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樊代明院士:整合医学的中国智慧,《合之策》如何撬动肿瘤学未来?

04月14日

“肿瘤防治,赢在整合”。4月11—13日,2025CACA西南整合肿瘤学大会在重庆举行。

在大会上,整合医学创始人樊代明院士的一席发言,引发了医学界的强烈共鸣。从“合之赋”、“合之汇”到今年的“合之策”,这位深耕医学数十年的院士,用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对话,揭开了整合医学如何以中国智慧重塑未来医疗的蓝图。

从“天人合一”到“全局思维”:整合医学的进化之路

"整合医学不是口号,而是行动。"樊院士的话语掷地有声。自2015年提出整合医学理念以来,这一源自中国的医学思想已获得国际认可,并推动全国九大城市试点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从"合之赋"到"合之汇",再到今年的"合之策",樊院士用十年时间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医学哲学体系。

从广州的“合之赋”强调天人合一,到河南的“合之悟”聚焦人与社会的和谐;从杭州的“合之行”探讨治疗时机,到西安的“合之汇”贯通古今中外……每一次大会的主题,都如同一块拼图,逐渐拼出整合医学的全貌。在重庆,樊院士用“一横一竖”的汉字智慧诠释核心理念:“田字四口,人民总在其间。治病如同写字,局部与整体缺一不可。”

这种思维在肿瘤治疗中尤为关键。樊院士举例:“过度强调局部治疗,就像只看重庆的山城夜景,却忽视了长江奔流的磅礴大势。唯有全局统揽,疗效才能真正‘致远’。”

文化为脉:《合之策》每一章都是土地的回响

《合之策》的每一章,都扎根于主办地的文明基因,在北京,他用契丹皇后的断腕传奇来诠释“医道”与“医术”的权衡。皇后断腕的故事让他深刻体会到,医学不仅是技术,更是智慧与勇气的结合。技术可以治病,但智慧才能救人。医道是该不该做,医术是能不能做,两者的平衡才是医学的真谛。

在西安,他提出“古今汇通”的理念。从楼兰的消失到今天的西北,他看到自然力对人类的重要性。整合医学强调自然力的运用,让医学回归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沈阳,反向思维打破“象牙塔迷信”;而杭州的“防大于治”,更以钱塘江堤坝为喻,直指现代医疗“重治轻防”的顽疾。

整合医学不仅是技术的整合,更是文化的整合。在云南,樊代明院士看到山水的多样性、植物的多样性、民族的多样性,这让他想到生命的本质——复杂性与开放性。云南的多彩让他明白,医学的未来在于多元的融合。

AI时代:智慧医疗的边界与可能

面对AI对医学的冲击,樊院士的回应清醒而深刻:“AI能写出诗,但写不出‘合之策’;它能计算数据,却算不透人心。”他分享了一段趣事:某次与AI创业者对话,对方扬言“用AI取代百万医生”,他却笑问:“你造过人吗?”

“AI是专才,医生必须是通才。它能辅助诊断,但‘该不该治’‘如何权衡’——这些需要智慧的抉择,永远属于人类。”樊院士强调,整合医学的未来,不是与AI对抗,而是以人文为锚,让技术回归工具本质。“当世界陷入‘万事纠缠’,唯有以人为本的医学,才能挽住狂澜。”

"合之策":医学的终极命题,答案在文明深处

从“合之赋”到“合之策”,整合医学的17项实践已在全球掀起波澜。国际顶级期刊评价:“中国正用整合医学的杠杆,撬动人类健康未来。”

樊代明院士的"合之策"不仅是医学方法的革新,更是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思考。在AI浪潮与全球健康的交汇点上,整合医学以中国智慧为世界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整合医学的每一步,都是向着人类共同健康的庄严承诺。

而在樊院士心中,这一切的源头始终清晰:“医学的答案不在实验室的试管里,而在文明的长河中。当我们读懂天人合一、文武之道、防患未然——整合医学,便是中国人写给世界的健康哲学。”

小编手记

一场大会,半部中华文明史。樊院士的思考,让我们看见医学的另一种可能:它不仅是技术的迭代,更是文明的对话。当AI呼啸而来,或许我们更需回头看看:那些跨越千年的智慧,早已藏着破解未来困局的密码。

20250430-164125.jpeg


责任编辑:Poinko
排版编辑:Poin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