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聚力质控·规范同行:国家食管癌规范诊疗质控试点工作(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站)会议成功召开

04月17日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4月11日,国家食管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专家组莅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对该院食管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试点工作进行现场检查与指导。本次会议邀请了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等国内多家权威医疗机构的食管癌领域专家,旨在共同评估山西医院食管癌诊疗质控体系建设现状,分享经验,探讨提升路径。作为国家首批癌症规范诊疗质控试点单位之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致力于在国家癌症中心指导下,不断完善质控管理,推动区域内食管癌诊疗的标准化、规范化、同质化进程,为患者提供更安全、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图片1.png

专家合影

会议伊始,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郑康教授的主持下,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白文启教授代表院方致欢迎辞。白教授首先阐明,本次食管癌质控工作会议的召开,是医院为深入贯彻国家卫健委关于加强肿瘤规范化诊疗管理、提升肿瘤诊疗质量控制相关文件精神而采取的重要行动。他强调,作为国家癌症中心确定的首批食管癌规范诊疗质控试点单位,医院对该项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不仅积极推动山西省肿瘤医学质量控制中心的建设,且已于近一年前率先成立了食管癌质控专业委员会。该委员会的核心任务在于制定全省统一的质控标准、规范诊疗行为、收集并分析质量数据,旨在全面保障食管癌诊疗的质量与安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白教授表示,期望通过质控委员会的持续努力,能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为均质、高效、覆盖全过程的优质医疗服务。

图片2.png

郑康教授、白文启教授

随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印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田子强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廉建红教授分别发表开场致辞。李印教授结合其数十年胸外科临床实践经验,着重指出当前食管癌诊疗领域虽技术进步显著,但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已成关键瓶颈,于多学科协作(MDT)模式下尤显重要。他阐述了国家癌症中心启动单病种质控的核心宗旨,明确本次活动旨在“摸清底数”与“相互借鉴”,即评估现状、发现不足、交流经验、共同提升。他期望试点单位能成示范标杆,肿瘤专科医院应发挥引领作用,促进诊疗同质化,提升我国食管癌整体诊疗服务能力。田子强教授回顾了冀晋两地在食管癌防治领域的深厚渊源,但强调质控检查必须从严。他敏锐指出国家卫健委新设胸外科质控中心带来的新形势与紧迫感,并分享赴日学习感悟,点明我国在标本精细化处理、早期癌筛选标准等规范化细节上尚存差距。田教授强调质控工作“永远在路上”且“刚开始”,务必正视挑战,并重申质控是灵魂,是高质量数据库与诊疗水平提升的根基,呼吁同道携手扎实推进。最后,廉建红教授则简要展示了科室作为国家食管癌质控试点单位,在建立并运行涵盖MDT、高微创占比、低严重并发症率的全流程管理体系方面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图片3.png

李印教授、田子强教授、廉建红教授

随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郑光华教授汇报了医院作为国家食管癌质控试点单位的建设进展。组织管理上,医院于2024年3月成立院级质控中心及食管癌专委会,通过常态化学习、交流及远程MDT推进规范化诊疗,并于同年11月上线含超2万患者的专病数据库,有效支撑质量分析与研究。硬件人才实力雄厚,胸外科、放疗科、消化内科、病理科、内镜中心等核心科室均为国家或省级重点学科,技术力量强,人才梯队合理,并有临床药师参与及完善随访体系。诊疗质控严格,执行临床路径,健全院科两级质控体系与安全制度。MDT实现常态化运行,胸外科自2023年5月起对所有食管癌及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实施强制性治疗前MDT,确保诊疗决策科学规范。医院综合实力强,科普宣传获国家奖项,学科带头人具影响力,近两年(2023-2024)在食管癌领域发表高质量SCI论文21篇(累计IF>50),荣获省级自然科学一等奖,并承担多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省级重点研发计划及创新药物临床试验,全面展现了医院作为国家试点单位在食管癌领域的卓越临床实力与科研创新潜力。

图片4.png

郑光华教授

随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庄晓飞教授就食管癌诊疗质量控制试点中的外科专项工作进行了汇报。他首先强调,外科手术作为食管癌治疗的基石,因此外科环节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核心目标在于持续提升手术的根治性、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并严格规范化手术流程。为此,科室采取了多项举措,包括积极学习先进经验、常年举办食管癌规范化手术培训班、开展高难度手术,并大力推行MDT,确保所有患者得到全面评估。汇报数据表明,科室食管癌手术量及微创手术比例逐年攀升,R0切除率保持较高水平。在技术质量控制层面,科室着力于术前精准分期与风险评估,术中精细化操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标准化预防与高效处理流程,科室内部应急救治能力也得到强化。同时,科室正积极推动淋巴结清扫范围与命名、手术病理报告等环节的标准化工作,并加强与内镜科协作明确不同分期的最优治疗策略。庄教授也坦诚,标准化过程中仍面临医生个体习惯差异等挑战。未来,外科将继续强化术前评估,推动区域医联体协作与基层帮扶,并借助数据库、基因库等分析系统,进一步优化手术决策与质量控制,提升食管癌外科整体治疗水平。

图片5.png

庄晓飞教授

随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曹建忠教授随后就食管癌诊疗质量控制中的放射治疗工作进行了汇报。他首先介绍了放疗科作为拥有70余年历史的老牌科室,在近年医院发展中整合壮大,拥有包括3个胸部病区,在内的庞大架构、实力雄厚的人才梯队以及高精度直线加速器等的先进放疗设备,为开展高质量放疗奠定了坚实基础。曹教授指出,科室始终高度重视山西高发的食管癌,持续进行指南学习与规范化实践,年放疗总人次及食管癌放疗例数均呈增长态势。然而,他也表示,近年来食管癌患者接受放疗的比例有所下降。通过深入分析,曹教授认为这主要归因于新辅助放化疗在食管癌治疗格局中地位的相对弱化——多项国内外大型临床研究结果未能明确显示新辅助放化疗的显著生存优势,加之以新辅助化免为代表的新模式显示出巨大潜力,使得单纯新辅助放化疗的应用场景受限。面对这一挑战,放疗科并未固步自封,而是积极探索放疗在食管癌治疗全程,尤其是在晚期阶段的新价值。科室主动牵头开展了多中心回顾性研究,证实对于接受化免治疗的晚期食管癌患者,后续巩固性局部放疗能显著改善其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特别对于寡转移(非脏器转移)患者获益更为明显,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期刊发表。目前,科室正围绕食管癌开展7项相关放疗科研项目,并将继续坚持应用以调强放疗为主的精准放疗技术,不断优化治疗策略,提升食管癌放疗的质量与效果。

图片6.png

曹建忠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杨宣琴教授随后汇报了在食管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试点中病理工作。她强调病理诊断贯穿诊疗全程,科室严格遵循指南共识,并成立了食管癌病理质控小组。工作重点涵盖标本接收到报告发出的各环节规范化。杨教授特别强调了标本规范化处理的重要性,包括及时充分固定、提供完整临床信息,并指出在手术标本切缘标记方面尚存不足,计划设立专门岗位改进。在诊断流程上,科室对活检、ESD及根治标本的取材、制片、诊断均有标准化要求,尤其注重垂直包埋以评估浸润深度、系列切片评估ESD切缘、仔细查找淋巴结(要求≥12枚)以及新辅助治疗后标本的规范评估。报告内容力求规范完整,涵盖组织分型、分级、浸润深度、切缘、淋巴结、TNM分期等关键信息。此外,科室常规开展PD-L1、MMR、p53、Ki67等免疫组化检测,为临床治疗提供关键依据。

图片7.png

杨宣琴教授

在汇报后的问答与讨论环节中,与会专家就如何深化质控细节、提升诊疗规范性展开了热烈交流。讨论内容涉及院内强化反馈机制、病理报告标准化、结构化数据库建设与专职随访人员配置的必要性、以及如何优化MDT协作效率等具体议题。专家们分享了各自在实践中遇到的挑战与创新的解决方法,并探讨了医保政策等外部因素对质控工作的深远影响。

图片8.png

专家讨论

图片9.png

专家讨论

图片10.png

专家讨论

汇报讨论后,专家组深入山西医院相关临床与医技科室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专家们现场考察了科室设施、工作流程、质控落实、病历规范及信息化应用现状,并与一线人员交流,深入了解实践细节与困难。通过实地考察,专家组对医院试点建设的努力与成效有了更直观认识。结合汇报与调研,专家组充分肯定了医院的基础工作与改进态度,并针对问题与未来发展,提出了宝贵且具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为后续质控深化指明方向。

图片11.png

专家组科室走访、调研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Da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