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许剑民教授:结直肠癌机器人手术的临床应用与发展

04月03日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3月29日,“202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年会”于上海成功召开。会议期间,【肿瘤资讯】有幸采访有幸采访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许剑民教授。作为我国结直肠癌机器人手术领域的先行者,许教授就机器人手术的技术优势、临床应用成果、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外科医生的能力培养等话题进行了深入分享。

许剑民
博导,主任医师,二级教授

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工匠、上海市领军人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结直肠癌中心主任、结直肠外科主任,上海结直肠肿瘤微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及机器人手术专委会主任委员、肛肠外科分会肿瘤转移专委会主任委员、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兼结直肠专委会常委兼副秘书长、内镜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兼肝转移学组组长;肿瘤大数据与真实世界研究专委会副主委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CSCO)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促会结直肠癌肝转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上海肿瘤防治联盟结直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机器人与腹腔镜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机器人手术的技术突破与临床优势

许剑民教授:机器人手术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机器人自主操作,而是由外科医生通过控制台操控机械臂完成手术。机器人系统具有两大显著优势:一是可将手术视野放大15倍,二是机械臂可实现520度旋转和7个自由度活动,模拟人手操作。机械臂直径仅如筷子般粗细,但操作精度极高。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机器人手术能够更好地保护神经结构。与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特别适合盆腔等狭窄空间的操作,在手术视野清晰度和操作灵活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我们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结直肠外科团队已完成近6000例机器人结直肠癌手术。特别是我们的REAL研究,这是一项全国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涉及8个省份11个中心的1240例患者。研究结果显示,机器人手术在短期指标(如提高了保肛率和肿瘤根治率)和长期指标(3年无疾病复发率)上均明显优于腹腔镜手术。

机器人手术的当下进展与未来发展趋势

许剑民教授:我们正在制定2025版中国结直肠癌手术治疗共识。专家讨论认为,未来机器人手术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包括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左半结肠切除术、右半结肠切除术、横结肠切除术等术式,以及联合脏器切除(如肝转移灶切除、卵巢转移灶切除)等复杂手术。

在技术发展方面,新一代机器人系统不断涌现。例如SP单孔机器人系统,以及即将面世的达芬奇第五代系统,后者具有更好的触觉反馈和操作精度。同时,国产机器人研发也取得重大进展,我们与国内企业合作开发的新型机器人系统即将投入临床使用。作为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的机器人手术专家组组长,也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做介绍,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国产的机器人也会在临床应用中普及推广。未来,机器人手术还将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实现智能导航、自动缝合等创新功能。这些技术进步将进一步提升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智能时代外科医生的能力培养

许剑民教授:优秀的外科医生需要"能文能武":既要精通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手术等各种技术,又要具备全面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理念。特别是在结直肠癌领域,需要熟悉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
 
当前,我们正在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包括开发T分期和M分期的AI预测模型、肝转移灶定位和手术导航系统等。同时,我们建立了大规模的多组学数据库,收集了上千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和生物样本,用于开发精准诊疗模型。因此,我们已经获得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将推动结直肠癌诊疗水平的持续提升。

责任编辑:Jelly
排版编辑:xiaodong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4月06日
张剑
锦州市中心医院 | 其他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04月06日
李良
淄博市中心医院 | 胃肠外科
机器人手术是发展的趋势
04月06日
李良
淄博市中心医院 | 胃肠外科
机器人手术的当下进展与未来发展趋势