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乳腺癌精确诊断:与癌争锋-乳腺癌学术沙龙第三期精彩回顾

04月08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3月31日,由南京鼓楼医院乳腺癌全程管理团队承办的“与癌争锋-乳腺癌学术沙龙第三期 乳腺癌的精确诊断”顺利召开。本次会议聚焦乳腺癌的精确诊断,从分子、病理和影像三个维度全方位解读乳腺癌诊断的前沿进展。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刘宝瑞教授和姚永忠教授相继致辞。刘宝瑞教授指出,乳腺癌的诊疗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精准医疗的应用,为患者带来了更多希望。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乳腺中心多学科团队,包括外科、内科、病理科、影像科等,长期以来紧密合作,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治疗,并在乳腺癌的精准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姚永忠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乳腺癌领域近年来迅速发展,诊疗技术不断更新,对临床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通过本次学术沙龙,进一步推动乳腺癌的精确诊断和治疗,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谢丽教授主持下,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陆元志教授就乳腺癌NGS基因检测结果的解读进行了精彩分享。陆教授指出,乳腺癌具有高度异质性,不同亚型的乳腺癌在分子分型和基因突变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诊疗过程中,需结合基因检测结果,以实现个体化治疗。未来,分子肿瘤学专家委员会(MTB)诊疗模式将成为肿瘤精准诊疗的新方向,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随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杨艺琦医生分享了4例乳腺癌分子检测实例,并就FGF19、FGF3、FGF4共扩增是否具有治疗指示性;MYC扩增在乳腺癌诊疗中的意义;CDK4扩增在HR+HER2-的意义;PIK3CA突变不同突变间的差异以及单个突变与多个突变有无临床意义等问题向陆元志教授进行了请教。

杨艺琦.png


陆教授详细解答了这些问题,并指出乳腺癌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均应该对肿瘤组织进行NGS检测,并对肿瘤特异性突变进行专业解读,这对于乳腺癌的预后判断及个体化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在陆教授的工作中,培养分子肿瘤学专家精准解读NGS基因检测报告以推广含基因突变解读的多学科协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讨论环节中,来自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朱丽晶教授、崔晓宾教授、杨军教授就NGS基因检测结果解读以及上述病例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崔教授与杨教授均以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向陆教授请教,共同认为分子肿瘤学在乳腺癌精准诊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分子病理学专家值得深耕的重要领域。

1744015937466.jpg

热烈讨论后,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张伟杰教授主持下,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余慧萍教授就“乳腺癌HER2的评估及靶向治疗”进行了详细报告,内容主要围绕乳腺癌抗HER2治疗和判读的发展演变、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2024版)更新要点两个方面展开。余教授强调,DB04和DB06研究结果的公布,将抗HER2治疗获益人群扩展至HER2低表达和超低表达患者,约65%的患者可从ADC类药物中获益,这对病理科医生精准判读HER2状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的筛选出获益人群,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2024版)对HER2超低表达的概念进行了明确,并体现在免疫组化报告中,同时对HER2判读流程、检测时机选择、异质性评估和质控环节也给出了推荐意见。而AI技术的应用,将大大助力HER2精准判读。

在余慧萍教授关于“乳腺癌HER2的评估及靶向治疗”的报告之后,江苏省中医院王景美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魏晓莹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王雪迪教授围绕HER2检测和判读以及治疗与参会专家进行了深度讨论,进一步深化了对乳腺癌HER2检测和靶向治疗的理解,并对部分抗HER2失败的分子情况进行讨论,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1744015996521.jpg

接下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辛小燕教授分享了“乳腺影像新技术在乳腺癌精准诊疗中的应用进展”,为大家系统介绍常规乳腺成像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能谱CT在乳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PET-CT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磁共振弹性成像(MRE)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辛教授强调,影像学在乳腺癌全程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筛查、复发监测到疗效评估,多种影像技术各有优势。临床中,影像科与临床科室应紧密合作,共同推动乳腺癌的精准诊疗。

辛小燕.png

随后,江苏省人民医院蒋艳妮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张艳秋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彭昕教授就影像技术在乳腺癌诊疗中的应用分享各自观点和经验。

1744016056712.jpg

会议最后,姚永忠教授对本次沙龙进行了总结。姚教授高度评价了会议的成功举办,认为尽管会议时间超出了预期,但大家依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这充分说明了会议内容的高质量和实用性。姚教授强调,乳腺专业的医生需要与时俱进,关注并学习前沿的检测技术,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在基因检测的应用方面,姚教授认为,基因检测不应仅在疾病晚期进行,而应在手术早期就完成,以便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避免因标本保存时间过长导致检测数据不准确的问题。希望通过本次交流学习,大家能够将前沿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共同推动乳腺癌精准诊疗的发展。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elv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XF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