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李文凤教授:PIK3CA基因检测在HR阳性乳腺癌精准治疗中的关键价值

05月12日
来源:肿瘤资讯

激素受体阳性(HR+)乳腺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亚型,占比接近70%。这类患者的治疗长期以来主要依赖内分泌治疗,但约45%的患者因PIK3CA基因突变而对内分泌治疗产生耐药性,导致疾病进展风险显著增加。这一耐药机制的发现,既揭示了HR+乳腺癌治疗中的核心挑战,也为精准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近年来,针对PIK3CA突变的靶向治疗药物不断涌现,为HR+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更多治疗选择和生存希望。然而,精准治疗的前提是准确检测PIK3CA基因突变状态,并据此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为此,【肿瘤资讯】特邀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李文凤教授接受专访,深入探讨PIK3CA基因检测在HR+乳腺癌治疗中的预后和预测价值,以及检测方法、样本类型和检测时机等关键问题。

李文凤
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乳腺肿瘤内科 副主任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学博士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临床肿瘤学会患者教育专委会常委
山东省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分会常委
山东省抗癌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
山东省医药教育协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常委
美国休斯顿卫理公会医院肿瘤中心访问学者

PI3K/AKT/mTOR通路过度激活是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而PIK3CA突变是其中最常见的基因变异。您能否从预后和预测两个维度,解析PIK3CA突变对HR+乳腺癌患者的影响?

李文凤教授:PI3K/AKT/mTOR通路是细胞内关键的信号传导通路,在调控细胞增殖、存活、代谢以及血管生成等诸多重要生理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在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中,这一通路的过度激活已被证实是肿瘤发生与发展的重要推手。PIK3CA基因负责编码PI3K的催化亚基,一旦该基因发生突变,就会导致PI3K/AKT/mTOR通路持续处于激活状态,为肿瘤细胞的生长与存活提供有利条件,加速肿瘤的进展。

从预后角度来看,PIK3CA突变往往与较差的临床结局紧密相连。众多研究揭示,携带PIK3CA突变的HR+乳腺癌患者,其肿瘤通常具有更强的侵袭性,疾病进展速度更快,生存期也相对较短。这可能是因为PIK3CA突变引发的PI3K/AKT/mTOR通路持续激活,使得肿瘤细胞对内分泌治疗产生耐药性,从而削弱了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影响患者的预后。

从预测角度来看,PIK3CA突变的存在为我们筛选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当下,针对PI3K/AKT/mTOR通路的靶向药物,例如PI3K抑制剂阿培利司以及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已在临床实践中证实了它们对携带PIK3CA突变的HR+乳腺癌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这些靶向药物能够精准地抑制通路的过度激活,从而有效延缓疾病进展,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此外,PIK3CA突变还可以作为一种生物标志物,用于预测患者对内分泌治疗的反应,助力医生为患者量身定制更为精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未来的研究可聚焦于以下几个关键方向:首先,深入探究PIK3CA突变与其他基因变异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更全面、深入地揭示肿瘤的分子机制,为精准治疗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致力于开发更精准、更高效的检测方法,以便能够在疾病的早期阶段精准识别出PIK3CA突变患者,从而实现早期干预,改善患者预后;此外,积极探索新的联合治疗方案,例如将靶向药物与免疫治疗相结合,有望为患者带来更佳的治疗效果,开启乳腺癌治疗的新篇章;最后,持续关注耐药机制的研究,努力攻克靶向治疗中出现的耐药难题,进一步提升靶向治疗的长期疗效,为HR+乳腺癌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与可能。

中国乳腺癌患者PIK3CA突变率显著高于欧美(约45% vs. 35%-40%),这一特点对临床实践有何影响?近年来,靶向PI3K抑制剂的临床研究取得了哪些突破性进展?您如何看待这些进展对中国患者的治疗价值?

李文凤教授:中国乳腺癌患者PIK3CA突变率显著高于欧美,这一特点为临床实践带来了新的契机与挑战。PIK3CA突变在中国患者群体中的较高比例,意味着 PI3K/AKT/mTOR通路异常激活更为普遍,这为靶向治疗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在临床诊断中,重视PIK3CA 突变的筛查变得尤为重要,它已成为乳腺癌精准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检测该突变,能精准识别出可能从PI3K抑制剂等靶向治疗中获益的患者,还能预测患者对内分泌治疗的耐药性,为治疗策略的调整提供有力依据。

近年来,靶向PI3K抑制剂的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阿培利司是首个被批准用于治疗携带PIK3CA突变的HR+/HER2-晚期乳腺癌的PI3Kα抑制剂。与此同时,新一代 PI3Kα抑制剂如伊那利塞也在不断研发推进,其在选择性、疗效和安全性方面进行了优化,旨在减少副作用、提高患者耐受性。

对于中国患者,鉴于较高的PIK3CA突变率,PI3K 抑制剂的应用潜力巨大,精准检测和靶向治疗有望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存获益并提升生活质量。然而,在诊疗过程中还需关注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PI3K抑制剂的常见副作用包括高血糖、皮疹、腹泻和疲劳等,其中高血糖是最常见且需要重点关注的不良反应。在使用PI3K抑制剂时,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的使用。对于皮疹和腹泻等副作用,可以通过对症治疗和剂量调整来有效缓解。总的来说,通过合理的副作用管理和患者教育,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耐受治疗,从而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

建议患者在确诊乳腺癌后,尤其是HR+/HER2-乳腺癌患者,应积极进行基因检测,特别是PIK3CA突变检测,以便深入了解自己的分子分型并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对于临床医生而言,建议在治疗过程中更加注重精准医疗的理念,结合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和临床特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密切关注靶向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以便为患者提供最前沿的治疗选择,助力患者战胜疾病,重获健康生活。

在临床实践中,哪些乳腺癌患者需要进行PIK3CA基因的突变检测?该如何选择检测方法、样本类型以及检测时机?

李文凤教授:根据目前的临床指南和研究证据,以下几类乳腺癌患者需要进行PIK3CA基因突变检测:(1)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这类患者中PIK3CA突变率较高,约为40%-45%。PI3K抑制剂(如阿培利司和伊那利塞)已被批准用于治疗携带PIK3CA突变的患者。检测结果可以指导靶向治疗的选择,帮助患者获得更精准的治疗方案。(2)内分泌治疗耐药的患者:PIK3CA突变与内分泌治疗耐药性密切相关。检测突变有助于制定后续治疗方案,尤其是考虑是否联合PI3K抑制剂以克服耐药。(3)早期乳腺癌患者(可选):对于部分高风险早期乳腺癌患者,检测PIK3CA突变可能有助于评估复发风险和治疗策略。(4)临床试验筛选患者:许多针对PI3K/AKT/mTOR通路的临床试验要求患者进行PIK3CA突变检测。 

目前常用的PIK3CA基因突变检测方法包括:

  • 二代测序(NGS):这是最全面的检测方法,可以同时检测多个基因的突变,包括PIK3CA。NGS的优点是高通量、高灵敏度,能够发现低频突变,但成本较高,数据分析复杂。

  •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这种方法针对特定突变位点进行检测,速度快、成本低,但只能检测已知的突变位点,覆盖范围有限。

  • 数字PCR(dPCR):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适合检测低频突变,但成本较高,应用范围相对较窄。

  • Sanger测序:这是传统的测序方法,适用于检测已知突变,但灵敏度较低,不适合检测低频突变。

在实际临床中,NGS因其全面性和高效性,逐渐成为主流检测方法,尤其是在需要多基因检测的情况下。例如,伊那利塞作为一种新型PI3Kα抑制剂,在临床研究中也依赖NGS检测来筛选适合的患者。

样本类型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检测目的来决定。优先选择肿瘤组织样本进行PIK3CA基因突变检测,因为组织样本较血液样本有更高的检出率,能够提供全面的分子信息。当肿瘤组织样本不可及时,可以考虑血浆ctDNA样本作为补充样本来源。血浆ctDNA检测具有无创、可重复性高的优点,特别适合无法获取组织样本或需要动态监测的患者。

检测时机的选择需要结合患者的疾病阶段和治疗需求。对于HR+/HER2-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建议在一线治疗前常规进行PIK3CA基因检测。对于内分泌治疗耐药的患者,建议进行检测,以评估是否适合使用PI3K抑制剂。此外,对于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可以通过液体活检动态监测PIK3CA突变状态,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耐药情况。

对临床医生和患者的建议是,PIK3CA基因突变检测已成为乳腺癌精准治疗的重要环节。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样本类型和检测时机,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建议,进行必要的基因检测,以便获得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请上下滑动填写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
排版编辑:xiaodong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5月13日
范艳玲
金乡县人民医院 | 血液肿瘤科
伊那利塞作为一种新型PI3Kα抑制剂,在临床研究中也依赖NGS检测来筛选适合的患者。
05月13日
李志娟
林西县医院 | 肿瘤内科
学习前沿知识,获益良多,谢谢分享。
05月13日
李云龙
磐石市医院 | 乳腺外科
学习前沿知识,获益良多,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