图片8.png

患者女,61岁,患者于2024年初自觉舌部异常,于外院行右舌肿物切取活检术,常规病理示:右舌SCC,侵犯肌肉,神经;2024.4.8日全麻下行“1.右舌SCC扩大切除术,2.右侧颈淋巴结清扫术,3.左前臂皮瓣转移修复术,4.腹部取皮术,5.气管切开术”手术。术后常规病理显示“右舌”鳞形细胞癌II-III级,侵犯肌肉、神经,浸润深度>5mm且<10mm。周边鳞状上皮大范围萎缩,并重度异常增生。“右舌下腺”(-),“右颌下腺”(-);“右III区”镜下示肌肉、脂肪、神经、脉管及增生玻变的纤维组织,局部见线结,未见肿瘤成分(-);颈部淋巴结内见可疑肿瘤团块,待免疫组化进一步明确。IHC显示“右I区”淋巴结(1/7),并突破被膜;“右IV区”淋巴结(1/4)。EGFR ++,p16-, Ki67 50%, VEGF+, Her2-, EBER-。患者曾于2023、2024年行两次白内障手术。

2024年5月7日,来我院进一步治疗。结合2024年5月7日PET-CT检查及外院病理结果诊断为(右)舌恶性肿瘤,鳞癌,HPV阴性T4N2M0,IVa期。经MDT讨论,于2024.5.10-5.31行“紫杉醇脂质体230mg d1+奈达铂65mg d1-2”化疗2周期,4度中性粒细胞下降,升白后好转。2024.6.11日开始IGRT,处方 GTVnd 60Gy/28F,CTV1 56Gy/28F,CTV2 50.4Gy/28F;放疗时同步西妥昔单抗(首周400mg,后每周250mg)治疗。放疗结束(2024.7.18)时影像学复查MRI示:右舌部、右颈下拟术后改变为主,较前好转改善;颈部散在小淋巴结,部分较前退缩好转; 左侧上颌窦炎症较前好转,右侧上颌窦炎症较前明显;余较前相仿。

由于采用了减量放疗,故增加了2周期的巩固治疗:2024.8.20和2024.9.18分别行“紫杉醇脂质体210mg d1+奈达铂65mg d1-2+西妥昔单抗0.8g d3”靶向化疗1周期。放疗后5个月(2024.12.17)影像学复查MRI示:右舌部、右颌下拟术后改变为主,较前好转,余较前相仿。放疗后8个月(2025.3.15)影像学复查MRI示:右舌部、右颌下拟术后改变为主,较前继续好转。并且,左侧II区Ln影像学显示信号逐渐减弱。总体而言该患者经过术后辅助化疗+同步靶放+巩固治疗,患者病情持续稳定。

图片9.png

大咖论道-病例讨论: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从外科治疗角度,本例患者原发灶虽为T4期,但未突破舌中隔屏障,单侧颈部清扫符合规范。术中对可疑转移淋巴结的完整切除保障了根治彻底性,术后病理提示的肌肉侵犯、神经侵犯及淋巴结外突破等中危因素,为后续辅助治疗提供了明确依据。在术后辅助治疗方面,基于NRG/RTOG 0920研究显示的DFS显著获益,结合医保政策支持,同步放靶方案成为优选。对于疾病进展后的治疗选择,西妥昔单抗在头颈鳞癌中的跨线应用具备真实世界数据支持,尤其在免疫治疗时代,可与 PD-1 抑制剂联合用于复发挽救治疗;若病情进展,卡培他滨、甲氨蝶呤等单药化疗或阿法替尼等 TKI 类药物也可作为后线选择,以延长患者生存获益。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患者术后右侧舌部及咽旁结构随治疗逐步改善,左侧II区淋巴结信号逐渐减弱,提示治疗有效,但强调需结合术前影像对比以提升靶区勾画精准性。病理方面,外院手术导致关键信息(如切缘状态、原发灶范围)缺失,影响分期准确性。尽管病理报告提示淋巴结包膜侵犯(ENE阳性)及T4分期,但术前评估与术后病理存在差异,需进一步完善资料以明确高危因素。治疗策略上,该患者因术后骨髓抑制耐受性差,选择减量放疗联合西妥昔单抗同步治疗具有合理性,后续巩固化疗进一步巩固疗效。针对复发风险,建议若疾病进展可参考PD-L1表达选择免疫治疗(如PD-1抑制剂)或靶免联合方案,必要时联合化疗及局部干预。总体而言,该病例虽存在外院治疗衔接不足的局限,但通过个体化调整治疗强度及序贯策略,仍取得了显著疗效。

江苏省肿瘤医院

尽管指南共识明确,但不同医疗机构在治疗策略执行上仍存差异,需通过 MDT 讨论实现规范化与个体化结合。对于该病例,其术后放疗介入时机(术后1个月 vs. 个体化化疗序贯)、靶区剂量优化及西妥昔单抗的同步/维持治疗均为关键决策点,需结合患者耐受性动态调整。在新辅助治疗的潜在价值方面,传统化疗方案或联合免疫/靶向的探索性模式虽缺乏高级别证据,但可为手术降期及器官保留创造条件。同时,参考最新临床研究(如 KEYNOTE-689研究),免疫治疗与放疗的序贯应用或为未来方向,但需严格筛选优势人群。

大会总结

会议尾声,胡广原教授、陆海军教授、刘方舟教授对本次交流会进行总结陈词。头颈部肿瘤诊疗的复杂性,凸显了 MDT 模式的关键价值。本次交流会中,各中心团队围绕复杂病例展开深入剖析与经验共享,在诊疗策略优化、多模态治疗协同等领域达成重要共识,充分展现了 MDT 跨学科碰撞的学术价值。会议内容务实高效,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可借鉴的新思路。展望未来,与会专家期待持续深化跨区域 MDT 合作,通过更多形式的学术交流凝聚智慧,推动头颈肿瘤诊疗向规范化、个体化方向不断迈进,最终惠及更多患者。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Jin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TJ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